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存储器管理2

4-4分页存储管理方式
分页目的:更细粒度的处理空间,减少粗放管理的浪费或开销问题。
内存划分成多个小单元,每个单元K大小,称(物理)块。作业也按K单位大小划分成片,称为页面。
物理划分块的大小 = 逻辑划分的页的大小。
为了找到被离散分配到内存中的作业,记录每个作业各页映射到哪个物理块,形成的页面映射表,简称页表。
页表作用:页号到物理块号的地址映射。
作业相对地址在分页下不同位置的数有一定的意义结构:页号+页内地址(即页内偏移)。
关键的计算是:根据系统页面大小找到不同意义二进制位的分界线。
从地址中分析出页号后,地址映射只需要把页号改为对应物理块号,偏移不变,即可找到内存中实际位置。
计算口诀:页面大小决定偏移量(页内地址)的位数 n;
作业大小页面数量
页表长度 a
页号的位数 m(或总位数-页内位数)
内存容量决定块数,块数决定编址位数,即页表项位数 b。
4-5分段存储管理方式
段的特点:
每段有自己的名字(一般用段号做名),都从0编址,可分别编写和编译。装入内存时,每段赋予各段一个段号。
每段占据一块连续的内存。(即有离散的分段,又有连续的内存使用)
各段大小不等。
分段下的相对地址:
地址结构:段号 + 段内地址
段表:记录每段实际存放的物理地址。
分页和分段的主要区别:
1需求:分页是出于系统管理的需要,是一种信息的物理划分单位,分段是出于用户应用的需要,是一种逻辑单位,通常包含一组意义相对完整的信息。
一条指令或一个操作数可能会跨越两个页的分界处,而不会跨越两个段的分界处。
2大小:页大小是系统固定的,而段大小则通常不固定。分段没有内碎片,但连续存放段产生外碎片,可以通过内存紧缩来消除。相对而言分页空间利用率高。
3逻辑地址:
分页是一维的,各个模块在链接时必须组织成同一个地址空间;
分段是二维的,各个模块在链接时可以每个段组织成一个地址空间。
4其他:通常段比页大,因而段表比页表短,可以缩短查找时间,提高访问速度。分段模式下,还可针对不同类型采取不同的保护;按段为单位来进行共享。
分段系统的突出优点:易于实现共享和保护。
段页式存储管理方式基本原理:
将用户程序分成若干段,并为每个段赋予一个段名。
把每个段分成若干页
地址结构包括段号、段内页号和页内地址三部分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qq_36699468/article/details/84851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