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回眸:大众-保时捷收购与反收购

对汽车稍微有点兴趣的朋友都知道,如今保时捷是大众旗下的高端跑车品牌,到底是怎么一回事,让原本教科书式的经典收购案例变成这样一个猜到开头猜不到结尾的反收购案例呢?我们回过头看看,这场堪称汽车业界神来之笔的精彩戏码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首先要说,保时捷确实操作的漂亮,以至于即使不是车迷,但凡对金融知识稍感兴趣的朋友也会津津乐道。
保时捷品牌的的德文拼法是Porsche,这也是创始人费迪南德·保时捷(Ferdinand Porsche)先生的姓氏。费迪南德·保时捷先生在1930年成立了一家汽车顾问公司,从事车型与发动机的设计工作。这就是保时捷公司的原型。二战时期费迪南德·保时捷先生为德军的坦克和汽车做了许多贡献。


战后法国以战争罪的名义连同他的儿子费里·保时捷和女婿安顿·皮耶希一起拘捕起来。之后不久费里·保时捷被释放出狱,并在1948年将公司拓展为保时捷汽车制造公司。

话说到了2005年,保时捷对外宣布欲收购大众。大众不是那种随随便便就被收购的小公司,实际上05年的大众集团已经代替通用汽车成为世界No.1的车企。一种蛇吞象的概念,不过这还不奇怪,最奇怪的是,在保时捷的消息公布之后,欧洲各大对冲基金都在做空大众的股票。就算你和我一样不知道如何炒股,你也应该想得到,当一家公司要被收购的时候,投资者肯定是不断买进被收购公司的股票抬高股价然后坐等升值对不对。

这就要先解释一下股票交易当中有一种买跌的盈利方式叫“做空”(可以参考电影《大空头》)当你预期未来股票会下跌时候,你手上没有该股票的头寸,于是你向券商借了股票卖出,待股票跌了之后再买进还回。
举个例子,保时捷发售了GT3 RS,开价300万人民币。你向别人借了一台拿去卖,收获300万,因为你料到过两天这车会因烧机油降价到100万。第二天果然它就大降价,于是你花100万重新买了回来还给主人,这一来一回就赚了两百万的差价。因为当时几乎所有基金经理都不觉得保时捷会成功,所以当然都想靠做空股票来大赚一笔。

大家不看好保时捷,并不是因为怀疑保时捷的实力,这个时候保时捷本身就是大众的最大股东,持有大众18.53%的股份,而且资金充裕,融资手段齐备。但是德国有一项十分奇特的法案,名字就叫《大众法》。
这又要说到大众公司成立之初,二战结束之后,为了保护大众公司不被其他国家分食,西德政府为大众专门制定了这么一套《大众法》。法案里有这么一条特殊的规定,当大众股票持有者持有大众公司的股份20%以下时,按实际持股比例计算投票权;当持股比例超过20%,其投票权不再增加,除非持有80%以上的大众公司股份。
《德国商法典》原有的规定是,当持有者的股份达到75%时,就在实际上获得了对该公司的控制权。那《大众法》中规定的80%不是多此一举吗?其实不然,因为国有控股的关系,大众刚好20.1%的股份都在德国政府手里。这就是此前各大对冲基金断定保时捷一定不会成功的原因,只要政府搞不定,就算保时捷把市场的所有股份全买到手也没辙。那有没有办法搞搞关系,和政府谈谈呢?德国是联邦制国家,大众在政府手中的那20.1%的股份具体来说是归大众所在联邦州下萨克森州政府所有的,再准确点说应该是下萨克森州的全体纳税人。如果想要出售股份,那就必须得先提交州议会决议,最后可能还要举行全体纳税人投票。不管是时间成本还是财力成本都是任何一家公司难以想象的。

在金融海啸到来之前的2007年,保时捷公司依靠强势产品在新兴市场赚得那叫一个盆满钵满,一年纯利润据称高达64亿欧元。有了资本,保时捷开始想要实现当年许下的愿望,开始着手收购市面上的大众股份。那保时捷是忘了《大众法》这回事了吗?当然没有,保时捷公司认为,根据《欧盟竞争法》的规定,德国战时为保护大众而设立的《大众法》在当今形势下显然是不公平不合理的,违反了自由竞争的原则。由于欧盟的特殊存在形态,有着“欧盟经济宪法”之称的《欧盟竞争法》有效性当然是高于欧盟各成员国经济相关法律的。即便德国是欧盟经济的重要支柱,也不可能因此受到任何的袒护,可以说把《大众法》研究透彻了以后,保时捷确实是有备而来。

果不其然,2007年10月,欧盟最高法院欧洲法院最终判决推翻长达47年之久的《大众法》。保时捷前进道路上最大的一块绊脚石终于不复存在了,只要能成功持有大众75%的股份,收购就能基本宣告称成功了。所以2008年保时捷迈出了第一步,真的开始动手收购大众股份了。虽然推翻了《大众法》,可这也并不意味着保时捷的收购之路就一帆风顺。为了规避德国相关政策对收购大众汽车的限制,保时捷甚至重新设计公司架构,成立了一家新的控股公司——欧洲保时捷汽车控股公司。新公司的股东结构维持原保时捷公司的结构不变,最重要的变化是公司性质由德国国内股份公司转变为欧洲股份有限公司,这样一来,一些德国法规可能产生的障碍就此被消除。

不过在遇到股份问题时,保时捷依旧逃不过德国的《交易所法》以及《证券交易法》。根据这两项法案的规定,通过买入股票的形式对一家上市公司持股超过30%之后,如再增持便属要约收购,必须予以公示。2008年5月,此时保时捷手上的大众股份正好是30.9%,这意味着之后每进行一次收购都必须完全公开自己的持有股情况。这再次吸引了众多投资经理人,之前没能如愿的各家对冲基金再次疯狂做空大众股份,坐等大众股票最终下跌后稳吃收益。而且保时捷每行动一步都要公示,即便是发现情况不妙,及时抽身也完完全全来得及,似乎这样看来又是稳赚不赔的买卖啊。而转眼回头看保时捷,在拿到大众股份的42.6%之后,迟迟没有动静,不禁使得各家对冲基金更加疯狂窃喜。

乍看上去,好像这一次保时捷确实遇到难以解决的大麻烦,好像是骑虎难下了。不过,都已经拿到了42.6%,保时捷不会就此罢手,让那些等着看笑话的投资经理人大捞一笔,开玩笑啊,保时捷手里可是还攥着一张王牌。
保时捷利用了一条被所有人忽视的规定,掀起了欧洲金融界的腥风血雨。这张王牌令许多参与其中的投资人一夜之间倾家荡产,就是基金经理上天台的典故来源。
首先还是要先解释下期权,期权是一种衍生的金融工具,指买方在支付一定的期权金后,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拥有以事先规定好的价格向卖方购买或出售一定数量的特定商品的权利,但不负有必须买进或卖出的义务。

再举例说明,你听说了奥迪要出一个物美价廉的超跑R8rws,虽然想买奈何手上现钱不够,然而性价比诱人现在不买以后可能还会涨价,那这时候就有一个办法,就是现在就和商家约定好,支付他2万块钱的期权金,约定好不管之后价格怎么涨,你都能按照原价从他这买一台R8rws回去,但如果到那时你的钱还是不够,你也可以选择不买了。
就是说买不买的选择权在你,不过那2万块跟你就没有什么关系了,先被商家收在囊中了。简单地说期权就是用钱来买一个选择权,可以看作是一种规避风险的手段。
▪ 那德国法兰克福交易所那条没有被人注意到的规定是什么呢?
▪ 如果购买股票期权者愿意按照股价的全额支付期权金,就可以自行决定在何时公布自己的期权股份持有量。
没人在意到这条规定也很正常,因为一般都不可能会有人这样运作资本。想想看啊,你付了现有股价全款的期权金,最后还要再付一次这个价格认购这些股票,这完全没有起到规避风险的作用不说,还白白搭进去一倍的钱,不是自找麻烦吗?所以说,对稍微有点金融头脑的投资人来说,这条规定都相当没有意义。
不过,对于当时的保时捷来说,这却是转变局势的最强王牌
因为期权是金融衍生成品,不属于现股买卖,所以不受之前提到的控股超过30%必须公示的规定所制约。也就是说,利用这条规定,保时捷可以扭转敌在暗我在明的被动局面。而他们确实也是这样做的,在所有人都以为保时捷遇到麻烦止步不前的时候,她已经暗中采用全款购买的方式买入了31.5%的大众股份认购期权,加上明面上的42.6%,保时捷手中可以支配的大众股份已经高达74.1%,除去下萨克森州政府手上的20.1%,市场上还在流通的大众股份就只剩下5.8%。
好一招暗渡陈仓!手握74.1%大众股份的保时捷距离控股大众只差0.9%,自然是高枕无忧。虽说保时捷多出了一笔不少的期权金,但是期权金只按当时的股价来算,由于各家对冲基金一直做空大众股份,股价没有不涨反跌,所以那一点点期权金比起后来赚到的钱简直不值一提。

说回对冲基金,蒙在鼓里毫不知情的那些投资人哪里会想到保时捷早已暗渡陈仓,还想着保时捷骑虎难下,等着狠狠赚她一笔呢。保时捷明面上也不动声色,这时候,自认为聪明的投资人还在不停做空大众,导致空单总量已经高达流通盘的13%,差不多相当于总股本的10.4%,这是一种十分恐怖的局面。
为什么说“恐怖”呢?算一笔账你就明白了。还记得之前说的对冲基金打得小算盘吗,也就是做空。你只把GT2RS卖出去自己还没赚钱,你还得等它降价的时候买回来还给借你的人才能赚到这中间的差价。恐怖就恐怖在这,对冲基金从持股人手中借来大众的股份做空卖出,最后到了约定的交割日也是一样得买回来相应的股份还给持股人。来看看现在的局势,我们说过保时捷手中攥着74.1%,政府那还有几乎动不了的20.1%,你算算看市场上可供交易的大众股份还剩多少?只有5.8%。而市场上空单量已经高达总股本的10.4%,这意味着就算把市场上所有的股份全都买光,都不够还给持股人,还差4.6%。这就意味着,只要保时捷按着手里的股份不动,理论上大众的股票可以上涨到无限高。
是的,无限高,正无穷,+∞

时机已经成熟,保时捷准备开始行动了。她挑了一个十分特殊的日子来公布自己手中的实际持有股份,2008年10月26日,这一天是星期天,股市无法交易。可以想象保时捷的这条消息对于众多投机的投资人来说是多么爆炸的消息,前一秒还在乐呵呵地等着看保时捷好戏,后一秒发现自己马上就要倾家荡产,据说出现了基金经理因绝望而自杀的情况,就是之前提到的上了天台。
10月27日交易所一开盘,大众的股价直线飙升。涨得再高你也得买,不买就直接爆仓。当天收盘时,大众股价已经从上一个交易日的210欧元上升到了519欧元。第二天更是飙升至1005欧元,暴涨了近400%!大众汽车的总市值在那一刻高达2960亿欧元,一度成为世界上市值最大的公司。第三天,为了避免整个市场扭曲,法兰克福交易所出面协调,保时捷同意释放出5%的大众股票期权,最终才使得股市恢复稳定。不过放归放,股价当然也是得按当时的市场价结算。据估算,就这么一下,保时捷可能就获利高达68亿欧元。
简直是是人类金融史上的一次奇迹,保时捷大获全胜,做梦也会笑出声。然而这只是整个事件的上半场,更加出人意料的下半场正在等待酝酿。

▪ 2008年发生的一件大事,全球性金融危机。
虽然赚了很多钱,可是保时捷还没有成功收购大众。交付了期权金的那些大众股份虽然不能流通,但是保时捷也还没实现全部认购。金融危机同样也波及到了保时捷,导致保时捷出现了自1993年以来的首次年度销售额下滑。到了2009年1月,保时捷完成了的实际控股达到51%,虽然已经是第一大股东,但是并不能控制大众的董事会,不能够使用大众的资金来解决自身的债务问题。2009年3月,保时捷从15家银行筹得了100亿欧元的贷款,继续试图收购大众。不过因为经济不景气,收购相当不顺利。身背巨额债务,保时捷开始显得力不从心。带着如此巨额的商业贷款,再拖下去很有可能直接拖垮保时捷。2009年5月,保时捷提出想要和大众合并,组建新的公司。不过这时,手握大量现金的大众却掌握了主导权。因为保时捷负债率太高,如果合并之后很明显会给大众带来风险,所以大众提出保时捷必须首先降低自身的负债率,否则合并事宜没有推进的可能。
无法放手大众股份,保时捷只能选择和大众商谈合并。大众虽然这个时候不缺钱,不过想要回收保时捷手中自己的股份,也没什么可能。那这个时候,大众想要做的并且有能力做的,就是收购保时捷了。2009年8月,经过一系列复杂的谈判,大众用了约40亿欧元取得保时捷汽车公司49.9%股权。2012年7月,大众汽车花费44.6亿欧元认购余下50.1%的保时捷股权,完成了100%控股了保时捷。
保时捷从此变为了大众旗下的汽车品牌。

慢着,怎么说着说着变成大众收购保时捷了?保时捷手里实际控股51%大众股权跑哪去了?确实,至今这部分股权还在保时捷手里,也确实,保时捷变成了大众旗下的品牌,你都没有听错。


之所以你会疑惑是因为有一个细节你没注意到。还记得我们之前提到过的,保时捷为了收购大众成立了一个公司叫做“保时捷控股公司”(Porsche SE)吗?从头到尾我们说的想要收购大众的公司都是她,她的手下握着保时捷各种产品线,比如说比较出名的就是保时捷汽车公司(Porsche AG)和保时捷设计公司。最后卖给大众的其实是这个保时捷汽车公司(Porsche AG)。

简单来说,保时捷控股公司(Porsche SE)确实是分两次把手里的汽车公司卖给了大众,但是最后自己手上依然攥着大众近51%的股权。不过保时捷控股公司并未拥有百分之75的大众汽车集团股权,所以大众汽车集团的营收不列入保时捷控股公司的营收。也就是说,保时捷控股公司(Porsche SE)背后的保时捷家族拥有大众过半数股权,所以在股东大会投票时始终会有1%的优势,相当于有绝对股东投票权,所以保时捷家族因此实际上控制了大众汽车集团。
真正的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不过说起来,为什么保时捷要孜孜不倦地追求收购大众呢?要说起来还真是一段历史使命。
在收购与反收购的这段时期里,站在对立面的两个人分别是沃尔夫冈·保时捷与费迪南德·皮耶希。从这两人的名字上其实你就能看出他们似乎有某种关系。前者是当时保时捷的掌舵人,当然也是保时捷家族成员;而后者是安顿·皮与路易斯·保时捷之子。(连名字都是和保时捷博士一样)沃尔夫冈·保时捷与费迪南德·皮耶希这两人就是当年保时捷创始人费迪南德·保时捷的孙子和外孙。所以当时也有不少人猜测,整个事件就是他们俩精心策划的一场表演,为的就是能让大众公司重回保时捷的怀抱中。当然这种推断也比较牵强,因为在之后的人事动荡中皮耶希也被迫辞职,退出大众集团,所以说应该还是保时捷家族一心希望收回大众,视其为历史使命比较合理。


大众公司在二战时其实就是由费迪南德·保时捷老先生和纳粹政府一手建立起来的,所以对于保时捷家族的人来说,最终能把大众和保时捷都收归手中,就是一种慰藉费迪南德博士的一种伟大情怀吧。

猜你喜欢

转载自www.cnblogs.com/wuxie1989/p/100213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