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图读懂PBN飞越转弯衔接TF/CF航段计算


在PBN旁切转弯的基础上,再来看飞越转弯接TF(或CF)航段,保护区结构上有些相似,只是转弯拐角处的保护区边界有“简化”,其余部分是相近的。

FlyOver接TF段的标称航迹有一个飞越之后转弯切入航迹的过程,FlyBy是通过计算提前转弯量,一次性转弯完成切入下一段。

 

按照字母顺序对相关的风螺旋上的点进行标注,可以得到如图所示的a\b\c\d等位置点。与Flyby转弯一样,图中的a”点是a点按照0.5倍的保护区半宽外扩后的风螺旋与直线的交点,它不是a点的直接外扩点,在计算时可以采用迭代计算的方法进行求解。

(注:当副区外扩距离不是0.5倍的保护区半宽时,a”点的计算会更复杂一些,后续的b”点、c”点均与a”点对应的外扩距离相关。)

b点是从a点开始绘制的风螺旋旋转至90°+DA时的位置点。线段bc是两条风螺旋的公切线,b点与c点对应的sita值都等于90°+DA。

图中d点是按照30°内收线与风螺旋的切点,它所对应的sita 角度计算过程为:出航角度+30°-90°+ DA -(入航角度 – 90°)= 转弯角度 + 30°+DA 。

图中的d”点是副区外边界风螺旋与30°内收线的交点,它所对应的sita角度与d点相同,即sita等于转弯角度+ 30°+DA。

e点及e”点是30°内收线与后一段主/副区边界线的交点,可通过直线相交的计算方法得到。

当逐渐减少转弯角度时,e”会逐渐向d”靠拢,最终重合,之后e”点继续向c”靠拢,主区对应点会有相应的变化,需要具体分析。

总体来说,a”点与d”点若是通过保护区边界与风螺旋直接相交得到的时候,需要通过迭代计算来获得准确数据。其它的位置点如b”、c”(若存在的话)可以直接通过数学公式确定计算得到。

 

相关话题:

一张图读懂PBN旁切转弯计算

 

PBN参考模板--旁切转弯保护区

PBN参考模板--Flyover转弯衔接TF、CF航段

PBN参考模板--Flyover转弯衔接DF航段

 

 


 

 

9月1号,开学第一天,是一个很特别的日子。如果未来某一天,等距螺旋的概念可以成为几何课本的一部分,那该是多么开心的一件事情,我将为此而努力!

 

 
 

微信扫一扫
关注该公众号

猜你喜欢

转载自www.cnblogs.com/windspiral/p/102258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