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m板发热和功耗探讨

版权声明:本文为博主原创文章,欢迎转载,请尊重原创,转载注明链接。 https://blog.csdn.net/qqliyunpeng/article/details/80445265

1. 前言

    arm板使用RSCI指令集,其竞争点在于低功耗,因此,在实际中除去性能需求外,选择一款低功耗、高性能是每一个工程师在选择芯片时必须面对的,而如果将芯片应用起来,温度实验是一个跨不过去的坎。 --- 对温度的大体认识必不可少。

2. 正文

    a. 板子类型 LS1021A,芯片手册中对它的大体描述如下:

    ① 使用 ARM Cortex-A7 核

    ② 双核

    ③ 可以提供1GHz, 1.2GHz

    ④ “The chip delivers greater performance levels and higher integration than any prior sub-3W processor.”

    在实际使用中,我将其时钟配置成“Bus:300  MHz, DDR:800  MHz (1600 MT/s data rate)”,芯片表面添加散热片(散热片足够大)

    室温28度情况下,在不贴散热片的情况下,芯片正常运行62度左右,运行一个占用cpu不是很大的程序(占cpu最多1%),温度最多时能到74度左右,当加散热片,温度[待机,负载] : [ 48,62],因此,加散热片,温度降低15°左右。

    放入55°温箱,这里在添加散热片的情况下,负载运行,温度维持在87°,此芯片的推荐操作的极限温度是大概在105°,在85°的时候,芯片自动降频处理。如果超过95°,芯片会进入休眠。因此,87°的情况并不是厂家推荐的长时间运行的温度。因此3w(cpu+ddr+sram+...基本电路)的芯片在只贴散热片的情况下 55° 是不行的,需要加风扇处理。

    b. 板子类型am3359,芯片大体描述如下:

温度功耗 http://processors.wiki.ti.com/index.php/AM335x_Power_Consumption_Summary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qqliyunpeng/article/details/80445265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