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之长连接、短连接和心跳包

短连接:

client向server发起连接,server接到请求,双方建立连接,client向server发送消息,server回应client,一次读写完成双方都可以发起close请求

  • 优点:短连接对于服务器来说较为简单,存在的连接都是有用的连接,不需要额外的控制。
  • 缺点:如果客户端连接频繁,会在tcp的建立和关闭上浪费时间。


长连接:

client向server发起连接,server接到请求,双方建立连接,client向server发送消息,server回应client,一次读写完成,连接不关闭,后续读写操作,长时间操作之后client发起关闭请求。

  • 优点:长连接可以省去较多的tcp建立/关闭的操作,减少浪费,节省时间,对于频繁请求资源的客户,较适用于长连接
  • 缺点:client和server如果长时间不关闭的话,会存在一个问题,随着客户的越来越多,server早晚会有扛不住的一天,这时需要采取一些策略,如关闭一些长时间不读写操作的连接,这样可以避免一些恶意连接导致server端服务受损,如果条件再允许,就可以以客户端为颗粒度,限制每个客户端的最大连接数

心跳包

很多应用层协议都有HeartBeat机制,通常是客户端每隔一小段时间向服务器发送一个数据包,通知服务器自己仍然在线,并传输一些可能必要的数据。使用心跳包的典型协议是IM,比如QQ/MSN/飞信等协议。

心跳包之所以叫心跳包是因为:它像心跳一样每隔固定时间发一次,以此来告诉服务器,这个客户端还活着。事实上这是为了保持长连接,至于这个包的内容,是没有什么特别规定的,不过一般都是很小的包,或者只包含包头的一个空包。

在TCP的机制里面,本身是存在有心跳包的机制的,也就是TCP的选项:SO_KEEPALIVE。系统默认是设置的2小时的心跳频率。但是它检查不到机器断电、网线拔出、防火墙这些断线。而且逻辑层处理断线可能也不是那么好处理。一般,如果只是用于保活还是可以的。

心跳包一般来说都是在逻辑层发送空的echo包来实现的。下一个定时器,在一定时间间隔下发送一个空包给客户端,然后客户端反馈一个同样的空包回来,服务器如果在一定时间内收不到客户端发送过来的反馈包,那就只有认定说掉线了。

其实,要判定掉线,只需要send或者recv一下,如果结果为零,则为掉线。但是,在长连接下,有可能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数据往来。理论上说,这个连接是一直保持连接的,但是实际情况中,如果中间节点出现什么故障是难以知道的。更要命的是,有的节点(防火墙)会自动把一定时间之内没有数据交互的连接给断掉。在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的心跳包了,用于维持长连接,保活。

在获知了断线之后,服务器逻辑可能需要做一些事情,比如断线后的数据清理呀,重新连接呀……当然,这个自然是要由逻辑层根据需求去做了。

总的来说,心跳包主要也就是用于长连接的保活和断线处理。一般的应用下,判定时间在30-40秒比较不错。如果实在要求高,那就在6-9秒。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LVXIANGAN/article/details/83310639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