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笔记系统的优化升级

之前写过一篇笔记入门 如何开始构建个人笔记系统,此篇是对上篇文章所述笔记结构的优化升级

挺早之前就觉得自己现有的笔记系统不太符合需求了,一直想优化一下,但是苦于没有思路。多方查阅之后,终于是有了些灵感,然后用了两天的时间把新的笔记结构整理出来了。

笔记结构梳理经验:思维导图构建大纲,然后印象笔记中建立相应的笔记本。自从开始接触思维导图以来就一直采用这种方式,经实战检验这个方法很棒。

理论储备

本次优化主要是重构笔记本组和新的笔记本命名方式,理论支撑来自大象学院的《21天知识管理OS训练营》

  • 笔记本数量与质量没有直接关系
  • 杜威十进制编码命名法

十进制编码命名:三位数字,第一位代表大分类(笔记本组名),第二位代表子分类,第三位代表孙分类。
比如211 - Learning | Linux操作 2表示大分类--学习,1表示子分类--操作系统,最后的1表示孙分类--Linux类别(详情见下面的思维导图)

十进制编码法优势很明显,它限制了一个大分类下最多只能有九个小分类(0不算),如果超过9个分类很可能就意味着分类不当,可以帮助我们克制自己无限分类的欲望。无限往往意味着混乱

笔记结构分析

下面是V2.0和V3.0笔记结构思维导图

V2.0

9422674-e30da2e66c3d1b2a.png
印象笔记V2.0

V3.0,尚在完善中

9422674-55566e39a96957ca.png
印象笔记V3.0

V2.0存在的问题

  • 大分类过多。分类过多容易造成重复,无用的笔记本会很多。
  • 笔记归属关系不是很明确,比如常用代码应该分语言的。
  • 部分笔记基本用不到了,但是又必须保存,如果跟常用笔记放在一起会影响检索。
  • 有些笔记本功能重复,查阅的时候会不方便。
  • 信息搜集的笔记本过于分散(临时、微信、我的剪贴板在三个笔记本组),容易遗忘 ,统一管理会比较好。

V3.0 针对优化

  • 采用杜威十进制编码的方式进行命名
  • 采用大分类-子分类-孙分类结构。四大分类为笔记本组:工作、生活、学习、兴趣爱好
  • 每个分类下包含专用来存档的笔记本(想遗弃但又不确定是否还用得到的笔记)
  • 新增中转站笔记本组,用于临时存储的。这个笔记本组的笔记必须定期清理

部分效果图

9422674-9ac5626730d29736.jpg
效果图-1

9422674-5a1dc3715836224d.jpg
效果图-2

写在最后

本文是实战笔记,希望对正在构建个人知识库的你提供些许帮助。

如果您觉着我的文章让您有收获,请随手给个赞,您的支持就是对我分享的最大鼓励~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weixin_33919950/article/details/87196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