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说考验人性多半会令你失望

版权声明:本文为博主原创文章,未经博主允许不得转载。 https://blog.csdn.net/hy971216/article/details/85461039

photos

永远不要去尝试考验人性,人性真的经不起考验!

下述内容多为个人见解,难免会犯学术上的错误,欢迎指正。

我可能有一天会不与代码打交道,但我这一生不可能不与人打交道,这是避免不了的。这也大大激发了了我对人性理解的兴趣,各类学科里面与人性关联度最高的,又属心理学最甚。为了防止有些人说我以偏概全,说还有某某圣人并非如此,某某大贤已经四大皆空,无欲无求,考验他们的人性纯粹多此一举。我只说大多数情况下的心理状态是如何如何。因为绝大多数人都只是普通人,大部分人既不是圣人,也不是恶人,只是一个普通人,你可以想想看你生活到现在遇到的人,是不是大多和你一样,有自己的欲望和所求,有自己的弱点和困惑。既然是普通人,那么面对各种压力或者说诱惑,不说他真实表现如何,你觉得他的内心想法是如何的呢?

先来看看人性是什么,字面意思我觉得就是指人的本性,也就是请抛开各种约束,诸如道德,法律等等,人的心理表现已经相对应会做出的行为表现。百度百科的解释分了狭义和广义两种:

狭义上是指人的本质心理属性,也就是人之所以为人的那一部分属性,是人与其它动物相区别的属性;广义上是指人普遍所具有的心理属性,其中包括人与其它动物所共有的那部分心理属性。无论是人的本质心理属性,还是人与动物所共有的属性,由于它们都是人所共有的心理属性,那么这种属性也就不可能是后天的结果,只能是人类天性,属于无条件反射。

我们可以看到不论是狭义还是广义,都是人所共有的心理属性,也就是说指的是先天的,无条件的反射。所以我在之前就提到了,既然是讲人性,就不要将各种外在约束引进来,包括教育,各种行为规范,道德准则等等。因为在这些条件下做出的表现大多并不属于真正的人性表现。是经过了包装的。上述提到的定义其实也就指向了人性的本质,这里其实也引出了关于人性一直以来存在的贯穿于东西方世界的争论,人性本善还是本恶?中国古代关于这个问题一直争论不休,基本四中观点都涵盖了:包括孟子的性善论,认为人生来即有恻隐、善恶、辞让、是非四种“善端”,扩而充之,便可形成仁、义、礼、智的善性。荀子的性恶论,认为“人之性恶,其善伪也。”(《荀子·性恶》)善性是后天人为的。性无善无恶论,这包括:告子的“性无善无不善”论,认为“生之谓性”,“食色,性也”;性有善有恶论,这包括先秦世硕等的有善有恶论,汉杨雄的性善恶混论,董仲舒等的性三品论等:杨雄认为“人之性也,善恶混,修其善则为善人,修其恶则为恶人”;明清之际王夫之的性“日生日成”论,认为人性绝非在“初生之顷”就定型,一成不易,而是随着环境和教养的不同,“性屡移而异”,“未成可成,已成可革”,认为人性是可以培养和不断完善的;北宋的司马光的人性的先天不等论,司马光认为人生来在人性善恶上就先天不平等,无论圣人还是愚人善恶都是兼而有之,只是有些在善性上会占优势,有些人在恶性上会占优势。

人性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复杂性,因此首先我不认同纯粹的人性本恶或者性本善,我的观点就是有善有恶论,只不过是在恶性上占优势还是在善性上占优势因人而异。为什么我说复杂是人性的特点,这其实是很好理解,你看过很多真正出色艺术作品,小说也好,电影也好,电视剧也一样,真正塑造人物形象出色的,往往都是十分立体的人物形象。不像很多常规意义上的,哦,那谁谁谁是个好人,思想端庄正直,那谁谁谁是个坏人,无恶不作。一个人也许他不贪财,但他不一定不好色;一个人也许不好色,但他不一定不慕名;一个人也许不慕名,但他不一定不求权…同样的,一个贪财好色之人也可能重情重义,一个恶贯满盈之人也可能诚实有信,一诺千金。抗日战争时期,有一大波被人唾骂的汉奸,你能想象在这之前,这当中也有人做出过堪称为民族英雄的壮举。生活中人间人嫌弃的一个猥琐男,用钱各种抠门,色眯眯的眼睛不停在那些漂亮女生身上来回移动的家伙,怕是没几个人愿意和他交往,但是当一个同学得了绝症,竟然只有这个人拿出了自己几乎全部的几千块钱积蓄帮助他。

和复杂性关联比较大的一个特点就是变化性,也就是说人性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可以一直变化着的。这一点说起来或许要困难不少。不是都说了人性是先天性的吗,是人所共有的生理,心理属性吗?难道是你通过教育,通过感化就能改变得了的吗?我认为是可变的,只是程度不同。我在之前提过,我支持的观点是人性有善有恶论,无非每个人善恶的比重不同,在成长过程中,可能一件不经意的小事,但对当事人却造成了极大的震撼,就是这份份震撼,不知不觉间就撼动了在他内心深处的善恶比重。看过武侠小说的人应该遇到过不少这种情况,一个一开始冷酷无情,杀人如麻的杀手为何在后期竟然渐渐放下了恶念,开始走自己的自我救赎之路?一个原先气质轩昂,众人称赞的武林正派人士,为何后期会走上背信弃义,追名逐利的道路?这些人都出现了变化,而这种变化往往都是有引子的。那个杀人如麻的冷血家伙可能有了温柔体贴的妻子,可爱聪慧的孩子,有了一个令人羡慕的美满家庭,他不想自己的亲人的命运因为自己而走上绝路,自然要做出内心的博弈。

人性另一个逃不开的特点就是自利性。当我提到自利,利己这样的字眼,很多人可能无意中就想到了阴暗面去,这又容易出问题,自利实在是太正常太普遍了,自利绝对不是错,不希望很多人想歪了。很多学者批判现在的学生一个个都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这种批判是否合乎情理呢,或许他们是想说现在的人少了太多奉献精神,牺牲精神,集体精神。但这种批判从某个角度是不合人性的。人性本就是利己的,这是无可辩驳的,而且利己其实不是什么错,这才是真实人性的展现,这反倒有助于社会发展,进步,只要能够正视这样的本性,你想想看专制统治时期,统治者会让这种利己的思想得到发展吗?统治者只会想尽办法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让底层民众为皇族服务,以为皇族做出贡献为荣。利己心只得压抑着,过度放大显然就漏了马脚,因为这么做往往会触碰到统治阶级的蛋糕,这可是要杀头的哦。

除了自利性,还有就是普遍性,这我在最开头就说过了,定义里面也讲明了,人性人性,不就是人所共有的本性吗。既然如此,不论你是国家领袖,还是平民百姓;不论你是大学者,大教授,还是普通学生,职场白领,都有着许多共性的人性展露。你看看贪污腐败的问题,上到国务院高层,下到乡镇级村委,纵观历史各朝,哪朝哪代是没有贪污腐败现象的?这里其实展现了很好的人性问题。封建时期腐败问题严重,当然很大一部分是制度问题,纯粹让人性背锅就过分了。古代官场上的腐败,腐败之广,腐败之难治等等,都体现了人性的普遍性,自利性,贪婪性,很多大臣已经做到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为什么还是要贪污,要知道人性的贪婪可不是那么容易满足的哦。官场上的权臣之术,勾心斗角,权利角逐,无一不是人性的外在表现,帝王有着自己的野心,大臣打着自己的算盘,你想着捞够名和利就功成身退,我想着要你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人性还有一个很好的表现常常展现的淋漓尽致,那就是性欲望,性欲很显然的,是来自内在本源驱动的。但是人类文化的发展,需要对性欲加工,性欲毫无限制的表现很多人认为是趋于兽性的,我们需要爱情来掩盖性欲,我们需要夫妻制来限制性欲,这都是人类文化前进的需求。但人的性与本身至今还是如初,不论你是否已婚,是否有了恋人,当一个充满魅惑的女子在你面前,往往还是能够勾起你本能的性欲,但是道德准则,爱情准则,法律准则告诫你,好好收起你内心的性欲吧,你是有妻子的,有家室的人了。当然也还是会有人出问题,出轨的现象有不少,这里当然也不能全让人性背锅,也许感情变了,也许不爱了,但也许真的只是一时的性欲冲昏了头脑。

人性的复杂让我不可能用几段文字将其介绍完尽,回过头,来看看很多人喜欢考验人性结果最后自讨苦吃的结局。这种事还是少做比较好,来看看考验人性的本质,既然你想要考验人性,那么其实你多半想要考验的其实是人性的阴暗面,也就是常常被人们藏起来的那一面。我说人性是有善有恶的,但你既然指的是考验,我想你总不会是想看看对方到底还能有多善良,多忠诚,多完美无缺,你想考验一下对方会不会背叛你,对方会不会不为名利所动,对方会不会不为美色所动。你想知道他能不能抗住自己的人性阴暗面,而不是想看看对方人性的阳光面有多美好,多善良。另外既然你说了是考验,那么本质上带有欺骗性,你想要看看对方在尽可能没有约束的环境下会做出何样的的选择。绝大多数人是普通人,普通人的定力又是相当有限,有了钱,想要更多,这才是人性,而不是知足常乐,有了恋人,想要长得更漂亮,身材更火辣,更温柔的对象,这才是人性;已经步入小康,想要往更高阶级爬,这才是人性;胜利了而骄傲,失败了而气馁,这才是人性。当你选择了考验,发现对方不过如此你又能如何,再说既然是欺骗,对方做出了遵从本性的选择实在是情理之中,你只能失望而归。生活已经如此艰难,你又何苦再让对方再人性的挣扎面前多几分纠结,最后甚至闹得不欢而散,好好珍惜对方为了你已经克服了人性的阴暗面吧,何苦还要在用欺骗的手法逼出人性的另一面呢,人性如何,由人性的普遍性可知大家很多时候都是心知肚明的。当你想要考验对方的时候,麻烦你先认真想想自己的本性如何,当真在七情六欲面前能够自控自如,收放自如?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hy971216/article/details/85461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