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0牛客刷题

1 在OSI参考模型的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送的数据单位分别为 ()
正确答案: A 你的答案: A (正确)
A比特、帧、分组
B比特、分组、帧
C帧、分组、比特
D分组、比特、帧
2 网桥是用于()的设备。
正确答案: D 你的答案: D (正确)
A物理层
B网络层
C应用层
D数据连路层
3 ()使用星形拓扑。
正确答案: C 你的答案: C (正确)
A 10BASE5
B 10BASE2
C 10BASE-T
D 上面任何一个均不是
4 局域网中的 MAC层 与 OSI 参考模型()相对应。
正确答案: B 你的答案: B (正确)
A物理层
B数据链路层
C网络层
D传输层
5 10Gb/s Ethernet 只工作在全双工方式,因此不存在争用问题,不使用 CSMA/CD 协议,这就使得 10Gb/s Ethernet 的传输距离不再受进行碰撞检测的限制。( )
正确答案: A 你的答案: A (正确)
A正确
B错误
6用交换机取代集线器,冲突域的数量将会?
正确答案: A 你的答案: A (正确)
A增加
B减少
C不变
D以上都有可能
7现有一完全的P2P共享协议,每次两个节点通讯后都能获取对方已经获取的全部信息,现在使得系统中每个节点都知道所有节点的文件信息,共17个节点,假设只能通过多次两个对等节点之间通讯的方式,则最少需要()次通讯
正确答案: C 你的答案: 空 (错误)
A 32
B 31
C 30
D 29
解析: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如上图1所示,假设有5个节点,按连线1、2、3、4通讯之后,节点4和5就掌握了所有节点的信息,之后,1、2、3节点只需跟4或5任一节点通讯一次即连线5、6、7就可保证每个节点都知道所有节点的信息,总的通讯次数是(n-1)+(n-2)=2n-3次。
如果将所有节点分成两组,如图2所示,两组中的节点分别按连线1-8顺序通讯之后,节点4和5就掌握了1-5所有节点的信息,节点9和0就掌握了6-0所有节点的信息,再按连线9、10通讯之后,节点4、5、9、0就掌握了1-0所有节点的信息,剩下的节点只需跟4、5、9、0任一节点通讯一次就可保证每个节点知道所有节点信息,和图1相比,多了9和10两次通讯,总的通讯次数是(2n1-3)+(2n2-3)+2=2n-4次(n1和n2分别表示分组中元素个数)。
分3组的情况是(2n1-3)+(2n2-3)+(2n3-3)+6=2n-3次
分4组的情况是(2n1-3)+(2n2-3)+(2n3-3)+(2n4-3)+8=2n-4次
8 1000BASE —CX网络可以采用的传输介质是( )。
正确答案: C 你的答案: C (正确)
A单模光纤
B多模光纤
C屏蔽双绞线
D非屏蔽双绞线
9下列功能相同的DOS命令是( )
正确答案: A D 你的答案: A C D (错误)
A RD
B DEL
C REN
D RMDIR
E DELTREE
解析:RD是RMDIR的简写,用于删除一个目录
DEL删除一个或数个文件
REN是RENAME,用于重命名
DELTREE,外部命令,通过执行“deltree.exe"来实现,删除一个目录下的所有子目录与文件
10RIP协议是基于( )
正确答案: A 你的答案: B C (错误)
A UDP
B TCP
C ICMP
D Raw IP
解析:rip基于udp,bgf基于tcp,ospf和eigrp基于ip,按封装顺序来看,有些协议并不属于网络层,但是按功能和作用划分,他们都是属于网络层的。RIP协议是一种内部网关协议(IGP),是一种动态路由选择协议,用于自治系统(AS)内的路由信息的传递。RIP协议基于距离矢量算法(DistanceVectorAlgorithms),使用“跳数”(即metric)来衡量到达目标地址的路由距离。
RIP协议采用距离向量算法,在实际使用中已经较少适用。在默认情况下,RIP使用一种非常简单的度量制度:距离就是通往目的站点所需经过的链路数,取值为1~15,数值16表示无穷大。RIP进程使用UDP的520端口来发送和接收RIP分组。RIP分组每隔30s以广播的形式发送一次,为了防止出现“广播风暴”,其后续的的分组将做随机延时后发送。在RIP中,如果一个路由在180s内未被刷,则相应的距离就被设定成无穷大,并从路由表中删除该表项。RIP分组分为两种:请求分组和响应分组。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fearless212/article/details/832429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