计算机网络笔迹之总论

笔迹是听哈工大课程所记录,为开学考试所做准备,以及未来方便查看。


一.多路复用方式

频分复用:
波分复用:
码分复用:

二.数据交换方式

  • 概念
    电路交换:建立一条独立的线路进行传输,独占线路资源。
    报文交换:以完整的报文进行“存储-转发”。
    分组交换:较小的分组进行“存储-转发”(路由器缓存小,而且整个过程发送时间更短,适用于突发数据传输,资源充分共享,简单,无需呼叫建立)【使用统计多路复用】。

三.计算机网络的性能

速率即数据率或称数据传输速率或比特率,是最终要的一个性能指标(单位是1000而不是2的10次方)。
带宽通常是数字信道所能传输的“最高数据率”。
延迟或时延:结点处理延迟,排队延迟,传输延迟,传播延迟。
时延带宽积:传播延时 * 带宽 (水流流过水管时的体积),以比特为单位的链路长度。
吞吐量/率:表示在发送段与接收端之间传送数据速率

四.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 物理层
    1. 接口特性(机械[接口形状,引脚数],电气[工作电压,电频],功能[每个引脚的功能等],规程[在工作过程中引脚信号代码的含义])。
    2. 比特编码(用什么来表示0,1)。
    3. 数据率。
    4. 比特同步(发送端发的比特接收端不会错过或提前接收)。
    5. 传输模式(单工,半双工,全双工)。
  • 数据链路层(负责两个相邻节点的数据传输)
    1. 组帧(能够将比特流切分出来)
    2. 物理寻址(广播通信)
    3. 流量控制(避免淹没接收端)
    4. 差错控制(检测并重传损坏或丢失帧)
    5. 访问(接入)控制(在任一给定时刻决定哪个设备拥有链路的控制使用权)
  • 网络层(负责源主机到目的主机数据分组交付)
    1. 逻辑寻址(全局唯一)
    2. 路由
    3. 分组转发
  • 传输层(负责端到端,进程间完成报文传输)
    1. 分段与重组
    2. SAP寻址(确保将完成报文提交给正确进程,如端口号)
    3. 连接控制(逻辑)
    4. 流量控制(端到端)
    5. 差错控制(端到端)
  • 会话层
    1. 对话控制(建立,维护)
    2. 同步(在数据流中插入同步点)
  • 表示层(解决两个系统间交换信息的语法与语义问题)
    1. 数据表示转化(转换为主机独立的编码)
    2. 加密/解密
    3. 压缩/解压缩
  • 应用层(支持用户通过用户代理[如浏览器]或网络接口使用网络)

五.制作水晶头经验

水晶头的接口即RJ45接口,总共有8根线,其中只有四根线有用,
有两根发送信号线,两根接收信号线。能直接看到或摸到水晶头的8个铜片正对你,一次给这8个铜片编个号(1~8)。在T568B标准中,8个铜片依次对应的线的颜色为(白橙[正的发送信号],橙[负的发送信号],白绿[正的收信号],蓝,白蓝,绿[负的收信号],白棕,棕)。
而在T568A标准中,8个铜片依次对应的线的颜色为(白绿[正的收信号],绿[负的收信号],白橙[正的发送信号],蓝,白蓝,橙[负的发送信号],白棕,棕)。一般来说,相同设备相连时,一头使用T568B标准,一头使用T568A标准。不用设备相连时,两头都使用T568B标准。

制作水晶头的具体步骤

水晶头,网线,剥线器。其中有几点要注意的是剥线器的用法。在制作水晶头的过程中,需要用到它的三个地方。根据水晶头的长度,测量出需要剥掉网线皮的长度,此时将该位置放入剥线器的圆孔(其上方为刀片)中,进行旋转,即可剥去网线皮。根据需求选择上述颜色的顺序,排列出线之后用剥线器(上下方都是刀片)将其剪整齐(简去的尽量短),将其该顺序的线插入水晶头(水晶头的8个铜片朝向你自己)。在水晶头插入之后,看是否已经到达水晶头的最前方即8片铜片处,没有则继续塞,之后检查顺序是否正确(在最前端可以看到)。确认无误,用剥线器(网线口型)夹紧水晶头。最后一步测试。我用两端都用的T568B标准,将一头插在路由器上,一头插在电脑上,可以上网,就成功了。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weixin_34279184/article/details/876385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