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ubbo基础(初学习dubbo)

1. 扩展

 

Soap是webService协议。是http+xml。

Rest ful是http+json。相对于soap来说rest ful就是轻量的,因为==。

 

Rpc与soa区别?

Rpc是远程调用技术

Soa是面向服务架构

 

微服务是什么?

就是将一个很大的工程,拆分成n多个小的模块,模块之间通讯使用rpc远程调用技术,模块是独立运行的。微服务是现在的主流。

  

Dubbo是一个rpc远程调用框架。也是一个分布式服务治理框架。

 

2. Dubbo概述

1.1、 Dubbo的背景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站应用的规模不断扩大,常规的垂直应用架构已无法应对,分布式服务架构以及流动计算架构势在必行,亟需一个治理系统确保架构有条不紊的演进。 

  • 单一应用架构

当网站流量很小时,只需一个应用,将所有功能都部署在一起,以减少部署节点和成本。 
此时,用于简化增删改查工作量的 数据访问框架(ORM) 是关键。

  • 垂直应用架构

当访问量逐渐增大,单一应用增加机器带来的加速度越来越小,将应用拆成互不相干的几个应用,以提升效率。 
此时,用于加速前端页面开发的 Web框架(MVC) 是关键。

  • 分布式服务架构

当垂直应用越来越多,应用之间交互不可避免,将核心业务抽取出来,作为独立的服务,逐渐形成稳定的服务中心,使前端应用能更快速的响应多变的市场需求。 
此时,用于提高业务复用及整合的 分布式服务框架(RPC) 是关键。

  • 流动计算架构

当服务越来越多,容量的评估,小服务资源的浪费等问题逐渐显现,此时需增加一个调度中心基于访问压力实时管理集群容量,提高集群利用率。 
此时,用于提高机器利用率的 资源调度和治理中心(SOA) 是关键。

 

 

1.2、 什么是Dubbo

Dubbo是一个分布式服务框架,致力于提供高性能和透明化的RPC远程服务调用方案,SOA服务治理方案。简单的说,dubbo就是个服务框架,如果没有分布式的需求,其实是不需要用的,只有在分布式的时候,才有dubbo这样的分布式服务框架的需求,并且本质上是个服务调用,说白了就是个远程服务调用的分布式框架。告别Web Service模式中的wsdl,以服务者与消费者的方式在dubbo 上注册)。

其核心部分包含:

1.远程通讯,提供对多种基于长连接的NiO框架抽象封装,包括多种线程模型,序列化,以及“请求一响应”模式的信息交换方式。

2.集群容错: 提供基于接口方法的透明远程过程调用,包括多协议支持。以

及负载均衡,失败容错,地址路由,动态配置等集群支持。

3.自动发现:基于注册中心目录服务,使用服务消费能动态查找服务提供方,使地址透明,使用服务提供方可以平滑增加或减少服务器

1.3、 Dubbo能做什么

问题:

服务的URL管理非常困难(rmi://、http:*、)、F5负载均衡器的单点压力(硬件成本)

各个服务之间依赖管理非常复杂

各个服务之间如何进行监控


1.透明化的远程方法调用,就像调用本地方法一样调用远程方法,只需简单
配置,没有任何API侵入。
2.软负载均衡及容错机制,可在内网替代F5等硬件负鞭均衡器,降低成本,
减少单点。
3.服务自动注册与发现,不再需要写死服务提供方地址,注册中心基于楼口
名查询服务提供者的IP地址,并且能够平滑添加或删除服务提供者。
4.Dubbo采用全Spring 配置方式,功明化接入应用,对应用没有任何API侵
只需用Spring加载Dubbo的配置即可,Dubbo基FSpring的Schema扩入,展进行加载。

 

1.4、 Dubbo架构

 

 

节点角色说明:

Provider: 暴露服务的服务提供方。 
Consumer: 调用远程服务的服务消费方。 
Registry: 服务注册与发现的注册中心。 
Monitor: 统计服务的调用次调和调用时间的监控中心。

调用关系说明:

服务容器负责启动,加载,运行服务提供者。 
服务提供者在启动时,向注册中心注册自己提供的服务。 
服务消费者在启动时,向注册中心订阅自己所需的服务。 
注册中心返回服务提供者地址列表给消费者,如果有变更,注册中心将基于长连接推送变更数据给消费者。 
服务消费者,从提供者地址列表中,基于软负载均衡算法,选一台提供者进行调用,如果调用失败,再选另一台调用。 
服务消费者和提供者,在内存中累计调用次数和调用时间,定时每分钟发送一次统计数据到监控中心。 
- 连通性: 
注册中心负责服务地址的注册与查找,相当于目录服务,服务提供者和消费者只在启动时与注册中心交互,注册中心不转发请求,压力较小 
监控中心负责统计各服务调用次数,调用时间等,统计先在内存汇总后每分钟一次发送到监控中心服务器,并以报表展示 
服务提供者向注册中心注册其提供的服务,并汇报调用时间到监控中心,此时间不包含网络开销 
服务消费者向注册中心获取服务提供者地址列表,并根据负载算法直接调用提供者,同时汇报调用时间到监控中心,此时间包含网络开销 
注册中心,服务提供者,服务消费者三者之间均为长连接,监控中心除外 
注册中心通过长连接感知服务提供者的存在,服务提供者宕机,注册中心将立即推送事件通知消费者 
注册中心和监控中心全部宕机,不影响已运行的提供者和消费者,消费者在本地缓存了提供者列表 
注册中心和监控中心都是可选的,服务消费者可以直连服务提供者

健状性:

监控中心宕掉不影响使用,只是丢失部分采样数据 
数据库宕掉后,注册中心仍能通过缓存提供服务列表查询,但不能注册新服务 
注册中心对等集群,任意一台宕掉后,将自动切换到另一台 
注册中心全部宕掉后,服务提供者和服务消费者仍能通过本地缓存通讯 
服务提供者无状态,任意一台宕掉后,不影响使用 
服务提供者全部宕掉后,服务消费者应用将无法使用,并无限次重连等待服务提供者恢复

伸缩性:

注册中心为对等集群,可动态增加机器部署实例,所有客户端将自动发现新的注册中心 
服务提供者无状态,可动态增加机器部署实例,注册中心将推送新的服务提供者信息给消费者

升级性:

当服务集群规模进一步扩大,带动IT治理结构进一步升级,需要实现动态部署,进行流动计算,现有分布式服务架构不会带来阻力: 

  • Deployer: 自动部署服务的本地代理。
  • Repository: 仓库用于存储服务应用发布包。
  • Scheduler: 调度中心基于访问压力自动增减服务提供者。
  • Admin: 统一管理控制台。

Register:注册中心

Producer:生产

Consumer:消费

Subscribe:订阅

Notify:通知

Invoke:调用

MONTOR:监控

Container 容器

Eureka springCloud注册中心

 

1.5、 Dubbo服务治理

 
在大规模服务化之前,应用可能只是通过RMI或Hessian等工具,简单的暴露和引用远程服务,通过配置服务的URL地址进行调用,通过F5等硬件进行负载均衡。

(1) 当服务越来越多时,服务URL配置管理变得非常困难,F5硬件负载均衡器的单点压力也越来越大。

此时需要一个服务注册中心,动态的注册和发现服务,使服务的位置透明。

并通过在消费方获取服务提供方地址列表,实现软负载均衡和Failover,降低对F5硬件负载均衡器的依赖,也能减少部分成本。

(2) 当进一步发展,服务间依赖关系变得错踪复杂,甚至分不清哪个应用要在哪个应用之前启动,架构师都不能完整的描述应用的架构关系。

这时,需要自动画出应用间的依赖关系图,以帮助架构师理清理关系。

(3) 接着,服务的调用量越来越大,服务的容量问题就暴露出来,这个服务需要多少机器支撑?什么时候该加机器?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第一步,要将服务现在每天的调用量,响应时间,都统计出来,作为容量规划的参考指标。

其次,要可以动态调整权重,在线上,将某台机器的权重一直加大,并在加大的过程中记录响应时间的变化,直到响应时间到达阀值,记录此时的访问量,再以此访问量乘以机器数反推总容量。

 

 

3. dubbo初体验

3.1 生产者

3.1.1 导入依赖

<dependencies>
    <!-- 服务接口 -->
    <dependency>

        <groupId>com.oyr</groupId>
        <artifactId>service-interface</artifactId>
        <version>1.0.0-SNAPSHOT</version>
    </dependency>

    <!-- dubbo依赖 -->
    <dependency>

        <groupId>com.alibaba</groupId>
        <artifactId>dubbo</artifactId>
        <version>2.5.6</version>
    </dependency>

    <!-- 添加zk客户端依赖 -->
    <dependency>

        <groupId>com.github.sgroschupf</groupId>
        <artifactId>zkclient</artifactId>
        <version>0.1</version>
    </dependency>

</dependencies>

 

3.1.2 定义一个server

public interface UserService {

    /*根据id获取用户name*/
    String findByName(String id);


}

 

3.1.3 实现server

public class UserServiceImpl implements UserService {
    public String findByName(String id) {
        if(id.equals("1")){
            return "欧阳荣";
        }else if(id.equals("2")){
            return "韩顺平";
        }else if(id.equals("3")){
            return "入云龙";
        }
        return "没有找到name";
    }
}

 

3.1.4 发布服务

新建一个provider.xml文件

里面的配置是

<?xml version="1.0" encoding="utf-8"?>
<beans xmlns="http://www.springframework.org/schema/beans"
       xmlns:xsi="http://www.w3.org/2001/XMLSchema-instance" xmlns:dubbo="http://code.alibabatech.com/schema/dubbo"
       xsi:schemaLocation="http://www.springframework.org/schema/beans
       http://www.springframework.org/schema/beans/spring-beans.xsd
       http://code.alibabatech.com/schema/dubbo
       http://code.alibabatech.com/schema/dubbo/dubbo.xsd ">


    <!-- 提供方应用信息,用于计算依赖关系 -->
    <dubbo:application name="user-provider" />


    <!-- 使用zookeeper注册中心暴露服务地址 -->
    <dubbo:registry address="zookeeper://127.0.0.1:2181" />


    <!-- 用dubbo协议在29014端口暴露服务 -->
    <dubbo:protocol name="dubbo" port="29014" />


    <!-- 声明需要暴露的服务接口 -->
    <dubbo:service interface="com.oyr.user.service.UserService"
                   ref="userServiceImpl" />


    <!-- 具体的实现bean -->
    <bean id="userServiceImpl" class="com.oyr.user.service.impl.UserServiceImpl" />

</beans>

 

启动测试

3.2 消费者

3.2.1 配置文件

<beans xmlns="http://www.springframework.org/schema/beans"
       xmlns:xsi="http://www.w3.org/2001/XMLSchema-instance" xmlns:dubbo="http://code.alibabatech.com/schema/dubbo"
       xsi:schemaLocation="http://www.springframework.org/schema/beans http://www.springframework.org/schema/beans/spring-beans.xsd http://code.alibabatech.com/schema/dubbo http://code.alibabatech.com/schema/dubbo/dubbo.xsd">


    <!-- 消费方应用名,用于计算依赖关系,不是匹配条件,不要与提供方一样 -->
    <dubbo:application name="consumer" />


    <!-- 使用multicast广播注册中心暴露发现服务地址 -->
    <dubbo:registry protocol="zookeeper" address="zookeeper://127.0.0.1:2181" />


    <!-- 生成远程服务代理,可以和本地bean一样使用demoService -->
    <dubbo:reference id="userService" interface="com.oyr.user.service.UserService" />


</beans>

 

 

3.2.2 启动测试

 

public class Tes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ClassPathXmlApplicationContext app = new ClassPathXmlApplicationContext("consumer.xml");
        UserService service = app.getBean(UserService.class);
        String byName = service.findByName("1");
        System.out.println(byName);
    }

}

成功打印

 

3.3 Dubbo支持哪些协议?

1.Dubbo协议

Dubbo缺省协议采用单一长连接和NIO异步通讯,适合于小数据量大并发的服务调用,以及服务消费者机器数远大于服务提供者机器数的情况。Dubbo缺省协议不适合传送大数据量的服务,比如传文件,传视频等,除非请求量很低。

 

2.Hessian协议

Hessian协议用于集成Hessian的服务,Hessian底层采用Http通讯,采用Servlet暴露服务,Dubbo缺省内嵌Jetty作为服务器实现。HessianCaucho开源的一个RPC框架:http://hessian.caucho.com,其通讯效率高于WebServiceJava自带的序列化。

基于Hessian的远程调用协议:

 

连接个数:多连接

连接方式:短连接

传输协议:HTTP

传输方式:同步传输

序列化:Hessian二进制序列化

适用范围:传入传出参数数据包较大,提供者比消费者个数多,提供者压力较大,可传文件。

适用场景:页面传输,文件传输,或与原生hessian服务互操作

3.HTTP协议

此协议采用spring HttpInvoker的功能实现,

 

连接个数:多个

连接方式:长连接

连接协议:http

传输方式:同步传输

序列化:表单序列化

适用范围:传入传出参数数据包大小混合,提供者比消费者个数多,可用浏览器查看,可用表单或URL传入参数,暂不支持传文件。

适用场景:需同时给应用程序和浏览器JS使用的服务。

 

4.RMI协议

采用JDK标准的java.rmi.*实现,采用阻塞式短连接和JDK标准序列化方式

Java标准的远程调用协议

 

连接个数:多连接

连接方式:短连接

传输协议:TCP

传输方式:同步传输

序列化:Java标准二进制序列化

适用范围:传入传出参数数据包大小混合,消费者与提供者个数差不多,可传文件。

适用场景:常规远程服务方法调用,与原生RMI服务互操作

 

4. Dubbo-admin管理平台搭建

 步骤:

  1. 将dubbo-admin.zip 解压webapps目录
  2. 修改dubbo.properties文件中的zk注册中心连接地址连接信息
  3. 启动tomcat即可

 

 

注意:登录时遇到需要密码来登录,密码设置在dubbo.properties文件中设置。

 

 

 

 

最后成功进入管理界面。

5. Dubbo的服务治理

 

Dubbo集群,dubbo负载均衡,dubbo容错。

 

 

5.1 Dubbo集群

步骤:

修改服务提供者的配置文件:

provider.xml <dubbo:protocol name="dubbo" port="29014" />

启动两个服务

 

 

总结:就是修改在哪个端口号暴露服务,保持应用名一致。

5.2 dubbo负载均衡

Dubbo自带负载均衡。有三种策略:随机,轮询,最少并发数。

 

新增负载均衡策略:

 

 

 

如果是随机,可以设置权重。

权重的默认值是100,可以设置半权(除2),倍权(乘二)。我们可以把新服务器的权重设置高些,让它处理更多请求,让老机器的权重低些,让它少处理请求。

 

5.3 dubbo容错

Dubbo集群容错,就是当服务器挂了,就不请求这台服务器了。

如果全部服务器挂了怎么办?

防止这种事情的发送,通过keeopalibed脚本监听服务器,如果访问停止掉,自动帮你重启,如果一直重启失败,发送报警邮箱。

猜你喜欢

转载自www.cnblogs.com/itoyr/p/100673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