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软技术大会-无人机为中国电信巡航基站

微软技术大会-无人机为中国电信巡航基站

内容为转载,非本人所写。

◆ 2016微软技术大会(Microsoft Ignite China)上,微软分享了合作伙伴Clobotics与中国电信合作的具体细节。

  “咱们待的地方很像中关村卖电脑的小铺子。”一位兄弟对严治庆说道。

  去年冬天,他拉着一帮兄弟出来创业,成立Clobotics扩博智能。该项目是利用无人机采集数据,再进行云端大数据处理和分析,最终协助客户的业务预测和自动化运作。

  在此之前,他是一家无人机初创公司的COO和联合创始人,更早之前,他的头衔是微软大中华区的副总裁。而今,10个人挤在25平米的房间里,穿着大衣和羽绒服,没有空调。

  不过,团队很快迎来第一位客户——中国电信。Clobotics助其设计移动基站的智能化运维方案:无人机加载特殊传感器的挂载,实现超视距自动飞行采集基站数据,团队再利用云计算平台、图像识别、机器视觉以及机器深度学习等形成3D建模,找出问题所在。

  目前,Clobotics已完成对中国电信移动基站的智能化运维方案第一期验证。

  今年2月,严治庆兜兜转转又与微软有了联系,他带领团队进驻到微软加速器。记得加速器初创之时,他是云计算平台的推动者;而今角色转换,作为一个创业者,“好像回到了娘家”。

  前微软高管创业三月 操纵无人机为中国电信巡航基站

  注: 严治庆承诺文中数据无误,为其真实性负责,铅笔道已备份录音速记,为内容客观性背书。

  接触“冰山一角”的无人机

  微软打拼十六年,George(严治庆)走到了选择的节点。

  2014年,他升任微软大中华区副总裁兼市场营销及运营总经理,带领团队作出了很多成果。一年之后,大中华区成为微软全球2016财年的最佳业绩国家(地区)。

  众多成就之下,他却陷入了沉思:这种成功究竟源于个人能力,还是由于微软的光环?

  对严治庆来说,从做技术、带团队,到帮助云计算在国内落地,再到大中华区的副总裁,“这条路走得很顺”。

  诚然,这些工作都很有意思,也充满挑战,但下一步能做什么?其实,他想看到自己的能力在其它领域得到验证,“完全通过能力,从头做一件事情”。

  2016年1月,严治庆从微软离开,随即选择了物联网领域,并加入一家无人机初创公司。一年多来,他像一位保持好奇心的学生,不断学习、吸收行业知识。

  在无人机领域露出的“冰山一角”中,他察觉到了客户,尤其是行业的需求。比如对水利系统、应急办等政府单位来说,无人机确实能帮助到它们。“越是通过人力难以做到的地方,无人机越是有难以比拟的优势。”

  “大家都希望,天空之中能有一双‘眼睛’。”但这只是起步阶段,客户真正需要的,其实是图像、视频和各种传感器等数据经处理后得出的结论,“告诉客户怎样更快地通过业务数据的堆叠,来促进整个相关行业的快速发展”。

  而这正好契合了严治庆与团队在微软十几年的积累:云计算平台、分布式计算、图像处理、机器视觉及机器学习……对他们来说,一切似乎又回到了最熟悉的主线条。

  从“点”回归到“线”,一年匆匆飞过。去年年底,他觉得时机成熟,于是带着微软时期的几位同事一起创业,成立Clobotics扩博智能。

  “做无人机界的微软”

  出来创业的时间正逢冬季,上海没有暖气,阴冷的空气裹挟着众人。团队的十几人拥在上海交大内的一间实验室里,连同电脑、工具和测试机一起,分享着没有空调的25平米空间。

  严治庆看着这群兄弟,他们都曾是大公司中有头有脸的人物,而今却在这样简陋的地方与他一起奋斗,“压力突然就上来了”。

  但他心里有一团小小火苗在噼里啪啦燃烧:提到无人机硬件,大疆DJI是无法绕过的槛儿;软件方面在全球都还没有类似的领军企业,Clobotics想填补这一片空白,“做无人机界的微软”。

  前微软高管创业三月 操纵无人机为中国电信巡航基站

  ◆ Clobotics扩博智能新Logo

  而他想做的事情,是利用无人机采集数据,再进行云端大数据处理和分析,形成3D建模,最终协助客户进行业务相关的预测分析和自动化运作,即解决用户痛点的端到端行业解决方案提供商。

  成立初期,Clobotics迎来了与中国电信的合作,帮助其设计移动基站相关的智能化运维方案。

  以往,基站巡检是一件耗时耗神的事情。工作人员穿戴好设备,爬上高高的铁塔,用肉眼或者望远镜去发现问题出在什么地方。这种方式不仅效率低,还容易发生伤亡事件。

  Clobotics则用无人机来代替人的操作。

  严治庆和团队倾向于与硬件厂商合作来制造合适的无人机,Clobotics提供参考设计:工程师首先设计出符合飞行距离、高度,以及抗风、抗水、抗潮等标准的样机,再由厂商负责生产。

  无人机巡航之前,Clobotics要与运营商提前规划好巡检线路、标点等。依靠控制台软件,电信工程师用终端点击一次,无人机即可按照路线对基站进行超视的自动化定点飞行。

  为了保证数据的准确率和精细度,无人机需在封闭性的区域中飞行作业;其与铁塔的距离也是在规划路线中需要考虑的因素,“1080P的照片,太远的话图像会很小”;在数据的传输过程中(定位、标点等数传需实时传输,图传、视频一般不需要),若出现失联情况,无人机要稳定地悬停在某点,以避免数据丢失。

  团队在无人机上挂载了3~4个特制摄像头,以及相关的小型一体化的传感器挂载。十几分钟的飞行过程中,摄像头能拍摄几千张图像,之后再拼成一张360度、1080P的照片;传感器则能捕捉相关业务数据。据严治庆介绍,拍摄两次的数据已足够系统建模,找到问题所在,进而让客户采取相应措施。

  至于产出模型的时间,则与核心的云计算平台、图像处理以及机器深度学习的程度有关。“如果云计算平台够大,用到更多的核(core)帮助运算的话, 20~30分钟即可完成一个模型。”

  而云计算平台,客户可能存在不同需求:比如全球或本地的区别,根据客户的需要来定义如何使用私有云、公有云和混合云,对于不同行业的客户,还要考虑各种安全性和合规性要求。

  因此,平台之间切换和优化则是团队待打磨的难点。“但这些对于落地和经营了云计算这么多年的团队来说,都是驾轻就熟的老本行。”

  在此之前,Clobotics需要积累大量数据、学习样本。虽然中国电信能提供很多历史数据信息,但用何种样本,还需团队精确定义。

  不过,与建模和搭建基本算法相比,更难的是数据的积累、算法模型的优化,“这是一个时间的问题,也是团队十几年的技术积累和壁垒所在”。

  目前,Clobotics已完成对中国电信移动基站的智能化运维方案第一期验证。

  未来,项目会专注于运营商、建筑业和新能源领域,今年则继续打磨产品。“第一个客户赚钱不是目的,要把行业规范和商业模式探索出来,到了可以复制的点,再向外扩张。”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jason_dct/article/details/84852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