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tty之微信-pipeline 与 channelHandler(十二)

这一小节,我们将会学习 Netty 里面一大核心组件: Pipeline 与 ChannelHandler

上一小节的最后,我们提出一个问题:如何避免 else 泛滥?我们注意到,不管是服务端还是客户端,处理流程大致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image.png

我们把这三类逻辑都写在一个类里面,客户端写在 ClientHandler,服务端写在 ServerHandler,如果要做功能的扩展(比如,我们要校验 magic number,或者其他特殊逻辑),只能在一个类里面去修改, 这个类就会变得越来越臃肿。

另外,我们注意到,每次发指令数据包都要手动调用编码器编码成 ByteBuf,对于这类场景的编码优化,我们能想到的办法自然是模块化处理,不同的逻辑放置到单独的类来处理,最后将这些逻辑串联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逻辑处理链。

Netty 中的 pipeline 和 channelHandler 正是用来解决这个问题的:它通过责任链设计模式来组织代码逻辑,并且能够支持逻辑的动态添加和删除 ,Netty 能够支持各类协议的扩展,比如 HTTP,Websocket,Redis,靠的就是 pipeline 和 channelHandler,下面,我们就来一起学习一下这部分内容。

pipeline 与 channelHandler 的构成

image.png

无论是从服务端来看,还是客户端来看,在 Netty 整个框架里面,一条连接对应着一个 Channel,这条 Channel 所有的处理逻辑都在一个叫做 ChannelPipeline 的对象里面,ChannelPipeline 是一个双向链表结构,他和 Channel 之间是一对一的关系。

ChannelPipeline 里面每个节点都是一个 ChannelHandlerContext 对象,这个对象能够拿到和 Channel 相关的所有的上下文信息,然后这个对象包着一个重要的对象,那就是逻辑处理器 ChannelHandler

接下来,我们再来看一下 ChannelHandler 有哪些分类。

channelHandler 的分类

image.png

可以看到 ChannelHandler 有两大子接口:

第一个子接口是 ChannelInboundHandler,从字面意思也可以猜到,他是处理读数据的逻辑,比如,我们在一端读到一段数据,首先要解析这段数据,然后对这些数据做一系列逻辑处理,最终把响应写到对端, 在开始组装响应之前的所有的逻辑,都可以放置在 ChannelInboundHandler 里处理,它的一个最重要的方法就是 channelRead()。读者可以将 ChannelInboundHandler 的逻辑处理过程与 TCP 的七层协议的解析联系起来,收到的数据一层层从物理层上升到我们的应用层。

第二个子接口 ChannelOutBoundHandler 是处理写数据的逻辑,它是定义我们一端在组装完响应之后,把数据写到对端的逻辑,比如,我们封装好一个 response 对象,接下来我们有可能对这个 response 做一些其他的特殊逻辑,然后,再编码成 ByteBuf,最终写到对端,它里面最核心的一个方法就是 write(),读者可以将 ChannelOutBoundHandler 的逻辑处理过程与 TCP 的七层协议的封装过程联系起来,我们在应用层组装响应之后,通过层层协议的封装,直到最底层的物理层。

这两个子接口分别有对应的默认实现,ChannelInboundHandlerAdapter,和 ChanneloutBoundHandlerAdapter,它们分别实现了两大接口的所有功能,默认情况下会把读写事件传播到下一个 handler。

说了这么多的理论,其实还是比较抽象的,下面我们就用一个具体的 demo 来学习一下这两大 handler 的事件传播机制。

ChannelInboundHandler 的事件传播

关于 ChannelInboundHandler ,我们拿 channelRead() 为例子,来体验一下 inbound 事件的传播。

我们在服务端的 pipeline 添加三个 ChannelInboundHandler

NettyServer.java

serverBootstrap
        .childHandler(new ChannelInitializer<NioSocketChannel>() {
            protected void initChannel(NioSocketChannel ch) {
                ch.pipeline().addLast(new InBoundHandlerA());
                ch.pipeline().addLast(new InBoundHandlerB());
                ch.pipeline().addLast(new InBoundHandlerC());
            }
        });

每个 inBoundHandler 都继承自 ChannelInboundHandlerAdapter,然后实现了 channelRead() 方法

public class InBoundHandlerA extends ChannelInboundHandlerAdapter {
    @Override
    public void channelRead(ChannelHandlerContext ctx, Object msg) throws Exception {
        System.out.println("InBoundHandlerA: " + msg);
        super.channelRead(ctx, msg);
    }
}

public class InBoundHandlerB extends ChannelInboundHandlerAdapter {
    @Override
    public void channelRead(ChannelHandlerContext ctx, Object msg) throws Exception {
        System.out.println("InBoundHandlerB: " + msg);
        super.channelRead(ctx, msg);
    }
}

public class InBoundHandlerC extends ChannelInboundHandlerAdapter {
    @Override
    public void channelRead(ChannelHandlerContext ctx, Object msg) throws Exception {
        System.out.println("InBoundHandlerC: " + msg);
        super.channelRead(ctx, msg);
    }
}

在 channelRead() 方法里面,我们打印当前 handler 的信息,然后调用父类的 channelRead() 方法,而这里父类的 channelRead() 方法会自动调用到下一个 inBoundHandler 的 channelRead() 方法,并且会把当前 inBoundHandler 里处理完毕的对象传递到下一个 inBoundHandler,我们例子中传递的对象都是同一个 msg。

我们通过 addLast() 方法来为 pipeline 添加 inBoundHandler,当然,除了这个方法还有其他的方法,感兴趣的同学可以自行浏览一下 pipeline 的 api ,这里我们添加的顺序为 A -> B -> C,最后,我们来看一下控制台的输出

image.png

可以看到,inBoundHandler 的执行顺序与我们通过 addLast() 方法 添加的顺序保持一致,接下来,我们再来看一下 outBoundHandler 的事件传播。

ChannelOutboundHandler 的事件传播

关于 ChanneloutBoundHandler ,我们拿 write() 为例子,来体验一下 outbound 事件的传播。

我们继续在服务端的 pipeline 添加三个 ChanneloutBoundHandler

serverBootstrap
        .childHandler(new ChannelInitializer<NioSocketChannel>() {
            protected void initChannel(NioSocketChannel ch) {
                // inBound,处理读数据的逻辑链
                ch.pipeline().addLast(new InBoundHandlerA());
                ch.pipeline().addLast(new InBoundHandlerB());
                ch.pipeline().addLast(new InBoundHandlerC());
                
                // outBound,处理写数据的逻辑链
                ch.pipeline().addLast(new OutBoundHandlerA());
                ch.pipeline().addLast(new OutBoundHandlerB());
                ch.pipeline().addLast(new OutBoundHandlerC());
            }
        });

每个 outBoundHandler 都继承自 ChanneloutBoundHandlerAdapter,然后实现了 write() 方法

public class OutBoundHandlerA extends ChannelOutboundHandlerAdapter {
    @Override
    public void write(ChannelHandlerContext ctx, Object msg, ChannelPromise promise) throws Exception {
        System.out.println("OutBoundHandlerA: " + msg);
        super.write(ctx, msg, promise);
    }
}

public class OutBoundHandlerB extends ChannelOutboundHandlerAdapter {
    @Override
    public void write(ChannelHandlerContext ctx, Object msg, ChannelPromise promise) throws Exception {
        System.out.println("OutBoundHandlerB: " + msg);
        super.write(ctx, msg, promise);
    }
}

public class OutBoundHandlerC extends ChannelOutboundHandlerAdapter {
    public void write(ChannelHandlerContext ctx, Object msg, ChannelPromise promise) throws Exception {
        System.out.println("OutBoundHandlerC: " + msg);
        super.write(ctx, msg, promise);
    }
}

在 write() 方法里面,我们打印当前 handler 的信息,然后调用父类的 write() 方法,而这里父类的 write() 方法会自动调用到下一个 outBoundHandler 的 write() 方法,并且会把当前 outBoundHandler 里处理完毕的对象传递到下一个 outBoundHandler。

我们通过 addLast() 方法 添加 outBoundHandler 的顺序为 A -> B -> C,最后,我们来看一下控制台的输出

image.png

可以看到,outBoundHandler 的执行顺序与我们添加的顺序相反,最后,我们再来看一下 pipeline 的结构和执行顺序。

pipeline 的结构

image.png

不管我们定义的是哪种类型的 handler, 最终它们都是以双向链表的方式连接,这里实际链表的节点是 ChannelHandlerContext,这里为了让结构清晰突出,可以直接把节点看作 ChannelHandlerContext

pipeline 的执行顺序

image.png

虽然两种类型的 handler 在一个双向链表里,但是这两类 handler 的分工是不一样的,inBoundHandler 的事件通常只会传播到下一个 inBoundHandler,outBoundHandler 的事件通常只会传播到下一个 outBoundHandler,两者相互不受干扰。

关于 pipeline 与 channelHandler 相关的事件传播就讲到这,在下一小节,我们会了解到几种特殊的 channelHandler,并且使用这几种特殊的 channelHandler 来改造我们的客户端和服务端逻辑,解决掉 if else 泛滥的问题,最后,我们对本小节内容做下总结。

总结

  1. 通过我们前面编写客户端服务端处理逻辑,引出了 pipeline 和 channelHandler 的概念。
  2. channelHandler 分为 inBound 和 outBound 两种类型的接口,分别是处理数据读与数据写的逻辑,可与 tcp 协议栈联系起来。
  3. 两种类型的 handler 均有相应的默认实现,默认会把事件传递到下一个,这里的传递事件其实说白了就是把本 handler 的处理结果传递到下一个 handler 继续处理。
  4. inBoundHandler 的执行顺序与我们实际的添加顺序相同,而 outBoundHandler 则相反。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huangpeigui/article/details/86597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