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M以及大学两年半经历

应老师要求,我就大概总结一下这两年半大学的经历吧。

大一上学期:

第一个月就是军训+社团面试巴拉巴拉。当时还是很小白很单纯很耿直,导致几个面试(一级社团)结果不是太好。

接下来有一些社团活动(赚课外学分、开会),对学校课程十分上心,可以说大一是学校课程学的最好的一年了。后来大概期中考试之前实验室开始纳新。总结了一下社团面试的失败,打算从第一个实验室开始面,能进哪个进哪个。

第一个是网协,拿到网协纳新题发现都是c语言题目(链表之前的所有内容)。然后开始快速学习c语言和过面试题。由于大学之前学过易语言,而且有一定的编程经历(虽然比不过OI选手),印象就是只花了几天就跳着看完了c语言基础语法。然后当时学校断电了几天,就趁断电百无聊赖花了许多小时边查书边写了个贪吃蛇。

然后,虽然很忐忑,网协一面机考,二面都非常顺利(虽然自己不知道,但当时的水平在新生里还是挺不错的,毕竟打过OI的都是绝少数)。

然后就稀里糊涂地进了网协。自然也没面软协。

大一上学期个人印象是学校课程学的非常好,忙于挣课外学分(方法不当,转学分走了很多弯路),然后就没别的了。

大一下学期:

中间的寒假发现有人组织程序设计训练(年前年后四个星期的样子),一开始做了几个题发现,太水了打不起精神来做......

最后一周时组织者拉了BFS、DFS专场,花了几天时间反复做了一下,最后闭着眼都能把代码背下来,感觉学到了不少东西(当时还是菜)。

第二学期开学,发现有个叫做“西邮第二届ACM程序设计大赛”的东西(班助是张浩然),大一大二学生参加的。当是自我感觉还是挺良好的,觉得至少可以拿个铜吧,甚至觉得可以试一下冲银(而且综测学分很诱人),然后在班助的号召下班里组了个队去打了打(我,李思远,高嘉两),然后稀里糊涂拿了第一名(嗯,感觉很爽)。

再之后,就又听说有个ACM省赛的东西,然后就报呗。不过心想着自己还是菜,要是可以补一下算法就好了。当时想的是抽时间补一下,也就是说不是主打ACM。

然后很悲剧地+莫名其妙地被拉到了一个叫做“ACM战斗队”的QQ群里,在没有被告知的情况下就开始了“训练+考核”。

嗯,当时心气还是挺高的,想着学一下操作系统之类的东西,然后先学汇编把。就搞了两本书学汇编,然后课程学的也不错。

然后被一下子告知“每周都有一堆训练题,周五下午集合讲题“。我???,这是什么情况???。就像马路上窜出一个人来通知你:”你每天必须在家做30个俯卧撑“一样莫名奇妙。好吧,做就做吧,毕竟是学长。然后本来学习操作系统的计划的时间被强行缩减拉去做题。当时还是菜,连什么是算法都不知道,更别提数据结构乱七八糟。拿到题,能想到一个很麻烦的做法就开始刚、调bug,往往是周一发布题目,周一晚上从7点到11点可以刚出一个,周二去自习补作业,周三周四可能又刚一晚上。也不知道百度一下有没有优美的解题姿势。最后其实也没从训练中有太大的收获。最后又莫名其妙地被从集训队中踢掉。(原来加了群就算是集训队的了,咦我还没同意呢/捂脸,这也解释了为什么会有学长强行拉去做题了)。

中间经历了3G、Linux小组的纳新。3G自然是没考虑了。当时也纠结了一下是不是从网协跳Linux,但是想了想网协协会长还是老乡(虽然协会长也建议跳,一个计科的同学在网协确实有点尴尬),然后就看了一下《Linux鸟哥的私房菜》,然后最后去一面的时候学长问多久能写出搜索,我说5min(感觉上电脑5分钟足够了),然后让用笔手写了一个BFS核心部分,我也不知道哪里是核心啊,就从头开始手写,用笔手写可能费了好久的时间给学长留的印象不好,自己心里不由开始吐槽面试官哪有让人五分钟手写代码的,就算是抄也得抄十分钟啊。然后问了DFS和BFS的区别,莫西莫西。第二波面试官让写了一下二分查找(好像是楚东方学长),还有其他各种问题就记不清了。最后查面试结果的时候,状态是加面。

好吧,本来加面也没什么,但是这不是还要继续拉着acm刷题么。而且最近继续学汇编、看一些别的书、事情很烦还觉得还是留在网协吧,一气之下就礼貌地短信回绝了。

大二上学期

好吧,中间的暑假确实没学什么东西,只是跟着大三的同学刷了点题,当时是翻了翻大三同学的题,发现没有什么难的题就跟着做了两场(后来了解到他们不知道什么原因拉了一堆水题)。

然后这个学期,除了数据结构课秒杀以外其他学校课程跟高中差不多了。自己处于一个迷茫期,实在是浪费了很多时间(后来了解到Linux小组留校学了不少东西)。除了在围棋比赛上捡了个第一名以外也没什么可以说的了。

大二下学期

中间的寒假确实好好地学了一下dp,分门别类地做了不少题。(不过后来还是感觉那些进集训队的算法比较牛逼)

然后又是一轮校赛,班里之前的队友一个在Linux小组,一直没学算法。另一个在集训队。就只好拉着Linux小组的队友加上一个大一新同学一块凑了个队。嗯,打OI的还是比较厉害,被虐了一场拿了第二,后来也觉得打acm挺有意思的(就是头有点冷),刚好集训队有个人退出了,被之前的队友邀请过去,走了一个正儿八经的流程式的面试,算是正式的加入集训队了吧。好吧,我觉得以之后我们面其他人的水准,我还是太菜(疯狂脑补面试官的嫌弃),不过把握还是挺大的,毕竟学算法的就那么几个人什么水平大概有点数,还有人推荐(咳咳)。

然后这个学期课也比较清闲,就开始上课刷题,下课刷题,各种刷题。开始接触一些正确优雅的算法、数据结构。虽然是很菜,但比之前好多了。

中间去宁夏打了个邀请赛,惊恐地发现题目都是我喜欢的,水了个银牌。

好吧,一说到学习就没得说了,因为学习从来不是一个富有波澜的过程。

大二、大三中间的暑假

嗯,留校刷题。

跟着大佬的思路,然后还是学到了不少,也见识到了很多大佬的风范。
大三上学期

一开始一块打网络赛,一块训练,风风火火,感觉还不错。

打完南京,开始感觉力不从心,然后是焦作打铁。

对自己整体上自我反省,发现自己技术上有很大欠缺。就算拿到ICPC的牌子也找不到好工作。不能太冒险,鸡蛋不能装到同一个篮子里。

然后就向学长请教、各种自学技术。

从焦作回来之后立马重感冒,没有一丝丝防备,强行撑着打完排位之后勉强拿到了ec名额,跟两个学弟组了一队。接下来两周除了拉了几场训练,基本都去学技术了,虽然自己感觉拿奖无望,但是训练赛还认认真真打下来了,毕竟不努力就一定没有回报,现在还没有到放弃的年龄。

两周后EC Final,由于一个队友读不了题,自己成了队内英语暂时最好的。为了提高效率只能用流水线的策略。所以是我读了五道题,然后跟队友各种商量题目,出反例,理论推导。一个队友数学不错,就把解析几何的题目丢给他不管了。最后拿铜,但不知道为什么只有”至少有个交代了“的感觉,没有太多兴奋。最后,EC Final比赛结束==退役。

现在

现在还是在大三学期末。

现在还是在努力补技术的缺口,能补多少补多少。

集训队没有技术这一说,只有算法。那好吧,谁让它的名字叫“acm集训队”呢。

不过作为学长,还是建议学弟学妹在其他实验室,或者自己好好学一下技术,不要把鸡蛋装到同一个篮子里,ICPC牌子是今后考研、工作很大的加分项,但是也不能落下技术这个基本项。

之前的学长学姐们大部分都去考研了,集训队对外宣传也就只是宣传拿到的奖项。但是从楚东方学长在新生大会上引起的反响来看,  “我拿到了阿里的offer、腾讯的offer、华为的绿卡”  在他们心中更能激起巨大的波澜和轰动。

希望在集训队以后的宣传中,不仅能拿出各大赛事的奖项,还能有更多的offer。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GreyBtfly/article/details/852229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