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流程管理中流程E化的几个原则

在企业流程管理中,流程管理人员最长面临的E化通常是借助于业务流程管理软件(BPM)实现流程在系统中运行。即使是一个流程的E化也要完整地将流程识别出来,对流程整体进行E化,而不是对流程的某个部分,或某个分类开展E化。否则后面肯定会带来很多不必要的流程重复E化工作。

不同的流程成熟度与通用性是不一样的,成熟度高的流程更容易标准化,不容易发生变化;通用性强的流程,不仅适用于一个企业,有的还适用于行业内所有企业,有的甚至使用于不同行业的企业。根据流程成熟度与通用性的不同,建议流程E化的原则如下:

(1)行业内通用的流程建议让它在基础的信息管理系统ERP(有的还包括CRM、SCM等)中跑
既然是行业内通用的流程,就应该本着先优化后固化的流程E化原则。我们应当充分吸取行业先进的经验,将行业内先进的、成功的做法借鉴过来。而基础的管理信息系统,最典型的ERP,它正是建立在先进管理理念及在行业优秀企业的实践经验基础上提炼出的业务模型,将业务流程、行业知识、管理规则、管理经验固化到ERP系统中。换句话说,ERP本身不仅是一个管理软件,更重要的事它包含了行业内先进的管理模式、管理思想,而这些管理模式都是行业领先企业已经用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为此,这类流程非常适合采取拿来主义的策略,直接引入成型的管理系统,其E化的关键是了解公司的需求,选择好适合公司的管理信息化系统,并设计好基于先进管理信息系统工具支持下的业务流程与管理规则,把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充分发挥出来。

但企业达到一定的规模的时候,实施ERP、CRM等管理信息系统是必然的选择额。然而有相当一部企业实施ERP系统的时候并没有获得预期的目标,甚至副作用,其关键原因在于系统实施前没有做好公司业务流程的设计,没有理解ERP软件中包含的管理思想与管理模式,而是将现有的运作模式照搬到ERP系统中,而ERP没有得到很好的配置,很多好的设计、管理经验没有为公司所用,ERP的功能没有被发挥出来。所以这类企业实施管理信息之前一定要先完成流程现状的梳理,并根据未来业务需求及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对未来流程进行重新规划、设计与优化。

(2)企业通用的流程建议在流程管理软件(BPM)中运行
有这么一些流程,受不同企业的管理方式的影响、策略选择不同,不同企业流程的运作方式不同,然而在公司内部是统一的。对于这类流程非常适合固化到BPM软件中。

这类流程具有一个特点,流程的信息会与ERP、CRM等基础管理信息系统发生数据交换,会进入公司的共享数据库中。这类流程通过固化到BPM软件中,由于信息之间的交换与连接,将企业不同的管理信息系统打通了,有利于更好地实现企业整体数据的共享,实现企业流程之间的连接。这类流程一般是独立地E化,通常我们是完成优化之后再将其固化到BPM软件中。要注意如果是企业内个性化的流程不建议E化到公司的BPM系统。因为这类流程变化的频率过快,需要的IT系统开发量较大,既增加了不必要的流程运作成本,也拖慢了流程适应变化的速度。

(3)企业内个性化但相对成熟的流程建议在OA上运行
这类流程的典型代表通常是办公审批流程,由于在OA上的工作流不涉及表单开发,是直接以附件+流程的方式运行,无须做到IT代码开发啊,可以直接由不懂IT技术的人进行配置,流程E话的成本非常低而且速度很快,为此只要流程具备一定的成熟度就可以在这个平台上运行。

(4)企业内个性化但不成熟的流程建议用手工
这类流程是个个性化的,应用范围不广泛,E化后的应用不广,投入产生不合算,没有E话的价值。另外由于不成熟,流程经常要调整,固化到系统之后反而影响了流程的及时调整,降低了流程的灵活性。既便是手工流程,我们也提倡尽量实现无纸化,减少纸张的消耗,加快传递的速度,增强流程的可追溯性。通常有两种方法值得大家借鉴:一是邮件审批,二是传真审批。




猜你喜欢

转载自2485626493.iteye.com/blog/2023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