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SI 7层模型与TCP/IP协议栈4层模型

OSI 7层模型是指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Open  System InterConnect),是为了实现开放系统互连所建立的通信功能模型。

OSI 7层模型

  • 第7层:应用层(Application Layer)---提供为应用程序而设的界面,来与另一个应用程序之间进行通信。是网络向用户提供应用服务的唯一窗口,因为提供的用户要求不同,也就产生了不同的协议,如:HTTP、HTTPS、FTP、STMTP、POP3等通信协议。
  • 第6层:表示层(Presentation Layer)---应用程序和网络之间的翻译官。在表示层,数据能够按网络能够理解的方式进行格式化,表示层会管理数据的加密和解密。使用协议:ASCII,MPEG,MIDI,JPEG。
  • 第5层:会话层(Session Layer)---负责在数据传输中,设置和维护电脑网络中,两台电脑的连接。定义了如何开始,控制和结束一个会话。通过传输层(端口号:传输端口与接收端口)建立数据传输的通路。主要在你的系统之间发起会话或者接受会话请求。
  • 第4层:传输层(Transport Layer)---传输层是两台计算机经过网络进行数据通信时,第一个端到端的层次,具有缓冲作用。提供端到端的服务,所谓端到端,指的是协议里面标示了一个源端口号和目的端口号,用源端口号和目的端口号可以唯一的而且在全网内标示一个进程。传输协议如:UDP/TCP。网络设备:传输层及传输层以上都用网关进行互联。传输单位为segment 段。
  • 第3层:网络层(NetWork Layer)--寻址和路由选择。其主要功能在位于不同地理位置的网络中的两个主机系统之间提供连接和路径选择。将将网络地址翻译成对应的物理地址,并决定如何将数据从发送方路由到接收方。传输单位为packet。协议如:IP、ICMP、RIP。
  • 第2层:数据链路层(Data Link Layer)--它控制网络层与物理层之间的通信。定义了如何让格式化数据以进行传输,以及如何让控制对物理介质的访问。它的主要功能是如何在不可靠的物理线路上进行数据的可靠传递。为了保证传输,数据链路层将网络层接收到的数据分割成特定的可被物理层传输的帧再发送到链路上。帧是用来移动数据的结构包,它不仅包括原始数据,还包括发送方和接收方的物理地址以及检错和控制信息。其中的地址确定了帧将发送到何处,而纠错和控制信息则确保帧无差错到达。 如果在传送数据时,接收点检测到所传数据中有差错,就要通知发送方重发这一帧。协议如:SLIP、ARP、RARP、PPP、MTU。
  • 第1层:物理层(Physical Layer)--传输比特流。为数据链路层屏蔽掉不同的硬件设备,传输媒体和通信手段,使得网络不必考虑传输媒体是什么。确定与传输媒体的的接口相关的特性。机械特性:即接口所用接线器的形状,尺寸,大小,引脚数目等。电气特性:接口电缆的电压范围。功能特性:某条线上出现某一电平的电压表示何种意义。过程特性:不同功能的各种可能事件的出现顺序。它的主要作用是传输比特流(就是由1、0转化为电流强弱来进行传输,到达目的地后在转化为1、0,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数模转换与模数转换)。这一层的数据叫做比特。

来看下面这张示意图,详细的描述了OSI 7层模型:

 

TCP/IP协议栈4层模型

    TCP/IP是一组协议的代名词,它还包括许多协议,组成了TCP/IP协议簇。TCP/IP协议簇分为四层,IP位于协议簇的第二层(对应OSI的第三层),TCP位于协议簇的第三层(对应OSI的第四层)。每一层都呼叫它的下一层所提供的网络来完成自己的需求。这4层分别为:

  • 应用层:应用程序间沟通的层,如简单电子邮件传输(SMTP)、文件传输协议(FTP)、网络远程访问协议(Telnet)等。 
  • 传输层:在此层中,它提供了节点间的数据传送服务,如传输控制协议(TCP)、用户数据报协议(UDP)等,TCP和UDP给数据包加入传输数据并把它传输到下一层中,这一层负责传送数据,并且确定数据已被送达并接收。 
  • 互连网络层:负责提供基本的数据封包传送功能,让每一块数据包都能够到达目的主机(但不检查是否被正确接收),如网际协议(IP)。 
  • 网络接口层:对实际的网络媒体的管理,定义如何使用实际网络(如Ethernet、Serial Line等)来传送数据。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weixin_40039738/article/details/812696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