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根本,从供需关系看市场演变

版权声明:转载请注明原链接 https://blog.csdn.net/cowcomic/article/details/83720454

​我们平常可能经常会听到什么“产品为王”,“渠道为王”,“用户为王” ……

还有什么“从XX为王到XX为王,将迎来大变革”……

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王?究其根本,实际就是供需关系以及影响供需关系的技术和配套设施发生了变化,比如:材料,交通,通讯,等等。

这里我们就回归本质,用供需关系的变化来简单分析一下,这些 "王" 都是怎么出现的

先声明三点:

不谈具体的名字,不同王的名字可能在不同人哪里有不同的含义解读

不谈商业模式,不会涉及流量这些话题

个人认识有局限,下面的阶段都是我自己定义的,有错误欢迎指正,也欢迎交流

******************************华丽的分割线******************************

第一阶段

最开始的时候,市面上可能有各种显性或者隐性的需求,但是还没有被挖掘出来。而且受限于基础设施,厂商的能力覆盖范围基本上都是以区域进行划分,这个区域内的销售行为都是商家可控的。这时候能够生产出满足这些需求的产品的能力以及终端的销售是起着最大的作用,谁能生产这样的产品、谁的销售能够唤起消费者内心的需求,谁就能够占领这片市场

这个阶段之后,在区域内部会形成自己的垄断企业

紧接着随着基础设施的发展,区域和区域之间产生了重叠,那么这时候之前各自独立的垄断企业就开始在重叠的区域部分开战

第二阶段

通常这个阶段是供给略大于需求,但是对于同一个区域的客户来说,可供选择的产品其实并不多,但是需求其实已经被激活。那么,这个时候最重要的就是产品本身,谁能提供更好的产品、更好的质量、更多的功能,谁就能够占领这片市场

这个阶段之后,会出现更大规模的区域垄断,直至一个临界点,区域扩大到厂商无法直接控制

第三阶段

这期间出现了渠道的概念。其实渠道一直都有,只不过以前渠道都是在内部,并不显性。这一阶段总体来说还是供给略大于需求,产品种类依然并不丰富,可以理解为货架上有货,但就这么几种。同时渠道也需要好的产品来帮助自己成长。因此依然拼的是产本本身品牌知名度也开始崛起。也就是在这个阶段,通常会出现一批知名品牌

这个阶段有一个特性,由于渠道的介入,导致企业和企业之间在销售上的差异不是那么明显,竞争方式也相对比较单一。这就会吸引其他企业的进入,特别是大企业的降维进入。更多企业的进入,会迅速的为这个市场带来技术的革新,成本的下降,同时也迅速的吸引了更多的企业进入。因此这个阶段产品会有一个爆炸式的增长

第四阶段

随着产品爆炸式的增长,我们也就进入到下一个阶段,这个阶段供需关系出现比较大的差距,供给远远的大过需求。受限于基础建设。企业依然无法掌控这么大的市场,它还是需要依赖渠道。那么这时候渠道就变得尤为重要,谁赢得了渠道谁就赢得了市场。

随着基础设施的完善,商家厂商可以更方便快捷的对接客户,同时客户购买行为的成本也急速的下降,客户可以在多个渠道之间几乎无成本的切换,渠道不再那么重要

第五阶段

到了这个阶段,厂商和客户的连接成本很低,不仅厂商能够感知客户,客户也可以感知众多的厂商,客户的选择权利被极大的放大。这时候就不是厂商给什么客户接什么了。而厂商要想办法知道客户需要什么,围绕着客户并满足他们。这个阶段可以说最重要的就是客户

循环向上

再往后随着厂商和客户之间的沟通越来越紧密,产品的极大丰富以及客户本身需求的多样化,产品的个性化程度会越来越高,谁能够拥有满足这样的个性化需求的能力,谁就在市场上占到了先机,似乎整个又回到了第一个阶段,完成了一次循环或者是一个螺旋形的上升

最后补充四点(实际是不知道该放哪儿)

一,这仅仅是不同阶段的相对重点,并不代表其他不重要或者其他不需要

二,互联网产品也满足上面的这个演进路线,只不过对于互联网产品来说,区域不再是地图上的区域概念了,是一个线上虚拟的概念(当然对于很多线下带动线上类型的互联网产品来说,这个两类区域也是一个高度重合的)。互联网产品的渠道也是五花八门,而且也在出现平台即渠道,渠道即平台的融合趋势

三,纸媒,广播电视,互联网的出现为这个循环带来了不同的加速度,越来越快

四,对于不同的领域,不同的产业,实际这些发展阶段是不一致的

比如:同是互联网产品。互联网视频,我个人觉得已经进入了第四阶段的中后期。而互联网教育,可能刚刚才处于第二阶段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cowcomic/article/details/83720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