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动态化-千人千面

5195708-45bb2bb3124955d5.jpg

人有千差万别,不同的人基础属性不同:性别、年龄、收入/消费水平、教育程度,场景状态不同:地理位置(城市级别、所在省市)、上下文环境(所属频道、页面内容)、终端状态(网络环境、终端类型、操作系统、运营商),历史行为不同:针对不同类型内容有不同操作(阅读、点击、收藏、关注、下载、购买、活跃和留存),兴趣爱好不同。我们知道,广告是要把合适的内容在合适的时间以合适的方式呈现给合适的人,对于不同类型的用户静态展示单一创意和商品,千篇一律,转化效果不理想可想而知,对此提出广告动态化,具体而言是程序化创意和动态商品广告(DPA),下面我们分别介绍。

程序化创意/动态创意:不同用户看到不同的创意素材,同一用户在不同阶段(首次/非首次看到广告,未转化用户/已转化用户)展示不同的创意,以更符合当时用户的场景。

创意制作:区别于过去从内容到形式直接制作整个创意,而是将内容、标题(m)与形式(n)分开设置(解耦),由系统进行自由组合(m*n),扩大创意数量和可能性,随机展示(DPA可以调用商品库素材,不满意手动编辑替换)。

曝光策略:根据各个创意的转化数据(点击率、转化率)动态调整曝光策略:增加高转化素材的曝光次数,减少低转化素材的曝光,从而提升整体创意的转化效果。

DPA:动态商品广告-对接商品库,根据访客的不同动态展示不同商品。

适用范围:多品类商品/服务(千人千面,个性化推荐)。

商品库对接(方式):

手动上传商品数据包,适用商品数量较少,变化频次低;

API接口,适用商品数量较多,变化频次高。

曝光原理:访问媒体(网站/APP)的人群有个性标签,商品库的商品有个性标签,针对标签做匹配,不同用户展示对应的商品广告,包括创意-落地页-转化。

目的/效果:将合适的内容展现给合适的人,提高广告的匹配度和转化效果。

需要注意的点:

标签映射:媒体端用户的标签体系和商品端的标签体系做映射,二者的标签要对的上,商品广告才能做适配;

数据闭环:广告主需要回传用户的后续转化数据,从创意曝光到点击、到达及最终转化完成订单需要建立数据模型,以动态调整策略提高转化;

商品种类:广告主的商品/服务的种类有足够多,才可以针对不同用户做对应展示;如果品类少,效果相对差一些,则主要通过程序化创意适配用户。

标签调整:初始的标签可能并不精准,商品的标签会随着转化数据的变化而动态调整。

用户标识:不同来源/终端类型的用户需要做识别并唯一标识,PC端主要做Cookie Mapping,移动端主要用设备号,安卓(IMEI)-iOS(IDFA)。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weixin_34308389/article/details/87747390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