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注意事项

导入语句(import语句):1、import 模块名;2、import 模块名 as 模块别名;3、from 模块名 import 函数名/类名;4、from 模块名 import 函数名1,函数名2,../类名1,类名2,..;5、from 模块名 import 函数名/类名 as 函数别名/类别名;6、from 模块名 import *,1为导入一个模块,此时可用句点表示访问需要的函数或类,2为导入一个模块,并给此模块指定别名,3为导入一个模块中的一个函数或一个类,4为从一个模块中导入多个函数或多个类,函数与类间用逗号“,”隔开,5为导入一个模块中的一个函数或一个类,并为该函数或类指定别名,类的别名也应遵循类的命名规则(类首字母为大写),6为导入一个模块中所有函数或类。模块即为Python程序文件(扩展名为.py的文件),模块名即为Python程序文件的名称,但不能带有后缀.py。虽然同一个模块中的类之间应存在某种相关性,但可根据需要在一个模块中存储任意数量的类,同样也可在一个模块中定义任意数量的具有相关意义的函数

所有的import语句都应放在文件开头,唯一例外的情形是,在文件开头使用了注释来描述整个程序

注释:# 注释内容(单行注释),井号#加一个空格,后接注释内容;"""注释内容"""(多行注释),此为文档字符串的注释,用于描述函数或类是做什么的,文档字符串用三引号括起,Python使用它们来生成有关程序中函数或类的文档

在Python程序,每一条语句的结束都不需要如同C++,C和Java等程序语言一般添加分号“

字符串就是一系列字符。在Python中,用引号括起的都是字符串,其中的引号可以是单引号,也可以是双引号:"This is s string" 'This is also a string'

方法title()的使用可使输出的字符串格式更整洁

形参和实参:函数定义中参数列表里的变量称为形参(形式参数),函数调用中参数列表里的传给函数的值或变量称为实参(实际参数)

约定代码格式有助于让自己的代码易于阅读,让代码易于阅读有助于自己掌握程序是做什么的,也可以帮助他人理解自己编写的代码(编码风格)

需要同时导入标准库中的模块和自己编写的模块时,先编写导入标准库模块的import语句,再添加一个空行,然后编写导入自己编写的模块的import语句。在包含多条import语句的程序中,这种做法让人更容易明白程序使用的各个模块都来自何方(编码风格)

对于每个类,都应紧跟在类定义后面包含一个文档字符串。这种文档字符串简要地描述类的功能,并遵循编写函数的文档字符串时采用的格式约定。每个模块也都应包含一个文档字符串,对其中的类可用于做什么进行描述(编码风格)

每个函数都应包含简要的阐述其功能的注释,该注释应紧跟在函数定义后面,并采用文档字符串格式。文档良好的函数让其他程序员只需阅读文档中的描述就能够使用它:他们完全可以相信代码如描述的那样运行;只要知道函数的名称、需要的实参以及返回值的类型,就能在自己的程序中使用它(编码风格)

扫描二维码关注公众号,回复: 3765517 查看本文章

类名的驼峰命名法,所谓驼峰命名法,即将类名中的每个单词的首字母都大写,而不使用下划线。实例名和模块名都采用小写格式,并在单词之间加上下划线。当然,所有的这些命名都应该是具有描述性的,因为描述性名称可帮助自己和别人明白代码想要做什么(编码风格)

工作流程:在组织大型项目的代码方面,项目组织方式是有多种的,而一般情况下,熟悉和确定别人项目的代码组织方式,有助于理解别人开发的项目。1、一开始应让代码结构尽可能简单。先尽可能在一个文件中完成所有的工作,确定一切都能正确运行后,在将类移到独立的模块中。2、如果是喜欢模块和文件的交互方式的,可在项目开始时就尝试将类存储到模块中。

数据类型:字符串,整数,浮点数,布尔值,列表,字典,类,切片(列表的一部分),元组

循环结构

# while循环
while condition:
    ...(循环体)

while value in list:
    ...(循环体)

# for循环
for variable in list:
    ...(循环体)

# break语句(完全退出循环)
# continue语句(退出一次循环)

条件结构

# if语句
if conditioal_test:
    do somgthing

#if-else语句
if conditional_test:
    do something
else:
    do something

#if-elif-else结构
if conditional_test:
    do something
elif conditional_test:
    do something
else:
    do something

列表

# 定义一个水果列表
fruit = ['apple', 'tomato', 'banana', 'strawberry']
print(str(len(fruit)) # 输出水果列表fruit的元素长度

# 输出列表fruit的第一个元素
print(fruit[0]) 
# 使用方法title()可让元素格式更整洁
print(fruit[0].title()) 
# 访问列表中的倒数第一个元素,倒数第二个元素,倒数第三个元素
print(fruit[-1] + ',' + fruit[-2] + ',' + fruit[-3])

#对列表元素的增删操作
fruit.append('mango') # 在水果列表的末尾添加元素‘mango’
fruit.insert(1, 'pear') # 在列表的索引1位置插入元素‘pear’,既有的索引1及右边元素则依次向右移动一个位置

fruit.pop() # 使用pop()方法删除(弹出)列表末尾的元素
fruit.pop(0) # 使用pop()方法根据索引值来删除元素
del fruit[1] # 使用del语句删除列表中索引1位置的元素
fruit.remove('banana') #根据值删除第一个指定的元素

列表由一系列按特定顺序排列的元素组成,在Python中,用方括号([])来表示列表,并用逗号来分隔其中的元素。

列表是有序集合,因此要访问列表的任何元素,只需将该元素的位置或索引告诉Python即可。要访问列表元素,可指出列表的名称,并在方括号内在指出元素的索引。在Python中,第一个列表元素的索引为0,而不是1,这与列表操作的底层实现关。

Python为访问最后的一个列表元素提供了一种特殊语法。通过将索引指定为-1,可让Python返回最后一个列表元素(此法可在不知道列表长度的情况下使用)。这种约定也适用于其他负数索引,如索引-2返回倒数第二个列表元素,索引-3返回倒数第三个列表元素,以此类推。

方法remove()只删除第一个指定的值。如果要删除的值可能在列表中出现多次,就需要使用循环来判断是否删除了所有这样的值。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yiminghd2861/article/details/83090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