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瞻设计:创新型战略推动可持续变革(全彩)

前瞻设计:创新型战略推动可持续变革(全彩)

宣传语:全彩精装。乔布斯最敬仰的设计大师,苹果御用30年的设计师,全球工业设计教父、青蛙设计创始人艾斯林格揭秘产品成功背后的奥秘!

作者:【美】哈特穆特· 艾斯林格(HartmutEsslinger)著  

ISBN: 978-7-121-21731-9

出版时间:2014年1月出版

定价:119.00元

页数:308页

开本:16开

编辑推荐

乔布斯说:艾斯林格是少数和我一样,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的狂热分子!

用设计拯救未来!艾斯林格认为:设计美好的产品远比赚钱更重要!抱定初心、放眼长远,才能有可持续发展的未来。在《前瞻设计:创新型战略推动可持续变革》中,艾斯林格分享了:

◆ 产品的设计思路和创造经验:成功,可持续性发展的产品是如何炼成的,以及大量产品原型的精美图片。他认为“人人皆有创意”的理念是荒谬的,那么,怎样才能创造出成功的产品?

◆ 在商业与设计上的观点。提出如何才能建立一个充满竞争力的全球性战略设计产业,从而更好地推动商业与设计的蓬勃发展。

◆ 对未来发展的前瞻性观点和建议。

因此,《前瞻设计:创新型战略推动可持续变革》值得所有与产品相关的人员仔细阅读深思,并反复咀嚼书中的设计心法,融会贯通,必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前瞻设计:创新型战略推动可持续变革》的书籍视觉准则由青蛙设计公司资深创意艺术总监Gregory Hom量身定制,将《前瞻设计:创新型战略推动可持续变革》从文字叙述提升到了视觉体验的高度。

这使得《前瞻设计:创新型战略推动可持续变革》不仅是产品思想和创造经验的盛宴,也同时是视觉上的超级艺术享受,让读者获得阅读上的愉悦快感!

内容提要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产能过剩及能源浪费日益突出,企业将面临越来越多的挑战。这意味着无效的管理策略(所谓的廉价且有效)将不再起任何作用。

能否从战略角度去延伸、定义设计学将成为是否能有效应对未来挑战的关键因素。因此,在自然科学及人文科学备受重视的今 天,应该建立一个以创意为重点的教育体系(创新型科学)。这种体系不仅可以发现并提升创新人才,同时也能将必要的专业知识传递给他们,唯其如此,才有资格 去积极应对未来的巨大挑战。

《前瞻设计:创新型战略推动可持续变革(全彩)》展示了青蛙设计公司创始人、苹果设计风格奠基人艾斯林格先生职业生涯的一些相关案例研究,并配以丰富的插图说明,同时也呈现了他学生的部分作品。这些珍贵的案例真实、生动地展示了战略设计思维将如何深远地影响人类的未来。

目录

引言

创造新型设计文化

第一章:创造力的转变

第二章:建立创意科学

马库斯克雷奇默尔

第三章:从绿色和社会的角度考虑问题:维克多巴巴纳克

马蒂娜菲内德尔和托马斯盖斯勒

推动设计革命

第四章:心手并用进行创作

第五章:青蛙战略设计经典

贵翔、索尼、CTM、卡瓦、汉斯格雅和唯宝、路易威登、苹果、NeXt、海伦哈姆林基金会、雅马哈、奥林巴斯、汉莎航空公司、SAP、Dual、迪斯尼、夏普、青蛙设计公司的推广活动、小青蛙

第六章:培养明天的设计师

第七章:维也纳学生的设计作品

健康、生活和工作、生活和乐趣、移动性、数字集成、生存

设计引领未来

第八章:温水煮青蛙

第九章:创新型商业领导层

约翰娜舍恩伯格

第十章:结语:创新设计

精彩节摘

前瞻设计--可持续变革的创新策略

哈特穆特 艾斯林格(HartmutEsslinger),青蛙设计公司创始人

作为一个战略设计师,我的设计主旨是“产品应代表我们人类,而非产品本身”。前瞻 设计这本书《前瞻设计:创新型战略推动可持续变革》的一书内容涉及历史学,应用学与战略设计学的未来。凭借其原创性及创新性,它能够并且一定会为企业与社 会带来积极的变化。战略设计学是行业内为数不多结合了人类的社会欲望、情感欲望,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实际需求,技术与经济的可行性以及资源规划的学科之一, 如此整合以创造一个更加人性化和生态化的世界。从战略性角度去延伸定义设计学则构成了一个关键部分,即为:汇聚技术、环境与经济三大要素的人文主义大融 合。

于我而言,设计学一直都是一门重要的战略性学科。通过与诸如贵翔,路易威登(LV),索尼,SAP等公司的合作,尤其是在与苹果公司的协作过程合作中与史蒂夫乔 布斯的直接沟通,更是成功地令我将这些设计演绎出来。因此,我在《前瞻设计:创新型战略推动可持续变革》本书中也广泛罗列了一些位居高层的管理人员,而且 这些人也是极富创造力的创新者。无论在经济,教育还是政治方面,他们都同样具有影响力且占据领先地位。几乎所有的未来预测都基于历史。因此,本书不但会向 大家展示青蛙设计中取自我个人职业生涯的一些相关案例研究,并配以丰富的插图说明,而且也会呈现我在维也纳应用艺术大学教学时所甄选的部分学生作品。

前瞻设计这本书所要传达的关键信息是,由于全球气候变暖、产能过剩及能源浪费问 题,企业未来将面临越来越多的挑战。这也意味着,无效的管理策略(所谓的廉价且有效)将不再起任何作用。我们需要以一种新的思维方式来衡量我们的目标,过 程以及人性化的资本主义制度!这也提倡我们,在十分重视自然科学及人文科学的今天,我们要建立一个以创意为重点的教育体系(创新型科学)。而这种体系不但 包括在学龄前期发现并提升那些创新人才,同时也能将必要的专业知识传递给他们,这样,我们才有资格去积极应对未来的巨大挑战。


作者简介

哈特穆特•艾斯林格(Hartmut Esslinger)

◆艾斯林格是全球工业设计教父,世界顶级创意咨询公司青蛙公司创始人,公认的高科技设计领域首位超级明星。

◆艾斯林格开创了苹果“白雪”设计语言,奠定了苹果的产品设计风格,催生了苹果II 计算机系列,这一设计获得了1984年《时代周刊》年度设计奖。

◆艾斯林格是全球知名企业背后的品牌打造大师,为苹果、微软、IBM、LV、通用、西门子、索尼、戴尔、花旗集团、迪斯尼、汉莎航空等成功创造了畅销而经典的产品。

◆艾斯林格被美国《商业周刊》尊崇为自“1930年以来美国最有影响力的工业设计师”,以及首位“高科技设计超级明星”,1990年,他成为《商业周刊》封面人物——这是自1947年罗维成为《时代》周刊封面人物以来设计师仅有的殊荣。

◆艾斯林格及其青蛙团队曾获得数百项设计和创新大奖,包括商业周刊IDEA、红点设计大奖(Red Dot Design)、工业设计杂志(I.D.managzine)和iF设计大奖。艾斯林格本人获帕森设计学院的荣誉艺术博士学位。艾斯林格的许多设计作品被 视为经典由现代艺术博物馆(MoMA)、史密森研究院和慕尼黑新艺术中心永久收藏。 1990年艾斯林格获得了罗维基金会颁发的终身成就奖(Lucky Strike LifetimeAward), 该奖项每年仅在全球工业设计领域选取一位获奖人,表彰其业内终身成就和其作品在社会文化层面对人类生活的积极影响。2000年汉诺威博览会上艾斯林格被评 为20世纪影响文化以及科学的45个德国人之一。

现在,青蛙设计公司的业务遍及世界各地,包括AEG、苹果、柯达、索尼、奥林巴斯、AT&T等跨国公司。青蛙设计公司的设计范围非常广泛, 包括家具、交通工具、玩具、家用电器、展览、广告等,但上世纪90年代以来该公司最重要的领域是计算机及相关的电子产品,并取得了极大的成功,特别是青蛙 的美国事务所,成为美国高科技产品设计领域最有影响力的设计机构。

媒体评论

设计好像谈恋爱,必须超越功能性,才能创造新价值。形式追随情感——“就像你挑老婆,是因为爱上她,而不是她很会煮菜拖地或洗衣。要创造品牌概念,让使用者爱上它。”

前言

青蛙设计公司是本人于1969年创立的。我曾为世界上一些最优秀、最成功的企业家、高管和公司担任创意顾问。在这段漫长的职业生涯之后,我写了第一 本书 a fine line – how design strategies are shaping the future of business1(《一 线之间:设计战略如何塑造商业未来》)。本书关注的焦点是商业和设计的结合,阐述了为什么只有把战略设计当作公司创新和商业战略的一部分才能得到最好的结 果。由于商业焦点及空间有限的双重原因,《一线之间》这本书并不像很多人所希望的那样详尽,而我还在设计以及商业和设计的合作关系上提出了许多组织和流程 方面的问题。因为《一线之间》还被译为德文、中文、日文和韩文出版,它得到的反馈自然是全球性的。就这本书,我收到了很多的疑问、评论和批评。而这些疑 问、评论和批评促使我开始写作本书,并对前书中的信息结构做出相应的调整。

总体而言,我收到的信息分为三类,我据此将本书的内容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创造新型设计文化。这部分对设计职业、设计的发展历史、当前面临的挑战以及未来的机遇进行了概述。本部分的各个单元探讨的是“创意”的含 义、创意在商业中的作用,还有我早期的设计经历是如何帮助我形成自己的设计方法,并让我开始采用“右脑和左脑”合作的方法的。该部分还介绍了一些具体的理 念,以帮助各公司在战略规划和经营的过程中可以充分发挥设计的作用。

第二部分:推动设计革命。本部分探讨的是对设计专业的学生和商学院的学生进行职业技能培训的机会以及挑战。职业技能是保证跨学科团队协作的必要条件。该部分介绍了我的学生的某些作品,以说明在此列出的教育方法所带来的成果。

第三部分:设计引领未来。该部分研究的是设计在当今商业中的作用,以及若要开创一个更高效、更持续的未来,应如何让设计发挥更大的作用。此处讲述了 我的一点看法,即当今商业迫切需要让设计发挥更大的综合性战略作用,并仔细回顾了商业和设计的结合在推动世界物质文化和社会文化发展方面发挥的作用。就寻 找和选择正确的设计师以及正确的设计客户,我提出了一些建议,并审视了加深对创意及其流程的理解和重视对商业领导可能会有哪些益处。

历史和未来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本书阐述了我在某些方面的个人想法,如设计和商业是如何发展到当前状态的,以及如何建立一个充满竞争力的全球性战略 设计产业,从而更好地推动设计和商业的发展。下文的大部分内容都是我的个人见解,也许很多人会持反对意见。但是,我有幸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并从失败中汲取 了很多教训,因此我的观点、想法和建议至少还是值得大家思考的。生活中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因此本书关注的焦点是当前商业关系和商业模式转型过程中所面临 的严峻挑战,如陈旧的企业结构、产品生产过剩、资金和生态浪费以及不公平的社会失衡现象等。也许解决问题的办法有很多,但是这都需要全新的思维方式和工作 方式,这一点不仅要在各专业间展开——战略设计的定位正是一种整体上的促进——也是国家、文化和思想方法之间需要做的。无论这些变革采用什么具体形式,我 们必须从“金钱文化”向“人类文化”转变。这种转变已经开始,而我们需要做的是加快转变的步伐。

我认为这一目标急需早日实现,这激发了我的第二职业热情——即培养新一代设计师。教学在我的生命中占据主要地位只是过去几年的事但我对此并不陌生。 1989年,我应邀成为德国卡尔斯鲁厄设计学院的十位创始教授之一,那是我得到的第一个教育职位。在设计学院,我开创了整合式设计课“数码包豪斯” (Digital Bauhaus),即在设计中将实体产品和虚拟产品相结合。我的这一授课方式受到卡尔斯鲁厄艺术和媒体中心博物馆(世界上首个“数字博 物馆”)的极大鼓励。初次教学经验让我明白了教学生学习设计同对青蛙设计公司的设计人员进行指导是不一样的。开放的教育有着不同的目标。学生们的天分各有 不同,而所有的天分都应得到鼓励,对我而言,要接受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一步。伽利略的一句话给了我很大的启发:“我们不能教会人们什么,我们只能帮助他们 发现自我的潜能。”

从2005年到2011年,我曾任教于奥地利维也纳应用艺术大学,还接管了集成工业设计这一大师班课程,并取得了很大的成功。我的学生赢得了很多国 家级及全球设计奖,这个班级也得到了《彭博商业周刊》的高度评价,学生毕业后也在世界各地谋到了不错的职位。我和我的学生同斯特凡兹内尔、尼古拉斯西普、 马蒂亚斯普费弗、玛蒂娜菲内德尔以及彼得克诺布洛赫等助教合作发明了新的方法和程序,而且我们的重点十分明确,即“整合性、社会性、可持续性”。

本书展示了我的学生所创造的一些优秀作品。除了包含学生的设计作品,书中有些章节是由我的博士生所著,如约翰娜舍恩伯格的创意商业领导研究,以及马 库斯克雷奇默尔对创意科学的探讨。此外,你还可以读到我的学生进行的两个研究项目,项目的课题分别是设计和设计遗产的经济影响以及恢复伟大的奥地利裔美国 设计师维克多巴巴纳克的设计遗产的重要性。在本书中,玛蒂娜菲内德尔和托马斯盖斯勒也对维克多巴巴纳克的作品进行了介绍和分析。

可以这么说,过去六年的教学和科研经验让我从新的视角来审视专业设计教育和大众创新教育。我坚信,为迎接全球性的挑战,我们需要对创新教育进行彻底 的变革和改进。此外,我们必须要明白年轻人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了期望,我们不能把他们禁锢在刻板的学校教育制度中,因为这会从根本上扼制他们的天赋,限制孩 子们的创造力。学生们在高中毕业前就应该享受、探索并扩展自己的创造力。
最后,本书还前瞻了未来的新机遇,并就主动变革提出了一些可行性建议。为了对这些建议加以详细说明,该书介绍了我为什么接受了北京德稻大师学院的邀请,在 上海复旦大学视觉艺术学院开设了战略设计大师班。为什么是中国呢?原因在书中也有所提及,我之所以同意在中国开设战略设计课程是因为中国是大部分科技消费 品的生产国,不久之后大部分汽车也将由中国制造。本书最后一章指出,由于大部分科技消费品和汽车都是在美国或欧洲设计的,因此其背后的动机都是“降低价 格”而不是“可持续性”,而且产品的生产过程也十分分散。我认为我们必须要在中国培养新一代创意精英,他们要能够在全球范围内展开合作,能够遵循老子“少 则得”的告诫,设计出优秀的产品。若要推动建立一个环保的并具有可持续性的生产模式,我们必须要终止那种杂乱无章、浪费资源的生产方式,中国是首先开展这 些工作的理想之地。

目前我们对中美关系的讨论非常情绪化,有时甚至有失理性,而事实上中美处于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现在关于中国制造的“廉价商品”、贸易逆差以及货币 政策的讨论可谓众说纷纭。中方对这些问题的看法被另一问题所掩盖,即有人认为中国为进行大批量生产而过度利用了其人力资源和自然资源。但中国生产的大部分 产品都是在西方设计的,且设计十分不合理。当然,这个课题已经有很多书在论述,里面有追逐金钱的投资银行家,或者像唐纳德特朗普 (Donald Trump)这种有类似愿望的人,还有那些一心只想连任的政客所做的许许多多幼稚的演讲。我认为这些都无法解决我们在全球生产中所面临的 真正问题。我们需要的是一种新的创造性方法来面对当前的挑战——除美国和中国以外的其他国家也开始考虑这一问题——但首先我们需要从设计合适的产品着手。 唯有如此我们才能把面前的挑战转化为良好的机遇。也许在如何推动该行动的开展方面大家的意见并不能达成一致,但在为什么要开展这一行动的问题上,大家应该 是有共识的。本书提出的基本观点十分简单:我们需要进行彻底的变革,敢于从全新的角度思考问题、敢于大胆行动;变革的口号是“整合性、社会性和可持续 性”。

设计会创造出实体的、视觉的成果,在本书中我们对两种形式都进行了论述。本书在设计上实现了两种功能,既可以是一本文字读物也可以是图画读物。作为 青蛙设计公司的资深艺术总监,格雷戈里坎(Gregory Hom),他创造了一套视觉准则,将该书从文字叙述提升到视觉体验的高度。我希望你能喜欢这种 体验。此外,请记住贯穿整本书的基本设计原则:形式追随情感。

猜你喜欢

转载自shangjin615.iteye.com/blog/2019316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