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P打洞原理

一、P2P打洞原理

1、打洞解决了什么问题?

我们平常使用的一般都为私有ip,但是私有ip之间是不能直接通信的,如果要进行通信只能通过公网上的服务器进行数据的转发,难道我们每次发送数据都要经过公网上的服务器转发吗?也不是不可以,但是服务器的承受能力就会大大增加。此时就需要我们的打洞技术的出现了,打洞的出现解决了私有ip之间直接通信的问题(还是需要经过一次公网服务器)
例如:QQ中的聊天就广泛的使用到了打洞技术,不然服务器的承受能力会大大增加,而且会影响聊天的效率。

2、打洞的实现过程与原理

私有ip的数据都要经过路由器的转发,路由器上有一张NAPT表(IP端口映射表),NAPT表记录的是【私有IP:端口】与【公有IP:端口】的映射关系(就是一一对应关系),本文讲到的路由均是以NAPT为工作模式,这并不影响对打洞。实际中的数据实际发送给的都是路由器的【公有IP:端口】,然后经过路由器进过查询路由表后再转发给【私有的IP:端口】的。

举个示例:
用户A
电脑IP:192.168.1.101
桌面上有个客户端程序采用的网络端口:10000
路由器的公有IP:120.78.201.201(实际中常常为多级路由,这里以最简单的一层路由举例)
NAPT路由器的NAPT表的其中一条记录为:【120.78.201.201:20202】-【192.168.1.101:10000】

用户B
电脑IP:192.168.2.202
桌面上有个客户端程序采用的网络端口:22222
路由器的公有IP:120.78.202.202
NAPT路由器的NAPT表的其中一条记录为:【120.78.202.202:20000】-【192.168.2.202:22222】

打洞服务器P2Pserver
IP:120.78.202.100
port:20000

此时用户A的电脑发给了服务器一条数据,服务器收到用户A的IP与端口是多少呢?当然为120.78.201.201:20202,数据包经过路由的时候进行了重新的封包。如果服务器此时发一条数据给用户A,发往的IP与端口是什么呢?当然为120.78.201.201:20202,此时路由器收到这个数据包后,进行查询NAPT表中120.78.201.201:20202对应的IP与端口信息,发现是192.168.1.101:10000,然后路由器就转发给IP为192.168.1.101:10000的电脑,然后电脑上的应用程序就收到这条信息了。

既然如此,我们私有IP虽然不能直接通信,但是我们能够发给公有IP!如果用户B需要给用户A发一条信息时,用户B直接将数据发往目的IP、端口为120.78.201.201:20202的地方不就行了?
这里有两个问题:
第一,用户B怎么知道用户A在路由上映射的IP与端口;
第二,用户B直接将数据包发往120.78.201.201:20202,路由器是会将用户B的数据包丢弃的,因为路由器里面没有关于用户B120.78.202.202的路由信息(路由器里面还有个路由表,用于路由),无法进行路由,所以将会进行丢弃。

如何解决第一个问题?
通过打洞服务器,将用户A映射的IP、端口信息告诉用户B即可。
如何解决第二个问题?
如果打洞服务器首先告诉用户A先发一条信息给用户B(用户A得知用户B的地址信息也是通过打洞服务器),注意此时用户B是收不到的,用户B的路由同样会进行丢弃,但是这并不要紧,因为用户A发了这条信息后,用户A的路由就会记录关于用户B的路由信息(该信息记录的是将用户B的IP信息路由到用户A电脑),然后此时用户B再发给用户A一条信息,就不会进行丢弃了,因为用户A的路由里面有用户B的路由信息。

通过解决上面的两个问题后,我们再通过图形示意图来具体了解下打洞的过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整个过程就是我标的序号1->2->3->4->5->6->7->8>9
过程一:1->2
此过程为用户B向服务器请求向用户A打洞
过程二:3->4
此过程为服务器相应用户B的打洞请求,告诉用户A用户B想与你打洞(数据包中包含用户B的地址信息)。
过程三:5->6
用户A主动发一条信息给用户B,目的是为了使得路由器A中能够有一条关于路由B的IP的路由信息(注意不是用户B,用户B是私有IP),就如图所示,这条信息会被丢弃的,因为路由B的路由表中没有路由A的IP的信息。
过程四:7->8->9
用户B再发一条信息给用户A,因为此时路由A的路由表中有关于路由B的IP的路由信息,此时路由A就能路由给用户A了,至此,用户A就能直接收到用户B发的信息了。注意,此时用户A发给用户B不需要打洞,因为路由B中已经有关于路由A的IP的路由信息了。

还是思路重要,所以有点啰嗦了…本来以为自己对P2P了解的算不错了,但是在书写的时候发现在细枝末节还是半知半解,因此特此去查阅了一些资料。本文难免有一些不足,希望大家指出不足。

作者:_观众
来源:CSDN
原文:https://blog.csdn.net/qq_30145355/article/details/78992731
版权声明:本文为博主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博文链接!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qq1028951741/article/details/83615730
P2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