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感悟:人才是用出来的,不是考出来的

管理感悟:人才是用出来的,不是考出来的

 

柳鲲鹏

2007-6-13

 

关键字:人才 实践 高考

简介:人才是用出来的,不是考出来的。要想改革高考成功,就必须引入实践。只是中央准备这样做吗?

 

 

  今年是恢复高考30周年,所以关于高考的文章特别多。在承认高考的伟大功绩的同时,也必须承认现在的高考制度出现了很大问题。如果说当年恢复高考是开创历史之举,之后不久就走入了歧途——把考试当作法宝,完全不考虑是否能够合理选拔人才,反而不断强化考试。

  高考的目的是什么?当然是选拔合格的人才到高校进行深造。但人才是考出来的吗?对比毛主席时代科研的兴旺和成果之多,自从“科学的春天”之后中国反而成了世界工厂,连我们以前掌握的高科技也忘记了,科研实力几乎是虚设。在这种情况下你鼓吹有多少人参加了高考、通过了高考、改变了个人命运,有任何意义吗?对国家、民族及至个人,竟然是好事还是坏事?我想答案是不言而喻的。为什么呢?因为人才是用出来的,不是考出来的。

  

  学习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应用,不使用是不会进步的。除了极个别理论专业,一个人天天在那里纸上谈兵,能有什么技术成果?就是长期在实践的人也不断的碰到新问题,因为要不断改进自己的技术,更何况那些不动手的?不动手就不能了解实际情况,就会不顾实际的瞎设计、瞎指挥,如此人才不把事情弄糟才怪!

  所以,使用人才比考试人才更加重要,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那有人会问,你有什么好建议?我的建议当然就是引起实践,让实践和学习相结合。比如把还要交费的义务教育改为小学5年,初中3年,小学、初中分别分出一年用来进行实践锻炼,比如种田、各种手工作业等等;同样的高中三年也分出一年进行实践,完成后准备实践工作证明和高考分数一齐作为取的两个标准。

  啊?这听起来还是又走回毛主席的那套了吗?这什么话,毛主席时代的火箭我们还在用呢,以前正确的东西就不能用了?而且还是有些不同的,比如高考分数就是两个标准之一,再加上实践而已。最主要的就是把实践引进大学录取之中。当然社会风气的影响也必须好好考虑,如果当时能够正确使用人才让人以劳动和科研为荣,中国也不至于沦为世界工厂,所以大学问题,本质还是国家问题。

  

  但改革需要决心。现在的所谓改革,只能算得过且过而已。高考的问题80年代就有了,为了分数全民近视,极大的促进了GDP数字。但所谓的教育改革,要么是通过产业化疯狂敛财,要么就是改一下考试课程糊弄人民,从来不考虑引起实践的作用。难道当年正确的做法就那样可怕加可恨?一定宁要搞错误的,也不要毛主席正确的?可笑。30年过去了,中央还准备这样下去?不怕历史笑话吗?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quantum7/article/details/832104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