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药的历史

怀庆府——夏时称“覃怀”,后称“怀州”,元称“怀孟路”,明清为“怀庆府”
北依巍巍太行山,南临滔滔黄河形似牛犄角的三百里平川。
这里的气候环境“春不过旱、夏不过热、秋不过涝、冬不过冷”特别适合山药、地黄、牛膝等根茎类中药材的生长。
清乾隆五十四年,怀府河内县令范照黎曾写诗赞誉:“乡民种药是生涯,药圃都将道地夸。薯蓣蓠高牛膝茂,隔岸地黄映菊花”,最为真实地描绘了古怀庆府人民种植四大怀药的丰收画面。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 “物离其本土,则千周同而效异
公元前734年,卫桓公举怀山药、怀地黄、怀牛膝、怀菊花向周王室朝贡,周王室用后大悦,赞其为“神物”。从此“四大怀药”成为历朝贡品,
在神秘的丝绸之路上,商人们将怀药传入西亚和西
欧诸国。到了明代,郑和七下西洋,又将其带入东南亚、中东、东非、南非诸国”。外国医药学家和药商出于钦敬四大怀
药的药效,就以其产于中华大地而称之为华药。公元1914
年在美国旧金山和南洋马尼拉举办的万国商品赛会上,四大
怀药作为国药展出,再次受到各国医药学家和药商的赞誉和称道
1962年,国家从《本草纲目》记载的1892种中草药中优选出44种作为“国药之宝”,四大怀药俱列其中。已获得了国家原产地标识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qq_35772114/article/details/86655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