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和机器谁更“完美”?——邓伟文

版权声明:本文为博主原创文章,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和作者,谢谢合作! https://blog.csdn.net/zhanshen112/article/details/85323844

智能汽车与智能驾驶的话题放在5年前讨论,人们觉得还很遥远,但如今,“某某无人车”上路的新闻已经层出不穷,无论是美国硅谷,还是上海无人车测试区,人们好奇地拍下测试画面和车上顶着传感器的无人车。

当人越来越少地介入到行驶过程中,人的因素还重要吗?什么才是智能驾驶最大的挑战?我们来看看吉林大学邓伟文教授的分析,本文根据邓教授在2017未来汽车峰会上的发言内容整理。

▲ 邓伟文,吉林大学汽车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国家“千人计划”特聘专家。

人和机器谁更“完美”?

人在开车的过程中,会遇到多种多样复杂的环境因素,交通、天气、道路、行人等等。在传统汽车电控系统中有两个基本假设:

(1)驾驶人操控“基本完美”假定,控制系统设计以实现驾驶人的驾驶意图为控制目标,即假设人的驾驶意图是正确的;

(2)行驶环境“基本无关”假定,由驾驶人完全承担对行驶环境的判断与处理责任和任务,人在承担判断和处理环境的责任和义务。

基于这两个基本假设,传统汽车电控相对来说是比较简单的系统,由“基本完美”的人在发号施令。

如今,在谈智能驾驶的时候,引入了复杂的“人-车-环境”闭环系统,假设也变成人在开车时是会产生问题的,而机器可以帮助到他们。驾驶人的情况多样复杂,群体庞大,非专业人员多,年龄、性别、驾龄各异,心理生理差异极大,这就带来了问题的复杂化。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zhanshen112/article/details/853238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