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上万名自由职业者提供服务,他们做了什么

“厅客”为众多的自由职业者提供展示主业的服务和介绍,用户只要下单付费即可。创始人林超把它归为自由职业者出售非标准化服务的C2C平台。

在联合创始人马静看来,随着85后群体成长和欧美思潮的影响,越来越多有一技之长又“充满脑洞”的年轻人开始摆脱企业的束缚化身成能够提供特色服务的自由职业者;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在靠传统O2O解决了“生理需求”后开始讲究“自我需求”,个性化以及与服务提供者的深层沟通和互动成为一部分人的追求。

为上万名自由职业者提供服务,他们做了什么

马静觉得传统O2O必然要“高频低价”,服务讲究标准化可复制;“厅客”恰好完全相反,每单几十甚至数百上千元的单价使得同一服务售卖频率不会太高,同时要求服务提供方素质更高。许多个性化服务中每个用户的标准相差很大,需求很难用语言清晰表述,这就要求服务提供者有着充足的经验和很强的沟通能力的同时,更要对自己的手艺有着独特深刻的感悟,不像O2O经过短期培训把服务做到标准化即可。

林超则认为二者在商业模式上也有区别:一方面传统O2O的高频决定其要想尽办法防止服务者和消费者直接建立关系,“厅客”则希望他们相互沟通;另一方面相对“奢侈”的定制化服务使得统一定价变得困难,厅客在此方面能遵从自由职业者的意愿,在一开始就将定价权交给他们。

为上万名自由职业者提供服务,他们做了什么

但问题随之而来,“酷炫”但是相对高价的服务如何在两端留住服务提供者和用户,保证单量呢?“下载这个App的人已经有了基本意识,我们只需要把‘场景’有效连接吸引他们就好。”马静解释,“一个在‘厅客’上寻求简历修改指导的大学生,必然会面临走向职场、租房、独立生活等问题,我们就会在这之后为他推送职场关系咨询、家庭收纳整理、烹饪教学等服务;反之,一个被雇佣的聚会策展师,可能会把他的糕点师、乐手、主持人朋友都拉进我们的平台,自由职业者之间天然的合作关系网,能把很多人通过邀请推荐的方式拉入。

最终,全行业的构架使我们两端的成本下降、利润提升。”这正是林超和马静一开始就将“厅客”规划为全方位平台的原因。成果也显而易见:目前“厅客”上累计了上万名自由职业者作为服务提供者,用户的二次购买率则达到40%以上。

为上万名自由职业者提供服务,他们做了什么

为此,“厅客”曾在最早期把自己先打造成自由职业者的低成本工具,帮助他们用三步操作建立微信传播的主页和案例,将支付、预约等服务流程都变得可在朋友圈内完成。马静介绍称,“操作方便又可以完成交易闭环的特性吸引了我们的第一批服务者入驻,也使我们度过了尚没有引流能力和平台属性的最尴尬的时期。”

随着服务和产品数量的增加,“厅客”已经转化为平台,并且开始为服务提供者引流。据统计,线下分享会已经举办了30余场,每场将近上百人参加。下一步他们将计划拓展二线城市,他们会用心做好企业,为消费者做出自己的贡献。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zzqq12345/article/details/851674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