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法-排序3

版权声明:本文为博主原创文章,随意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blog.csdn.net/penglei123456/article/details/85010055

桶排序,计数排序,基数排序

本文创作灵感来源于 极客时间 王争老师的《数据结构与算法之美》课程,通过课后反思以及借鉴各位学友的发言总结,现整理出自己的知识架构,以便日后温故知新,查漏补缺。

上述三种排序算法的时间复杂度为 O(n),所以称之为线性排序。之所以能做到线性排序,是因为上述排序实现的思想不是基于比较的排序。这三种排序对数据的要求比较苛刻,所以重要的是理解这三种排序应用的场景。

桶排序
  • 桶排序重点在于理解桶的概念。对于待排序的数据,我们先设置一定数量的桶用来存放待排序的数据。其中这些桶是按照一定顺序划分好的,然后针对每个桶内的数据进行排序,最后按照桶的大小顺序依次取出其中元素,就实现了排序的目的。

  • 桶排序的时间复杂度分析。假如我们有 n 个数据需要排序,首先分出 m 个桶,那么每个桶中的元素个数就是 k = n/m。每个桶内的数据用快速排序,时间复杂度就是 O(klogk),那么 m 个桶的时间复杂度就是 O(mklogk)。将 k = n/m 带入表达式,则时间复杂度就是O(nlog(n/m)),当桶的个数等于数据个数时:m = n 的时候, log(n/m) 就是个非常小的数值,这个时候时间复杂度就是 O(n)。

  • 桶排序对数据有着严格的要求。对于桶排序,待排序的数据要能很容易的分配到桶中,而且桶也已经是有序的。这样,桶内的数据排序后,就可以按照桶的顺序依次取数据。数据要保证能均匀的分配到各个桶中,如果每个桶中的数据量差别比较大,那桶排序的时间复杂度就不再是线性的了。比如极端的情况,只分出了一个桶,所有数据都放在一个桶中,那么时间复杂度就是等于快速排序的时间复杂度了,变成 O(nlogn)。

  • 桶排序这种算法,适合应用在外部排序中。外部排序指的就是,内存空间无法一次加载完所有的数据,所以需要划分出桶,针对每个桶进行排序。举个理想的情况:一批订单,订单的金额均匀的分布在1-10000元之间,我们就可以划分出第一个桶放入订单金额 1 到 100 元之间的数据,第二个桶放入订单金额 101 到 200 元之间的数据,依次类推,最后一个桶放入 9901 到 10000 元之间的数据。然后每个桶内对数据排序,最后按照划分桶的顺序依次取出数据,就实现了排序。

    实际情况中,订单金额并不会如此均匀的分布。如果部分桶中的数据量过大,我们可以针对这个桶内的数据,再次进行桶排序的操作。这样,我们就保证了每一个桶(无论是第几次划分的桶)的数据都能加载到内存中进行排序。

基数排序
  • 我们引入场景来解释这个排序算法:对 10 万个手机号进行排序。
  • 对手机号排序,我们从手机号的最后一位开始排序,然后在第一次排序的基础上排序倒数第二位,直到对手机号的第一位排序结束,那么 10 万个手机号就是有序的了。因为在手机号排序中,如果前几位已经比较出大小,那么我们就不用比较后面的位数的大小了。但是如果每次比较的高位都相等,那么我们就必须比较更低位的大小了。如果从高位往低位开始比较,如果高位比较的值相等,那么我们比较低位的时候,必须记录高位相等的数据的区间,这样排序算法中会增加非常多的逻辑判断,所以我们选择从低位往高位排序,每次的排序都是稳定排序,那么比较高位的时候,我们就不用顾忌低位的排序了。
  • 时间复杂度分析,每次排序我们都用桶排序,时间复杂度为 O(n),排序 k 次,时间复杂度就是 O(kn),当 k 值不大的时候,时间复杂度就近似于 O(n)。
  • 基数排序对数据的要求也十分严格。待排序的数据要能明确的划分出“位”,并且“位”与“位”之间是有递进关系的,所谓的递进关系就是高位排序区分出大小后,低位就不需要在排序了。另外,每个“位”上的数据范围不能太大,要可以用线性排序算法。
  • 举一个应用例子:对于单词的排序,一样可以用基数排序。我们把单词长度补齐,位数不够的补 0 ,在ASCII值中 0 的值是小于所有字母的。然后我们就可以按照基数排序对单词进行排序了。
计数排序
  • 这个我感觉好复杂,暂时还没有理解透彻,后续彻底理解了,再把计数排序补充出来。

总结

王争老师开篇给出了一个思考题,给 100 万用户按照年龄排序。假设最大岁数120,我们按照年龄划分出120个桶,然后每个桶中分配用户,最后依次遍历所有桶以及桶内的数据取出来,就完成了排序。

初入算法学习,必是步履蹒跚,一路磕磕绊绊跌跌撞撞。看不懂别慌,也别忙着总结,先读五遍文章先,无他,唯手熟尔~
与诸君共勉

关注本人公众号,第一时间获取最新文章发布,每日更新一篇技术文章。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penglei123456/article/details/85010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