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层---小总结

版权声明:本文为博主原创文章,未经博主允许不得转载。 https://blog.csdn.net/Yue510/article/details/85174698

为什么加抽象工厂+反射+配置文件和外观模式???
原因:为了降低系统的耦合性,符合系统的开放封闭原则,所以加入了抽象工厂和外观模式。
抽象工厂+反射+配置文件
抽象工厂+反射+配置文件最终目的是为了可以灵活的更换数据库,而不需修改大量的代码,正是符合了设计模式中开放封闭原则。
抽象工厂定义:提供一个创建一系列相关或者相互依赖对象的接口,而无需指定它们具体的类。
好处:便于更换数据库产品,灵活性强,让具体的创建实例过程和客户端分离。
反射:提供了封装程序集、模块和类型的对象。可以使用反射动态地创建类型的实例,将类型绑定到现有对象,或从现有对象中获取类型。
反射使用格式:Assembly.Load(“程序集名称”).CreateInstance("命名空间.类名称“)
反射的使用目的是:去除switch分支判断带来的麻烦,使得实例化更加的方便。程序集即是具体要实例化的地方,同命名空间即D层要实例化的类名。
配置文件
为什么要配置文件?
配置文件使用XML写的一个文件,因为XML更改后不用重新生成就可以使用,所以用来配置一些可能经常改动的东西。
举个例子,数据库连接字符就经常通过配置文件来配置:这样的好处,你写代码的时候,用的数据库是你自己的,你的程序打包后,在另外的一台电脑上安装使用,如果不是连配置文件,那么那台电脑必须能连接上你的电脑,否则就不能用了。通过配置文件,他可以直接在配置文件中把数据库改成自己的。那样就好用了,并且不用任何的编译。

项目文件一般分两种:app.config,(用于非web程序),相应的,web.config用于web项目
向项目添加配置文件的时候,一般不建议更改名字,使用默认的就好。
public string filepath = ConfigurationManager.AppSettings[“path”]的意思是从app.config文件中配置的一个key,这行代码字面上看是读取配置文件中存放file的路径。
ConfigurationManager是.netframework中提东操作配置文件的类库,Appsettings[]里面的字符串是在app.config中定义的类似这样的
这样就可以实现设计模式中的“开闭原则”,如果更换数据库只需要增加类(DAL),而不需要更改,更不需要重新编译。
代码: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外观模式
外观模式是为了降低U层与B层之间的耦合性而建立的。我们知道,在三层模式中U依赖于B层,而B层是依赖于D层,也就是U和B层之间的联系是紧密的,然而我们知道在U层访问B层的方法中,有些方法在许多窗体中是公用的,或者说不同用户的权限也是不一样的,所以我们可以把相同权限的整合在一个类中,这样用户调用时,直接调用外观的方法,具体实现放在B层,这样使得U层和B层的耦合性也进一步降低,便于系统的灵活性。

驼峰式命名(属性、方法)
骆驼式命名法就是当变量名或函数名是由一个或多个单词连结在一起,而构成的唯一识别字时,第一个单词以小写字母开始;从第二个单词开始以后的每个单词的首字母都采用大写字母,例如:myFirstName、myLastName,这样的变量名看上去就像骆驼峰一样此起彼伏,故得名。
小驼峰法
变量一般用小驼峰法标识。驼峰法的意思是:除第一个单词之外,其他单词首字母大写。譬如
int myStudentCount;
变量myStudentCount第一个单词是全部小写,后面的单词首字母大写。
大驼峰法
相比小驼峰法,大驼峰法(即帕斯卡命名法)把第一个单词的首字母也大写了。常用于类名,命名空间等。譬如
public class DataBaseUser;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Yue510/article/details/851746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