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机ASV通气模式控制效果的思考

版权声明:版权归作者祝枫所有,欢迎保留原文链接进行转载。 https://blog.csdn.net/Vince_ZHU/article/details/83045602


ASV(Adaptive Support Ventilation)是一种闭环通气模式,实质上是PCV模式和PSV模式的组合,在患者有自主呼吸时采用PSV进行通气,在无自主呼吸时采用PCV进行通气,旨在为患者提供通气支持的同时降低呼吸做功,避免不良的呼吸形式。该模式由Hamilton公司开发,首先应用于其Galileo呼吸机上。

ASV的控制功能原理

ASV模式具有根据患者的呼吸状态自动调节通气控制参数的功能,这种调节的目的是降低呼吸功,因为其调节参数(目标呼吸频率)的计算原则就是基于最小呼吸功的公式。但是调节的结果是否真的使患者的呼吸功降低了吗?不知道,因为控制中并没有这个信息的反馈。那么如何避免不良的通气呢?其设定了通气控制参数的警戒临界值,所限制的参数有呼吸频率、潮气量、目标分钟通气量、即自动计算出来的通气控制参数要限制在临界值范围之内。那么这个控制模式并没有对控制目标——呼吸功进行直接的闭环,而是通过监测患者的顺应性和气道阻力,进而不断计算更新合适的目标呼吸频率,从这个意义上来说ASV并不是闭环通气模式,而是开环的。

ASV的优势在于其对患者病情的适应性

既然ASV模式的目的是降低患者的呼吸功,然而在整个控制过程中,并没有监测并反馈通气过程中呼吸功的变化,以及该模式下其呼吸功是否真的得到了降低。那么如何判断ASV模式要优于其它通气模式呢?从什么指标上去衡量这种优势呢?

  • 可以同时适用于有自主呼吸与无自主呼吸的情况,因此支持患者从上机到脱机的整个过程;
  • 设置参数较少,可以自动计算出通气控制所需的参数,且该参数按一般经验来说会降低患者呼吸功;
  • 由于其参数计算利用了患者的顺应性和气道阻力,因此具有一定的病情适应性。

产品的创新需要敢想并勇于快速实践

ASV模式是伽利略呼吸机很久以前就开发出来的通气模式,最近哈美顿在其基础上开发出了intellivent-ASV功能,这个功能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闭环控制通气模式。其通过反馈呼吸机通气过程中患者的末梢氧饱和度、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根据呼吸力学原理实时计算,调整吸气压力和呼吸频率、氧浓度和PEEP,从而保证患者在机械通气过程中的治疗效果。然而,今天在看一本好几年前的书《机械通气与呼吸治疗》时,在ASV模式讲解中看到了一段话,p217:
简而言之,操作者对呼吸机的调整不外乎两种情况:针对通气和针对氧合。通常需要根据血液气体分析结果指导呼吸机的调整:

  • 当血气分析结果正常时可保持分钟通气量支持百分比不变;
  • 撤机时可逐渐降低分钟通气量支持百分比;
  • 当pH<7.30,PaCO2升高时,可考虑增加分钟通气量支持百分比并监测患者的吸气压力水平;
  • 若患者表现为过度通气,可考虑降低分钟通气量支持百分比,但须格外小心。肺损伤早期通常表现为分钟通气量增加,这是应该提高通气支持水平,而不是降低;
  • 当患者表现为低血氧症时,可调节吸入氧浓度和PEEP水平。

看到这一段话,才意识到哈美顿的intellivent-ASV就是按照这个思路来实现的啊!而这本书是在2007年就已经出版了的,哈美顿的新功能的专利也是在2007、2008年才申请的。原来我们也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但是一直没有人去真正想方法去实现该想法,于是就被那些敢于去想并去做的人超越了。
intellivent-ASV功能已经实现了针对氧浓度、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的自动调节,那么呼吸机的调节还可以从哪些角度出发呢?减小肺损伤!上述中第4点提到的过度通气就会影响肺损伤,这也是已有的呼吸机都没有考虑的问题,也是我们呼吸机的机会。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Vince_ZHU/article/details/83045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