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ea的一些使用技巧

1、显示行号  File->Settings->General->Appearance

2、代码自动补齐即使是小写字母也会弹出代码补齐提示

3、自动编译 设置

8、

接口测试的经验:

1、跟做黑盒一样,要先想一下,测试用例的设计,从哪几个方面去测试这个接口

2、测试数据要考虑一下,如何让测试脚本迭代运行时,不会因为测试数据导致运行不下去,或报错

3、需求说的不清不楚,要找开发沟通(开发不会为你提供脚本)

4、代码没有冗余,条理清晰,最好常用的数据有一个统一的管理方式

 

 

 

1、选中代码,ctrl+/可以注释和取消注释;

2、当代码变红时,在变红的代码上,Ctrl+enter即可加载引用;

3、测试结果在test-out中查看,testout需要手动创建文件夹;

4、一般先实现功能,再决定import该功能所在的包。一般方法没有import会变红。

5、批量执行接口,在suites文件夹中配置需要执行的接口,然后右键xml,点击绿色的三角形按钮执行;

6、C:\Users\qxb-810\.m2中,是项目下载的jar包,如果是外网环境,一般jar包下载不下来。此时可以找别人拷贝.m2文件夹,然后重新import项目即可。

7、当更换电脑时,首次导入项目会自动重新下载jar包,也可以手动下载,在项目名称上右键——maven——reimport;

8、引入新项目时,选择创建maven项目,其他都是默认下一步即可;

9、原则上所有的接口都需要进行接口测试;

10、sql语句中参数用?代替,?是占位符,被传参的参数一一替代;

11、get类型的接口是通过将返回值与数据库查询结果对比来决定用例是否pass

12、post类型的接口除了要检查接口返回值,还需要检查数据库中是否插入成功

12、java类中一般包含一个main()函数,但是搭建的测试框架中不需要,类的执行顺序完全由testng的注释来执行;

13、如果接口涉及到对数据库的增、删、改等操作时,为保证自动化脚本能迭代运行,一般都会使用beforeclass、beforemethod、aftermethod对测试数据进行恢复现场处理;

14、对文件夹及文件重命名的方法:选中文件右键——refactor——rename——refactor——do refactor

15、mangodb类似于json型数据库,用mongoBooster访问;

16、http_config.properties中存放的是url前面的ip及端口号,目前没使用这个配置文件,在coreAPI中配置的

17、suites中的xml文件按照配置的顺序会顺序执行,执行一次生成一个结果

18、target文件夹是java文件自动编译后生成的class文件,不用管

19、测试结果在index.xml进行查看,每次新的执行都会覆盖上一次的测试结果;

20、@beforeclass是初始化数据库,及连接数据库;

21、光标选中方法+ctrl键+鼠标左键点击,可以打开方法的源头;

22、当url返回的某些数据为int型(没有双引号),但是数据库中该字段为string型时,此时需要将string型强制转换成int型再进行对比;

23、部分时间类型属性中,数据库中字段精确到了秒,但是url返回的数据中只精确到分时,那么就需要截取前多少位字符进行存储和对比;

24、url请求对数据库所做的sql语句可以通过专门的工具,如sql server profiler来监控或者询问开发人员;

25、url返回的每个属性都要与数据库查询结果做对比;

26、AppCenterTestBase里面放了一些公共的方法;

27、执行java文件时,如果出错,一般看蓝色的报错提示,ctrl键加鼠标点击即可定为是哪行代码出问题了;

28、如果只执行一个case时,先选中case的方法,然后右键执行即可;

29、写代码时用Alt-Insert(Code|Generate…)可以创建类里面任何字段的getter与setter方法;

30、ctrl + / 可以添加和取消注释;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oqqHun123/article/details/84764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