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城际大巴 之 校园专线

版权声明:转载需注明出处 https://blog.csdn.net/suoxd123/article/details/85269924

缘起

  在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读书长大的同学,在高考选择志愿的时候大多不愿意离开自己的家乡,宁愿在家乡读一个相对排名靠后的学校(尽管好大学特别多),也不愿去省外争取相对排名靠前的大学,当然对于有深圳和广州两个一线城市的广东省,这里的同学也不例外。
  广州作为广东省会,除了拥有中大、华工等985名校,也拥有华师、暨大等211名校,还拥有上百所高职和专科院校。尽管重点大学拥有较大比例省外的生源,但高职专科中的学生绝大部分都来自广东省内。早些年,省内学生周末想回家之前只能到客运站坐大巴车,当然随着城轨的建设解决了很大的需求,不过毕竟到广州南站还是比较远,于是前些年广东出现了“校园专线”,专程到学校载学生到自己家乡(中山、江门、肇庆等),尤其广州大学城里学生更集中,方便乘车,而大学城没有城际大巴客运站,刚好给了校园专线发展的土壤。

发展

  微信还没那么深入人心的时候,校园专线还是需要电话订票。记得5年前自己还主动联系他们,想帮他们免费做公众号,也方便自己订票,苦于找不到对方的领导,吃了几次闭门羹,后来就不了了之了。谁曾想两年前他们总算看到了便捷,也建立起了自己的公众号,现在可以直接通过公众号进行订票、付款、乘车等一条龙操作。
  校园专线开通以来,相对于车站坐车特别方便(直接到地铁口接人),积攒了一大批学生,后来随着他们自己对品牌的推广以及信息共享,17年以来校园专线不止是做学生市场,也开始蚕食普通客运站的城际流量,由于其直接通过手机可以订票而且价格仅是站内价格的一半,对比车站需要自己过去车站买票(18年不少车站也有了自己的APP,但多个车站也不能共享数据),实际抢夺了很大一部分原属于固定车站内的客流量(也不知道车站领导是否知道这个事情)。
  当然校园专线作为新出现的物种,对原有生态平衡是很大的打击,但只有有利可图,总有人会进入市场,目前广州深圳之间的竞争已经非常充分(可能是一家也未知),比如“淘巴士”、“样样巴士”、“如约城际巴士”等等,所以广深价格已经相对固定(30元,去站内坐车是60-70元),不过还有部分城际线路还处于一家垄断状态,比如深中之间一直被“样样巴士”占据着,他们的票价也有原来的30元涨到40,现在已经涨到50,如果再不出现竞争,估计还会往上走。

思考

  校园专线跟传统车站乘车相比各有优劣,接下来将对其进行对比分析,不过随着校园专线的高效运营,不知道传统车站还能存活多久,其实,现在已经有些小车站关闭,也有中等车站选择停掉了部分线路(蛇口汽车站之前还有深中,现在没有了)。
  广东这种特有的现象,也不知能否推广到全国。其出现的受广州本地高校影响,也跟广东省的发展阶段有关。放眼全国,武汉、南京、杭州应该有实践这个模式的机会,而北京、上海作为直辖市,市内公共交通已经足够便捷和便宜,可能机会不大。

  • 校园专线的优点:
  1. 乘车方便
      校园专线是直接去地铁站接人,而车站附近大多为公交站(历史原因)。如果我根据发车时间要去搭高铁,通常会做地铁而不是公交,所以更愿意选择校园专线。
  2. 价格便宜
      车站价格是校园专线的一倍,单次乘车没什么大区别,但对于每周甚至每天通勤的上班族,则是一笔不小的金额。
      但是,由于校园专线可以根据坐车时间灵活确定搭车时间,高效的运营使得车上空位率远远低于传统站内车,而且也没有传统站内车的车站建设、保安、安检等成本开销,进一步降低了成本,持续循环则导致校园专线成本越来越低,越来越容易吸引更多的人搭乘。
  3. 订票方便
      尽管有的车站开发了APP可以下载,甚至有的车站也开通了公众号,但是车站之间无法共享数据,对于往返车次则需要安装两个车站的APP或者公众号。
  • 传统车站的优点:
  1. 安全
      成然方便快捷,跟车站比确实不太安全,没有任何货物的安全检测,如果发生意外,确实难以维权。而国内的客运是需要营运执照的,现在校园专线这种可能并非合法合规,前些年会有交警沿途扣车,导致乘客只能在车里等待处理,现在这种情况已经不见,也许是政策的松动和尝试,也许只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2. 质量保证
      虽然根据顾客最频繁搭车时间来确定自己发车时间可以降低成本,但对于错开高峰期的朋友则无法享受搭车服务,而目前车站始终按着固定的时间和路线在走,哪怕车上只有一个人(确实遇到过一台车只有自己)

扫码关注公众号,一起思考进步。
真相很简单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suoxd123/article/details/85269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