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试策略-巨头们带来的启示

           成功并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秘诀,同样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测试策略。不同公司虽然对测试质量的把控,有不同层面的侧重,进而满足不同的产品质量需求。

微软

              和谷歌的核心业务的目标类似:持续交付高质量产品。测试研发比在2:3,二者薪资持平,测试人员被称为测试领域的研发人员。

            该公司持续交付高质量产品的原因来自于:其产品多为端上的产品,问题修复困难,给用户体验困扰较大。

亚马逊

            测试研发比在1:7的公司,可见质量的要求并不是十分重要。当然了,如果某段时间因为质量原因导致大故障,或客户流失,会加大测试力度。该公司之所以这么“不重视”质量,原因如下:

  • 实现快速回滚,有问题,及时回到正常
  • 开发流程的成熟

ps: 个人理解,这个理念比较类似国内的某些公司流程,但这种流程相比Google流程,明显不可能很好的避免故障了。

Facebook

           该公司 彻底贯彻了一条准则:谁产生谁处理。脸书不雇佣专门的测试人员,依赖开发人员做测试,理由如下:

  • 减少对测试的关注,可以释放更多资源做更有价值的事情
  • 递增式迭代,对小波用户开放,出现问题再决定是继续完善还是放弃

            不断打补丁的方式进行迭代,推进产品演进。

ps: 个人看法,这种开发人员=测试人员的做法,有些忽略了人思维局限性。在实际项目中,如何避免一次上线,随后伴随着N次上线进行弥补,恐怕是Facebook在实践中需要考虑的了。

 谷歌

http://www.googblogs.com/category/google-testing-blog

            核心业务,为了保证持续地、高质量的交付,不希望因为测试不到位或疏漏而把产品搞砸,影响声誉,大致流程:

  •  专职的测试人员进行测试;
  • 在众测平台上进行进一步的测试;
  • 试用阶段,谷歌的员工在日常工作中来使用产品;
  •  Beta测试,即把产品释放给一小部分真实客户来使用。

          前三个阶段,任何问题都不会影响到真实用户;第四个阶段才会影响一小波用户,但影响用户的比例可以视情况把控。这四个阶段有如下特点:

  • 测试的深度和广度不同
  • 由不同人员进行测试
  • 交付质量越来越高

              当然了,这四个阶段比国内绝大多数公司的测试流程都更加完善和合理(尽最大可能保证各个层面的质量),但在执行这四个流程时,需要做到:

  • 信息的快速共享(需求、发现问题等)
  • 不同阶段测试人员的沟通(重复测试或漏测;最理想状态:一定程度的重复/交叉测试)

            非核心业务,为了保证快速交付,并适当兼顾质量,测试流程并没有执行4个流程,甚至由开发人员进行测试。但无论如何,都要以谨慎、严肃的心态看待质量。

 

            测试人员与开发人员持平的薪资,可见质量在谷歌的重要程度

总结

           产品交付需要满足不同方面的目标,或是持续性的高质量、或是快速交付、或是抢占商机... 。不同公司需要视情况而定。但最重要的一点:测试活动不应该是某个人或一些人的活动,应该变成人人都是测试,并持续为质量负责。很多公司往往见到这样的现象:一屋子人围绕着一个线上故障,相互扯皮,互相推责。其根本原因在于仍把测试活动,或者说质量把控活动当成了某个人或某一些人的事情,而非人人都有责任捍卫的事情。

            国内很多公司或模仿巨头们的流程,或在此基础上做适当改进,这都是很好的实践方式。但有些项目,往往想通过不完善的测试流程(在测试阶段上“缺斤少两”)来达到持续高质量的交付,这恐怕就是“水中捞月”的期望了。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wodeyijia911/article/details/8199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