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干地支纪年法

版权声明:本文为博主原创文章,未经博主允许不得转载。 https://blog.csdn.net/jasnet_u/article/details/84170913

古人纪年,多用干支纪年法。

十天干者,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也
十二地支者,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也
干在上,支在下, 干支相配,不足则补位,补位有奇偶,奇补奇,偶补偶, 六十一始周,周而复始,无以尽也。

甲(1)

丙(3)

戊(5)

庚(7)

壬(9)

 

乙(2)

丁(4)

己(6)

辛(8)

癸(10)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分别表示1到10的数字,因此第1年到第10年分别表示为甲子、乙丑、丙寅、丁卯、戊辰、已巳、庚午、辛未、壬申、癸酉年,由于干支总是成对出现的,故这当中的地支位只是起到补韵(读起来上口)的作用。那么如果年份到了第11年,该怎么表示呢?第11年,个位是1,年份还是甲,只不过十位数字由0变成了1,我们说"不足则补位",那么十位就补了一个"戌" 。为什么补的是"戌"呢,因为"奇补奇,偶补偶",上面一排全是奇数,下面一排全是偶数。不过需要注意,补位的时候是倒着补,因此给"子"补位的是"戌" ,因此第11年为甲戌年。同理我们也推算出第12年是乙亥年,第13年是丙子年。

最后我们可以推算出全部的60个年份,如下(从上至下,从左至右 1~60):

甲子(1)

甲戌(11)

甲申(21)

甲午(31)

甲辰(41)

甲寅(51)

乙丑(2)

乙亥(12)

乙酉(22)

乙未(32)

乙巳(42)

乙卯(52)

丙寅(3)

丙子(13)

丙戌(23)

丙申(33)

丙午(43)

丙辰(53)

丁卯(4)

丁丑(14)

丁亥(24)

丁酉(34)

丁未(44)

丁巳(54)

戊辰(5)

戊寅(15)

戊子(25)

戊戌(35)

戊申(45)

戊午(55)

己巳(6)

己卯(16)

己丑(26)

己亥(36)

己酉(46)

己未(56)

庚午(7)

庚辰(17)

庚寅(27)

庚子(37)

庚戌(47)

庚申(57)

辛未(8)

辛巳(18)

辛卯(28)

辛丑(38)

辛亥(48)

辛酉(58)

壬申(9)

壬午(19)

壬辰(29)

壬寅(39)

壬子(59)

壬戌(59)

癸酉(10)

癸未(20)

癸巳(30)

癸卯(40)

癸丑(50)

癸亥(60)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jasnet_u/article/details/8417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