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胡适说:“怕什么真理无穷,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 按照自己片面的依据谈谈对时间的理解。

每个人的时间不一样

  同样的两个人,都是20岁。一个人在社会中正常生活和学习,另一个人被安排在温室中,每天大概只做两件事情:吃饭和睡觉。这个例子比较极端,算是用夸张的手法来说明一个问题:年龄并不是成熟的充分条件,成熟也不是年龄的必要条件。
  在电视上看到过很多神童,大概就是那些跟自己同龄或者比自己年龄小的一些人取得了跟自己同龄或比自己年龄还大的人也不容易取得的成绩。惊叹之余,也瞎猜了几个原因:①他很聪明;②我在睡觉的时候他在学习。 我在现实中没有遇到过神童,所以不知道智力的差距可以有多大。对于第二点,觉得还有点依据。因为见到过很多同学,用在功课上的时间很多,所以成绩就比较高。大学时我会花很多时间打游戏,不是娱乐,而是被游戏奴役的那种(对于被奴役,我觉得就是在做一些不用思考,只要机械的重复某一个动作就可以完成的事情,比如:按QWER)。我一天用掉了8个小时在打游戏,而很多人在这8个小时里,看完了一本书或解决了一道难题。所以,看上去每个人都拥有一天24小时的时间,但是每个人的有效时间不同。(对于有效时间,我大概认为是在这段时间做了有利于自己发展的学习或思考)。差距就是这样在同龄人之间拉开了。

时间与投资

  电影《时间规划局》中描绘了一个比较新颖的社会形态。在这个社会中,每个人胳膊上都有一个倒计时的表,倒计时归零时,这个人就会死掉。所以,货币就是时间。每个人通过劳动赚取时间,用时间来购买商品。
  启迪之处在于:时间是一种无形的资产。我们做每件事情,首先要投资的就是时间。这个因素是我们在做所有决策时都需要考虑的成本。

结语

  事实上,真正的关心最终只有一个表现:为之心甘情愿地花费时间,哪怕“浪费”时间。《与时间做朋友》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gnd15732625435/article/details/8004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