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0开始学架构(十三)微服务架构最佳实践 - 方法篇

版权声明:本文为博主原创文章,未经博主允许不得转载。 https://blog.csdn.net/lwl2014100338/article/details/84549585
服务拆分

1.基于业务逻辑拆分
这是最常见的一种拆分方式,将系统中的业务模块按照职责范围识别出来,每个单独的业务模块拆分为一个独立的服务。

2.基于可扩展拆分
将系统中的业务模块按照稳定性排序,将已经成熟和改动不大的服务拆分为稳定服务,将经常变化和迭代的服务拆分为变动服务。稳定的服务粒度可以粗一些,即使逻辑上没有强关联的服务,也可以放在同一个子系统中,例如将“日志服务”和“升级服务”放在同一个子系统中;不稳定的服务粒度可以细一些,但也不要太细,始终记住要控制服务的总数量。

这样拆分主要是为了提升项目快速迭代的效率,避免在开发的时候,不小心影响了已有的成熟功能导致线上问题。

3.基于可靠性拆分
将系统中的业务模块按照优先级排序,将可靠性要求高的核心服务和可靠性要求低的非核心服务拆分开来,然后重点保证核心服务的高可用。

这样拆分带来下面几个好处:

  • 避免非核心服务故障影响核心服务
    例如,日志上报一般都属于非核心服务,但是在某些场景下可能有大量的日志上报,如果系统没有拆分,那么日志上报可能导致核心服务故障;拆分后即使日志上报有问题,也不会影响核心服务。

  • 核心服务高可用方案可以更简单
    核心服务的功能逻辑更加简单,存储的数据可能更少,用到的组件也会更少,设计高可用方案大部分情况下要比不拆分简单很多。

  • 能够降低高可用成本
    将核心服务拆分出来后,核心服务占用的机器、带宽等资源比不拆分要少很多。因此,只针对核心服务做高可用方案,机器、带宽等成本比不拆分要节省较多。

4.基于性能拆分
基于性能拆分和基于可靠性拆分类似,将性能要求高或者性能压力大的模块拆分出来,避免性能压力大的服务影响其他服务。常见的拆分方式和具体的性能瓶颈有关,可以拆分 Web 服务、数据库、缓存等。例如电商的抢购,性能压力最大的是入口的排队功能,可以将排队功能独立为一个服务。

以上几种拆分方式不是多选一,而是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自由排列组合,例如可以基于可靠性拆分出服务 A,基于性能拆分出服务 B,基于可扩展拆分出 C/D/F 三个服务,加上原有的服务 X,最后总共拆分出 6 个服务(A/B/C/D/F/X)。


基础设施

微服务基础设施如下图所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建议按照下面优先级来搭建基础设施:

1.服务发现、服务路由、服务容错:这是最基本的微服务基础设施。

2.接口框架、API 网关:主要是为了提升开发效率,接口框架是提升内部服务的开发效率,API 网关是为了提升与外部服务对接的效率。

3.自动化部署、自动化测试、配置中心:主要是为了提升测试和运维效率。

4.服务监控、服务跟踪、服务安全:主要是为了进一步提升运维效率。

以上 3 和 4 两类基础设施,其重要性会随着微服务节点数量增加而越来越重要,但在微服务节点数量较少的时候,可以通过人工的方式支撑,虽然效率不高,但也基本能够顶住。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lwl2014100338/article/details/84549585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