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特网的互联层协议

版权声明:本文为博主原创文章,未经博主允许不得转载。 https://blog.csdn.net/weixin_40797414/article/details/82053835

互联网协议IP是互联层最重要的协议,它将多个网络连成一个互联网,可以把高层的数据以多个数据报的形式通过互联网分发出去。互联层的功能主要由IP来提供,主要用于负责IP寻址,路由选择和IP数据包的分割和组装。
IP的基本任务是通过互联网传送数据报,各个IP数据报之间是相互独立的。主机上的IP层向传输层提供服务,IP从源传输实体取得数据,通过它传给目的主机的IP层。IP不保证服务的可靠性,在主机资源不足的情况下,它可能丢弃某些数据,同时IP也不检查被丢弃的报文。
在传送时,高层协议将数据传给IP,IP再将数据封装为互联网数据报,并交给主机——网络层协议通过局域网传送。若目的主机直接连在本网中,IP可直接通过网络将数据报传给目的主机,若目的主机在远地网络中,则IP路由器传送数据报,而路由器则依次通过下一网络将数据报传送到目的主机或再下一个路由器。也即一个IP数据报是通过互联网络,从一个IP模块传到另一个IP模块,直到终点为止。
IP协议提供了不可靠,无连接的数据报传输机制,TCP/IP是为了适应物理网络的多样性而设计的,而这种适应性主要是通过IP层来体现的。由于物理网络的多样性,各种物理网络的数据帧格式,地址格式之间差异很大。为了将这些底层的细节屏蔽起来,使得采用不同物理网络的网络之间进行通讯,TCP/IP分别采用了IP数据报和IP地址作为物理数据帧和物理地址的统一形式。这样IP层向上层提供统一的IP数据报和统一的IP地址,使得各种物理帧 及物理地址的差异性对上层协议不复存在。

2.ARP协议(地址转换协议)
在TCP/IP网络环境下,每个主机都分配了一个32位的IP地址,这种互联网地址是在网际范围标识主机的以一种逻辑地址。为了让报文在物理网上传送,必须知道彼此的物理地址。这样就存在把互联网地址变换为物理地址的地址转换问题。以以太网环境为例,为了正确地向目的站传送报文,必须把目的站的32位IP地址转换成48位以太网目的地址DA。这就需要在互联层有一组服务将IP地址转换为相应物理网络地址,这组协议即是ARP。
在进行报文发送时,如果源互联层所给的报文只有IP地址,而没有对应的以太网地址,则互联层广播ARP请求以获取目的站信息,而目的站必须回答该ARP请求。这样源站点可以收到以太网48位地址,并将地址放入相应的高速缓存,下一次源站点对同一目的站点的地址转换可直接引用高速缓存中的地址内容。地址转换协议ARP让主机可以找出同一物理网络中任一个物理主机的物理地址,只需给出目的主机的IP地址即可。这样,网络的物理编址可以对网络层服务透明。
在互联网环境下,为了将报文送到另一个网络的主机,数据报先定向到发送方所在网络的IP路由器。因此,发送主机首先必须确定路由器的物理地址,然后一次将数据报发往接受端。除基本ARP机制外,有时还须在路由器上设置代理ARP,其目的是由IP路由器代替目的站对发送方ARP请求做出响应。

4.反向地址转换协议RARP
反向地址转换协议用于一种特殊情况,如果站点初始化以后,只有自己的物理网络地址,而没有IP地址,则它可以通过RARP协议,发出广播请求,征求自己的IP地址,而RARP服务器则负责回答,这样,无IP地址的站点可以通过RARP协议取得自己的IP地址,这个地址在下一次系统重新开始以前都有效,不用连续广播请求。RARP广泛用于获取无盘工作站的IP地址。

5.ICMP协议
互联网控制报文协议ICMP,从IP互联网协议的功能,可以知道IP提供的是一种不可靠的无连接报文分组传送服务。若路由器或主机故障让网络阻塞,就需要通知发送主机采取响应措施。
为了使互联网能报告差错,或提供有关意外情况的信息,在IP层加入了一类特殊用途的报文机制,即互联网控制报文协议ICMP。
分组接收方利用ICMP来通知IP模块发送方某些方面所需的修改。ICMP通常是由发现别的站发来的报文有问题的站产生的,例如可由目的主机或中继路由器来发现问题并产生有关的ICMP。如果一个分组不能传送,ICMP便可以被用来警告分组源,说明有网络。主机 或端口不可达,ICMP也可以用来报告网络阻塞。ICMP是IP正式协议的一部分,ICMP数据报通过IP送出,因此它在功能上属于网络第三层,但实际上它是像第四层协议一样被编码的。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weixin_40797414/article/details/820538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