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识 权威以及去中心化的区块链

半夜被蚊子和小小折腾,索性不再睡了,起来随便写点。

凭什么相信

我列举下面的问题:
1. 这张印有“中国人民银行”的百元钞票可以用来换一冰箱吃的,问题来了,商家凭什么会凭我一张纸就给我那么多东西?
2. 在陌生的地方需要帮助,到处都是陌生的人,此时来了一个穿制服的警察,为什么人们会信任这位警察而不是人群中的其他人?
3. 人们普遍信任老乡,所以骗子们往往基于这一点下手行骗,即便这样,人们还是信任老乡,为什么?
4. 为什么你会相信CA签发的数字证书?
5. 为什么你会相信比特币可以等同于货币来换物品?

这些问题是不是看似风马牛不相及,但是这只是表面上看,将这些问题进一步抽象之后,会发现这些问题的答案全部基于一点,那便是:共识!

  基于这个所谓的共识,这些问题的答案如下:
1. 人民币是国家的法定货币,由政府在背后支撑和解释,受到法律的保护,这是全国人民的共识。
2. 警察是国家执法人员,隶属于国家机构,受政府派遣服务于人民,这是全国人民的共识。
3. 老乡和自己出生成长在同一个地方,与自己拥有共同的文化,语言等背景,这是两个人之间达成的共识。
4. CA的定义就是第三方可信的机构,这是所有需要数字证书来申明自己身份的机构的共识。
5. 比特币依托于区块链技术,区块链的不可抵赖,不可篡改等属性是比特币交易者之间的共识。

  那么问题来了,什么是共识?

什么是共识

所谓共识,很简单,就是大家都相信的东西,正如合作需要一份合作双方均承认的协议一样,共识也可以看作是某种非约束性的协议,在这份协议的背后,需要参与者默默履行一种契约。

  我们用纸币买东西的时候,从来没有先去阅读一下宪法,然后再和银行签订一份货币使用协议,最后再去用这货币去买东西。同样,使用警察提供的帮助,老乡之间的合作,用CA的证书链去验证该CA签发的数字证书,网上的比特币交易这些活动同样没有任何纸面上的协议,一切行为都是默默进行的,看起来是没有任何约束的,比如说如果你不信任人民币而非要扛一袋大米去饭店换一份套餐,那么OK,没人拦着,同样,明明问一下警察就能知道某个地方怎么走,你偏偏不相信他,那么你自己去找也是可以的。

  基于共识的行为,其特点就是无强制约束,这种特征在大规模的交互行为中被证明是最有效的,从原始社会的部落,一直到现在疯狂的比特币交易,前后已经跨越了几万年,有时候我们不得不说,共识简直就是一种本能!

  值得注意的是,共识是基于心理而不是基于行为的。也就是说大多数人内心里共同的毫无疑问的东西才叫共识,而比如一个人由于流鼻血仰天,而瞬间聚集了一群人一起仰天,这便不是基于某种共识的行为,因为每个人心里的东西虽然都一样,但那却是一个疑问(天上有什么呢?),所以这种行为只是没有共识的跟风而已。

  历史证明,一旦形成了某种共识,跟风而不较真儿是高效的,99个人都相信,只有你自己不相信,那你便被排除到了圈子以外。

  那么问题又来了,共识来源于哪里?

  答案是,共识来自于权威!


什么是权威

千万不要觉得我这里所谓的权威仅仅表示某一个人,或者某一个组织机构,这里的权威是需要另行解释的,我这就解释。

  当然,很多情况下,所谓的权威就是指某个人或者某个组织机构,比如斯蒂芬.霍金或者国家这种,但在其它情况下,还包括像信仰,民族认同感,阶级认同感这种抽象的东西。

  我们先看一下简单的例子。

  为什么霍金这类知名大学的教授在某个领域就具有权威性,而不是随便一个人,他到底有什么不同?或者说,为什么国家法律具有权威性,以至于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敢违抗它,这是为什么?

  我要是直接说权威来自信息的不对称,可能会有点突兀,但事实确实如此,以下让我们一点一滴说起。

低熵体

毫无疑问,世界是可以抽象成是由信息构成的一个实体。按照热力学理论,世界在整体上在趋于寂静,能量的损耗将使墒单调趋于无穷大,这确实是一个令人悲哀的结局,但是在达到死一般寂静之前的任何时间段,任何局部都可能热闹非凡,很显然,热闹的地方保存着更多的信息,它好像在抵抗热力学定律。所以说,完全可以把信息看作是一种负墒,基于这一点,每一个信息都是一个低熵体。

  再根据热力学理论,制造一个低熵体需要导致更多的正墒,这意味着,每制造一个低熵体,世界就又朝着死寂更近了一步,这也是就是生的代价乃趋向死亡的终极解释了。能量不做功它便永远是可用的能量,能量一旦做功,便要释放出再也无法使用的“废气”,最终世界的结局就是全部充满了“废气”什么是低熵体,低熵体就是规则的东西,包含有信息,反之,高墒体则是随机的东西,没有包括信息。

权威

权威就是一个超级低熵体!

  换句话讲,谁的信息量最大其墒就越低,谁就是权威。由于令人悲哀的热力学定律的限制,造就低熵体的过程在整体上是一个纯消耗的过程,有得必有失,且失大于得,这意味着不可能同时变成低熵体,进一步,这意味着造就低熵体的过程是一个基于马太效应的胜者通吃的过程,而不是一个等价交换的过程,这有点“一将功成万骨枯”的意味。

  我们首先看一下霍金。

  首先,这是个人,然而和我们不同的是,这个人是举众力而推至顶峰的一个人,他要学习很多的东西,从而消耗掉很多的能量,他要进行不间断的宣讲,传道授业著书立说,这无疑需要消耗更多的能量,这些能量(机会?)在物理学的宇宙学领域造成了一个超级低熵体,其他人当然也可以这样做,当在该领域你的墒值低于霍金的时候,你就是权威了。同样的道理,拳击手冠军也一样,不间断的训练,营养,比赛这些无疑都是为了制造一个低熵体所必需的消耗。

  再看国家。

  国家也是一个低熵体,之所以能造就这个低熵体,靠的是暴力和宣传,这些无疑是需要自己消耗大量能量的,此后之所以可以维持这个低熵体,则靠税收。税收是一种集体的能量单向做功方式,其收益就是维护了国家的权威。

  前面我提到,宗教信仰,民族认同这些抽象的权威,并没有任何实体,这些该怎么解释呢?

  其实它们也是一个个的低熵体,这类低熵体的形成在于集体约束。以宗教信仰和民族认同为例,一类人群长期聚集在同一个区域,所积聚的能量最终通过受难或者战争的方式给予释放,最终形成截然相反的两类低熵体,基督教,犹太教显然是通过受难救世来释放能量形成了信仰的一致,而法国,美国,德国则是通过战争的方式来宣泄能量。请注意,和具体的个人或者组织机构作为权威不同的是,宗教信仰和民族认同这种权威是去中心化的,你根本找不到任何一个单点,干掉它就可以使权威消失。经常会有暗杀某个领域的权威,灭掉一个国家这类,但几乎不可能灭掉一个宗教或者一个民族,其根本就在于抽象的权威根本没有中心节点。同样的去中心化实例还体现在恐怖组织,传销组织。

  为什么恐怖组织无论怎么搞都搞不掉,为何传销组织据说都端了老窝了却会在另一个地方重新升腾,因为根本就没有什么老窝。

  现在简单说下移民城市。

  为什么新建的移民城市比如深圳前几代人会认为这个城市是世界第一,宇宙无敌,因为他们每个人都倾注了大量的能量且获得了充分的“做功”,依靠这类“做功”形成了一个低熵体,反而像北京上海这种老移民城市却很难让移民产生这种低熵体,甚至连归属感都很难获得,原因则在于老移民城市的坑已经没有了,即便你有足够的能量,也不一定可以做功,不做功的能量那是势能,无法造就低熵体的,问下老移民城市的土著(老移民的后代),看看他们怎么说,一样的,也是世界第一,宇宙无敌。

权威的受众

前面已经提了不少了,特别是最后一个移民城市例子,我们可以总结出权威的受众都包括哪些人了。

  很显然,谁参与形成这个权威低熵体了,谁就是权威的受众!

  我纳税了,我参与了维护国家,我就相信国家,我读了霍金很多的资源(如果他写的东西没人看,那么就很难形成他这个低熵体),我就相信他说的话,我信仰基督教,我自然相信《旧约》和《福音书》,我是老移民城市上海的移民,可我的能量难以做功,因此我无法参与造就上海低熵体,我想成为新移民城市深圳的移民,可它也在逐渐老去,依然是无法做功,无法认同。

中心化和去中心化

通过以上的论述,我基本说清了以下几件事:
- 信任来自于共识
- 共识来自于权威
- 权威就是低熵体
- 低熵体由做功获得
那么,接下来,重头戏来了。低熵体分为了中心化和去中心化两类,那么这两类在操作上有什么区别呢?

  先说结论。中心化权威需要持续的负熵注入来维持,而去中心化权威则不必。我们来看下原因,这是为什么?

  还是先看例子,身为国家公民,依法纳税这是义务,另外,如果你崇拜某个明星,那么花钱买他唱片捧他也是无可厚非,这都是在持续为其注入负熵,如果国家没人纳税了,明星的唱片没人听了,权威带来的共识也就不复存在了。但是看看宗教信仰以及民族认同,你基本无需去维护它,你只要加入并且相信即可。这里要澄清的是,不要被教会的什一税误导,原汁原味的基督教甚至是连教会都没有的,所谓的教会组织完全照搬的是罗马帝国组织,虽然饱受诟病,但确实在中世纪早期混乱的年代起到了维持治安的基本功能,此时的教会与其说是宗教领域的东西,倒不如说是一个国家。按照摩西和耶稣的教诲,所有信徒都是平等的,且除了一个抽象的耶和华大神之外,不能再崇拜别的神或者人,不能雕刻任何偶像,那么请问,教皇是怎么样的存在呢?

  为什么去中心化的权威不需要持续的负熵注入?

  因为权威是分布于每一个受众的,而不是在受众之外而集中在一点。在去中心化的情形下,所有的受众就是权威本身!不是有人说过吗,国籍是可以改的,公司也是可以随意跳槽的,但是信仰不能改,民族亦不能改。

如何成为中心化权威

很简单,你只要比50%的其它竞争者做得好,就是绝对的权威了,当然这是保底的情况,毕竟如果你只超越了49%的竞争者,就有可能被更加努力做功的人超越,哪怕只有1%的空间!

  最终依然是通过信息的不对称来成为权威的,换句话说,某些事你知道别人不知道,你的熵比竞争者的熵低,你就是权威。但别忘了更重要的,中心化权威需要持续的负熵注入才能维持,而负熵来源于你的受众…问问过气的明星可能会了解更多。

如何成为去中心化权威

说实话,几乎不可能!

  因为去中心化本身就是一个分布式的系统,权威分布在所有的受众中间,所以它强调的是传播性。看看圣保罗和圣约翰的例子,或者起码的看看传销公司,保险公司的例子都有助于理解。现在不是比特币比较火吗?再看看中本聪最开始的时候是如何让大家相信这玩意儿的以及一名初期的开发者用一万比特币买了两个披萨的故事。

  即便你能创立一个宗教,你也不是该宗教的权威,否则这就不叫宗教,这叫非法组织。再次强调,去中心化的权威不是个体,而是全部。如果耶稣仅仅作为一名先知,恪守“上帝的事给上帝,凯撒的给凯撒”,那么他也不会受难,但不知怎地就被人说成是某组织的头头了,耶稣自己未必就想担当,这不是跟罗马帝国政府抗衡么,好吧,这才正式成全了基督教。

中心化共识的令牌

共识形成了,比如说我们相信了国家,那么基于这个共识,我们怎么证明自己有钱,我们又怎么证明自己是博士(秃顶显然是不行的)?

  想证明自己比XX有钱,在不谈股票,房产等投资收益的前提下,唯一的办法就是把印有中国人民银行的钞票堆起来,数数看,比XX的钞票多,那你就比他有钱,想证明自己是博士,那拿出打着教育部钢印和印章,贴着自己头像的证书,你就是博士。不管怎样,不管是中国人民银行还是教育部,都是国家机构,他们颁发的东西就像令牌一样可以证明一些事情是真的。

  确实是这样!但是这类令牌一样的东西有什么特征呢?答案几乎就在眼前,即不可伪造。有人说还需要一个特征,即稀有性,我倒是觉得没有必要。稀有性在国家统一发行纸币的年代便不是货币的主要特征了,诸如中国的贝壳之类的稀有物件在古代的时候之所以可以充当货币,所依赖的还是贝壳的不可伪造性,在那个年代,假设国家一共就100个贝壳,使用贝壳进行粮食交易,这是合理的,一手交粮一手交贝壳,一共就100个,你没有贝壳说明你没钱,也就无法拿到粮食。到了国家大量发行货币的年代,比如秦汉以后,之所以使用银,铜这类相对稀有的金属(俗称贵金属,但中国使用金币的很少,几乎没有,罗马帝国倒是很多),还是依赖它们难以伪造,而不是稀缺性本身,一共就那么多铜,你随便伪造,也不会造成国家严重通货膨胀。到了现代,由于国家信用的提升,货币几乎成了交易的代号,不再具备实际的价值,且全由央行视国家经济能力以及外贸交易实力来决定印多少钱,只要严格防伪,几乎不用再考虑稀缺性特征。

  对于证书,不管是纸质的证书还是数字证书,和货币是一样的道理,防伪是最重要的。

  在一个中心化共识的前提下,令牌必须由该中心颁发或者授权颁发,且该中心必须做到防伪造的工作。除此之外,权威中心便不用再管了,比如A偷了B的钱,如果没有被抓到,那么钱就是B的而不再是A的…

去中心化共识的令牌-区块链

我以比特币举例。

  我将一个比特币转给了我的朋友A,这个场景下我们看下需要保证什么。
- 第一,需要保证收款人是A而不是别人,对于A,转账的是我而不是别人;
- 第二,要保证能确认转账金额是一个比特币而不是两个;
- 第三,要保证我的这笔转账是确实发生或者不发生的,即不可抵赖。
以上三点看来,第一点略过(签名验证相关的),对于第二点,由于没有任何一个中心机构来担保这件事,你要怎么办?很显然,你需要让整个该区块链的受众(即所有比特币交易的参与者)一起来作证,确认你这笔交易。然而如果确认的过程是很容易的,这便留下了漏洞,A完全可以买通一个或者几个人,然后让他或者他们确认我的转账金额是零个比特币,这意味着我不得不再转给A一个比特币,我就亏了。所以不能让确认的事情变得如此简单,必须做点有代价的工作才好,这个时候如果A再央求某个人帮忙帮他做伪证,A要付出的代价将大于其收益即一个比特币,这样的话,A就会打消这个念头。

  然而,天下没有免费的早餐午餐和晚餐,如果确认交易的事情变得复杂了,就意味着代价大了,别人不可能无偿去付出巨大的代价帮我确认我与A之间的交易,那怎么办?很简单,将确认交易这件事变成有偿的就好了,这就是俗称的挖矿,人家M帮我和A确认了我们之间的交易,M就要获得相应的报酬,报酬以比特币的方式给予M,这看起来好像是M干了活,得到了报酬,就好像是挖矿赚到了钱一样。

  那么,M到底干了一件什么样的活呢?毫无疑问,这个活儿很难,不是信手拈来的事,相反,它很复杂。简单来讲,就是一道数学难题,谁能解答这道难题,谁就能获得报酬,当然,方式不重要,也可以一帮人一起解,但最终目标是解答这问题所消耗的能量要超过所有参与者消耗能量的50%,这样才能证明所有参与者中没有人比解答者付出的更多,多劳者多得,赏赐是必须的。

  第二点完美解决,那么看下如何保证第三点。为了保证交易不可抵赖,则需要可以随时查阅和确认,比特币底层的区块链技术将所有交易整合成一个连续的链,使得每一笔交易都是可追溯的,关于这一点,可以看下我之前写过的一篇文章:比特币与区块链的大众科普文

  最后,我们看下比特币后背的共识是什么?

  比特币背后的共识是区块链技术提供的分布式安全性,统观整个区块链技术,它几乎没有瑕疵,任何技术细节都是经得起推敲的,这套复杂的机制在理念上让所有的人信任,这就是共识,它没有控制中心,所有的运作都在分布式的区块链上。

货币的本质

货币是低熵体(即商品)交易的中介。

  当然,你完全可以用大米去换植物油,让低熵体直接交换,但这是在没有权威的世界。一旦有了所谓的权威,低熵体之间的耦合就解除了,权威则可以作为交易中介来进行了,上文我说过权威本身也是一个低熵体,并且是超级低熵体,而造就这个超级低熵体的则是一种负熵…

  有了权威之后,权威足以担保一切,便可以作为交易中介了,人们只需要相信它即可。因此只要权威化身为一张纸,那么这张纸便具备了交换价值。

  你参加劳动获取负熵并且纳税,国家这个超级低熵体则使用税收维持着源源不断的负熵流,超级低熵体则发行货币作为交易中介为你服务;同理,在区块链上,你帮别人确认交易这件事本身就是一种拓展区块链的行为(区块链越来越长),你的行为拓展了低熵体,注入了负熵(使得区块链更加复杂,规则),同样是维护了权威,因此基于这种区块链权威的宣称可以作为交易中介存在的东西就可以作为货币存在。

  总之,货币就是权威担保的低熵体(俗称商品)交易中介!

Q币和比特币

数字货币出来已经很久了,如果愿意的话,很早之前就可以不带现金出门了,我说的是使用POS机刷卡而不是微信支付或者支付宝。对于各种互联网公司推出的各种币,有人也是想当然的和后来的比特币联系起来。

  有人认为腾讯公司的Q币和比特币是一类币,事情远没有这么简单。Q币是依托腾讯公司这个大中心的,如果腾讯公司倒闭了,Q币也就不存在了。Q币在某种意义上与国家发行的法定货币更类似一些,只是范围窄了一些,Q币对于腾讯公司的所有产品而言,简直就是通用货币。但是和比特币完全是两回事,比特币底层的区块链技术并不依托任何固定公司组织或者个人而存在,所谓的交易确认机制也完全不同,Q币的交易是通过腾讯公司来确认的,比如把10个Q币从与A绑定的账户划到与B绑定的账户,然而比特币的交易却不是这样,详情就不再赘述了。

一点想法

PKI认证中心CA作为PKI的核心是一个典型的中心化权威,然而在互联网甚至物联网时代,这种中心化的认证拓扑想必已经不再合时宜了吧。以电子商务交易为例,频繁的认证,CRL查询,证书注册/注销势必会给整个网络带来很多额外的压力和开销,如何应对?

  CFCA(中国金融认证中心-China Financial Certification Authority)作为金融领域的认证核心,且与国家央行关联,想必是不会主动迎合民间兴起的区块链的吧,然而我还是希望看到CFCA在区块链领域有所突破,与现有的传统PKI深度结合起来,当然,这只是一个愿景。

后记

现如今,很多人都在玩比特币,但真正懂的人并不多。我自己也玩过,但现在不玩了,因为不好玩,虽然理论上它是完全去中心化的市场支配的货币,但实际上它可能连准货币都谈不上,在现阶段,比特币可能仅仅就是一种特殊的商品。虽然我认为比特币定是将来的趋势,但路途应该还很遥远,在现有的社会资本消耗殆尽之前,是不会有比特币上位的机会的,然而耗尽现有资本谈何容易,你忘了资本主义的特征了吗?以资本生资本啊!没有一个消费主义热潮,就不会有比特币的发展热潮。所以说,要么跟风,要么炒作。

  我曾经在很多群里跟人一起讨论过比特币的细节,很多人竟然不知道所谓的“挖矿”是在干什么,很多人知晓的是,只要我的CPU在跑,我就有钱赚,除此之外就什么都不知道了…也许他们会说,我不需要知道我的CPU在算什么啊,我只需要知道如何操作不就好了吗,我的目标就是赚钱。好吧,我说这种叫投机主义,虽然也是以钱生钱,但这种钱不能叫做资本,这种行为也不是资本主义行为,这确确实实是一种投机行为。就不说比特币,就说炒股,门口的六十多岁大爷大妈,下载个APP胡乱点点也能炒股赚大钱,看别人怎样就怎样,其实他们甚至不知道自己买的是什么,这等不劳而获的投机心理还少吗?

  令人悲哀的是现在投机主义越来越多,工作已经下降到了次要的地位,在投机主义者眼里,马克斯.韦伯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中的言论就是一派胡言乱语,这是危险的!从没有资本原始积累初期的那种冒险精神和工作伦理,一味讲投机,这是危险的。关注华尔街的比关注硅谷的多,甚至硅谷也在关注华尔街,这是危险的。

  这是为什么?

再分享一下我老师大神的人工智能教程吧。零基础!通俗易懂!风趣幽默!还带黄段子!希望你也加入到我们人工智能的队伍中来!https://blog.csdn.net/jiangjunshow

猜你喜欢

转载自www.cnblogs.com/ksiwnhiwhs/p/103906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