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系统引论1

1.1 操作系统的目标、作用和模型

  1. OS的目标
    方便性:用户无需了解底层硬件,无需用0、1机器语言操作。(可以说不用手,用工具,进入石器时代了。)
    有效性:CPU、I/O、存储等的管理专门、合理地被组织管理起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可扩充性:扩充应用软件;适应硬件和体系结构发展,扩充底层管理功能模块等。
    开放性:网络环境,遵循开放互联标准。
  2. OS的作用
  1. 作为用户与计算机硬件系统之间的接口
    提供三种供用户操作OS的方式:通过命令方式、系统调用、图标-窗口方式,来实现与OS的通信。如下图: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OS作为计算机系统资源的管理者

  1. 达成有效性目标 *
    处理机
    存储器
    I/O设备
    文件(数据和程序)
    3)OS实现了对计算机资源的抽象
  2. 系统软件以及更上层的用户应用软件在操作系统虚拟机上运行:计算机成为功能更强大的多层虚拟机。
  3. 操作系统附加在裸机上第一层,对裸机的首次扩充: “虚拟机”
  4. 最低层:物理“裸机”
    1.2 操作系统的发展过程
    1.人工操作方式
    工作方式:
    1)用户:既是程序员又是操作员,用户是计算机专业人员。
    2)编程语言:机器语言。
    3)输入输出:纸袋或卡片。
    计算机工作特点:
    1)用户独占全机,资源利用率极低;
    2)CPU等待用户,计算前,手工装入纸带或卡片;计算完成后,手工卸取纸带或卡片;CPU利用率低;
    主要矛盾:
    人机矛盾----人工操作严重降低了计算机资源的利用率
    提高效率的途径:
    脱机输入/输出技术。
    2.脱机输入/输出(Off-Line I/O)方式
    等待人工操作纸带输入数据的不是CPU,而是外围机,一定程度解决人机矛盾。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优点:减少了CPU的空闲时间;提高I/O速度;
缺点:系统开销大!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weixin_42499012/article/details/831537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