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架构

现代计算机由 CPU、Memory(内存和外存)、输入输出设备、网络设备和其它的外围设备。为了管理这些设备,Linux内核提出了如下的架构:
LINUX架构

上图说明了Linux内核的整体架构。根据内核的核心功能,Linux内核提出了5个子系统,分别负责如下的功能:

  1. Process Scheduler,也称作进程管理、进程调度。负责管理CPU资源,以便让各个进程可以以尽量公平的方式访问CPU。

  2. Memory Manager,内存管理。负责管理Memory(内存)资源,以便让各个进程可以安全地共享机器的内存资源。另外,内存管理会提供虚拟内存的机制,该机制可以让进程使用多于系统可用Memory的内存,不用的内存会通过文件系统保存在外部存储器中,需要使用的时候,再取回到内存中。

  3. VFS(Virtual File System),虚拟文件系统。Linux内核将不同功能的外部设备,例如Disk设备(硬盘、磁盘、NAND Flash、Nor Flash等)、输入输出设备、显示设备等等,抽象为可以通过统一的文件操作接口(open、close、read、write等)来访问。这就是Linux系统“一切皆是文件”的体现(其实Linux做的并不彻底,因为CPU、内存、网络等还不是文件,如果真的需要一切皆是文件,还得看贝尔实验室正在开发的"Plan 9”的)。

  4. Network,网络子系统。负责管理系统的网络设备,并实现多种多样的网络标准。

  5. IPC(Inter-Process Communication),进程间通信。IPC不管理任何的硬件,它主要负责Linux系统中进程之间的通信。

内存管理(Memory Manager, MM)

ARM架构寄存器

Arm处理器有七种工作模式,为的是形成不同的使用级别,以防造成对系统的破坏。不同模式可以访问的寄存器不同,可以运行的指令不同。

(1)usr(10000):普通应用程序运行的模式(应用程序)
(2)FIQ(10001):快速中断模式,以处理快速情况,高速数据传输
(3)IRQ(10010):外部中断模式,普通中断处理
(4)svc(10011):保护模式(管理模式),操作系统使用的特权模式(内核)
(5)abt(10111):数据访问中止模式,用于虚拟存储和存储保护
(6)und(11011):未定义指令终止模式,用于支持通过软件仿真硬件的协处理器
(7)sys(11111):系统模式,用于运行特权级的操作系统任务(armv4以上版本才具有)

注意:usr是普通模式,其他六种是特权模式,而除了usr和sys模式以外的五种模式是异常模式

我们首先可以找到这样一本资料《ARM Architecture Reference Manual》在其中的Programmers’Model一章中,我们可以轻松的找到官方文档对寄存器的说明:
Arm处理器总共有37个寄存器其可以分为以下两类(在此我先列出大框架下面会一一介绍):

通用寄存器(31个)
--不分组寄存器(R0—R7)
--分组寄存器(R8—R14)
--PC指针(R15)

状态寄存器(6个)
--CPSR(1个)
--SPSR(5个)

ARM微处理器共有37个32位寄存器,其中31个为通用寄存器,6个为状态寄存器。
LINUX架构

LINUX架构
通用寄存器
1、不分组寄存器(R0-R7)
2、分组寄存器(R8-R14)
程序计数器R15(PC)

不分组通用寄存器
R0-R7是不分组寄存器。这意味着在所有处理器模式下,访问的都是同一个物理寄存器。不分组寄存器没有被系统用于特别的用途,任何可采用通用寄存器的应用场合都可以使用未分组寄存器。

分组寄存器R8-R12
1、FIQ模式分组寄存器R8-R12
2、FIQ以外的分组寄存器R8-R12
分组寄存器R8-R12
1、FIQ模式分组寄存器R8-R12
2、FIQ以外的分组寄存器R8-R12

分组寄存器R13、R14
1、寄存器R13通常做堆栈指针SP
2、寄存器R14用作子程序链接寄存器(Link Register-LR),也称为LR,指向函数的返回地址。

程序计数器
寄存器R15被用作程序计数器,也称为PC。其值等于当前正在执行的指令的地址+8(因为在取地址和执行之间多了一个译码的阶段)。

ARM所有工作模式下都可以访问程序状态寄存器CPSR。CPSR包含条件码标志、中断禁止位、当前处理器模式以及其他状态和控制信息。

CPSR在每个异常模式下都有一个对应的物理寄存器——程序状态保存寄存器SPSR。当异常出现时,SPSR用于保存CPSR的值,以便异常返回后恢复异常发生时的工作状态。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51cto.com/13616359/23105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