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是否踏出体制的选择边上

      今年,我所在的体制正在改革。王健林在《大咖一日行里》说其当年下海经商的原因之一是碰上了停薪留职的好政策,如今,我也大概率在改革后能享受到一定的保障政策,站在选择的路口,但却没有他那样的小目标。虽然已经有走出体制的倾向,但也并不绝对坚定,知行合一难。

      我的核心诉求是成长,也做了体制内外优缺点的合力分析。成长 vs 心理舒适 + 相对“稳定” +低挑战。我愿意相信我所相信的,但决策前夕,依然犹疑。跳出自我观察,其他人同样会面临这些情绪。

      疑问1:体制外是否真能找到高成长的平台?是不是我低成长的主因并不是平台,而在个人?

      疑问2:是否“裸辞”,应该先求到职再离职?

      疑问3:自身竞争力。我已36岁,长期的运维工作,成长速度慢,没有输在起跑线,输在了跑道上。有文凭,从来没有参加过求职。开发限于企业内部并发<100的Web信息管理系统,能够完成该规模的项目从服务器+虚拟化搭建、数据库设计、开发+部署的全过程,但对构架和优化的深入思考和经验是缺乏的,开发也是不熟练的,需要搜索与借鉴,对行业的理解也不深入。对年轻求职者没有技术上的优势。

     疑问4:新工作大概率强度大,是否真的是自己想要的。很难掌握挑战和舒适的平衡。

     还有其他的牵扯。比如母亲,她并不像外人一样,只看你飞的高不高,她关心你飞的累不累,她的观点是体制外风险高,强度大,好工作不好找,失败几率大。36岁尚单身,如果走出体制,短期内在婚恋市场会走下坡路。

     我的优势:智商在均线以上,较理性,讲逻辑,有解决问题的意愿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坚持读书、学习,通识如哲学、心理、经济在均线之上,比较而言,专业技术学习偏少,但也没有中断。

     如果在当前这个退出政策下,我仍然没走出来,那我估计再也没有勇气走出来。不走出来必将成为我的遗憾扎在我的心底。临终前回首往事,我不会因为留在体制而庆幸,我会后悔少了很多体验。有人写《我身边离开体制的人,目前没有后悔的》,也有人写《请不要轻易辞掉体制内的稳定工作,否则你就是在玩命》,各有其道理,人总是选择自己相信的。在两难选择中,选择那个更难的。

     我相信,一年后,我大概率会走出体制,拥抱失败。我会在一些场合散发出离开的信号,期待在一年后决策时,承诺一致性会成为助力。

     发布博客也是简历准备的一部分,写文章的能力还欠缺,如何把零散的思维连贯成可读的文章还需要练习。

猜你喜欢

转载自www.cnblogs.com/Aiolos/p/99135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