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研究生数学建模总结感想

今天是11.25日,距离18年的研究生数学建模已经过去两个多月,距离建模结果出炉也已经过了一周左右,现在对今年的建模作以总结和反思。

准备与选题阶段

其实根本没有多少准备,开始之前几天大概翻了翻姜启源的数学模型第四版,脑内大概有了一点对于优化算法之类的印象,当然如果涉及实现那还是差很多火候,队友水平比我高,她们至少比较熟练掌握了matlab和spss用法,但是那时我本来想用python,不过开赛后我们才知道,要是没有spss,可能到最后连一问都写不出来。

15号早上到了实验室进入建模第一步,选题工作
A题,运动员跳水,一是涉及物理学方面知识,我们三个人基本物理苦手,二是参考资料英文,看得吃力,pass
B题,光纤传导题,看了半个小时题目说的光在光纤中传导原理的一大堆公式没弄明白,pass
C题,全球恐怖行为数据分析,本质上是个数据挖掘题,当时我觉得这题可能做着繁琐,但实际不难,而且最后一问非常开放性,是可以着手做的,最后也确实选了c题,和预想的一样,看最后的建模结果,所有参赛队几乎一半人都选了C题
D题,有关卫星和海平面的类动态规划问题,其实这个题跟之前看的一个优秀论文思路接近,但是实现起来可能有很大难度。
E题,无人机题,大概看了下就放弃了
F题,机场航班动态问题,实际上应该是个运筹学问题,对于非专业人员来说可能是这几道题里最难的
综上所述,最后选择了C题。

审题做题

9月15日开始审题做题,从整体来看,这是一个数据挖掘问题,整体数据量在十万左右,其实很小,但是这个数据量我们的电脑已经不太容易跑得动了,硬件设备真的是个问题。

第一天:第一问的问题是依据危害性对恐怖袭击事件分级,由于所给数据并未打上标签,实际上变成了一个无监督机器学习分类问题,在和队友讨论后,大家决定使用PCA方法来降维选取指标,在选取指标这块不同组之间产生了争议,最后还是采用了很主观的方法选了指标,并给恐怖事件活动定了级别。大概在第一天结束时第一问基本搞出来了。此外在商量第一问思路时,有老师说用核函数的方法,后来比赛结束思考了一下,这个方法是可以用的,总之,第一问的关键是如何把类和严重程度联系在一起。

第二天/第三天:主要问题其实在于第二问,刚开始大家对这个问题是不是个贝叶斯问题有所争论,在仔细审题之后,确定不是贝叶斯问题(知果找因),而其实还是个分类问题,只不过分完类把新的事件归类问题,讨论了一波最后用k-means法做了,强行计算几个新事件的值给按到指标里面去,算是解决了第二问

最后一天到交稿:第三问时间已经不太够,题干说时空间分析,我们分成了时间分析和空间分析两部分,时间分析主要用了ARIMA模型来做,最后给后几年做了不完美的预测。至于空间方面,一是用python做了每年的恐怖事件地区代表图,接下来将数据分成大的区块,计算之间的相关系数,最后用python把三年的相关系数图表示出来,这些方法实际上有点low,但当时时间紧急,复杂的方法眼高手低不会用,于是只能如此。

总结和感想

结果:国三,说实话这结果是有些莫名其妙,我觉得可能还是队友的论文写作功力很好,并且由于第一题解决的比较快,实际上行文时间比其他队伍能充裕一些。
总结:
1.建模四天三夜,休息不足,实在太累,这辈子搞两次足矣。
2.孱弱的编程能力面对复杂的实际问题时仍然显得非常不够,以后如果参加数据比赛的话,目前这种弱子能力肯定是不行的。
3.感谢队友,我是个急躁的人,感谢队友的包容。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holy14/article/details/84490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