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script基础(入门)

廖雪峰JavaScript教程

数据类型

js中有六种数据类型,包括五种基本数据类型(Number,String,Boolean,Undefined,Null),和一种复杂数据类型(Object)。

typeof 操作符
由于js中的变量是松散类型的,所以它提供了一种检测当前变量的数据类型的方法,也就是typeof关键字.
typeof 123   //Number
typeof ‘abc’  //String
typeof true //Boolean
typeof undefined //Undefined
typeof null //Object
typeof { } //Object
typeof [ ] //Object
typeof console.log() //Function

null类型进行typeof操作符后,结果是object,原因在于,null类型被当做一个空对象引用。

1.number
JavaScript不区分整数和浮点数,统一用Number表示
NaN:非数字类型。
特点:① 涉及到的 任何关于NaN的操作,都会返回NaN
② NaN不等于自身。
isNaN() 函数用于检查其参数是否是非数字值。
NaN === NaN; // false 、 isNaN(NaN); // true
2.字符串
字符串是以单引号’或双引号"括起来的任意文本
3.布尔值
布尔值和布尔代数的表示完全一致,一个布尔值只有true、false两种值
4.数组
数组是一组按顺序排列的集合,集合的每个值称为元素
5.对象
JavaScript的对象是一组由键-值组成的无序集合
-比较运算符
特别注意相等运算符
第一种是== 比较,它会自动转换数据类型再比较,很多时候,会得到非常诡异的结果;
第二种是===比较,它不会自动转换数据类型,如果数据类型不一致,返回false,如果一致,再比较
6. null和undefined
null表示一个“空”的值,它和0以及空字符串’‘不同,
0是一个数值,’'表示长度为0的字符串,而null表示“空”。
undefined表示值未定义,仅仅在判断函数参数是否传递的情况下有用。
7. Object类型
js中对象是一组属性与方法的集合。这里就要说到引用类型了,引用类型是一种数据结构,用于将数据和功能组织在一起。引用类型有时候也被称为对象定义,因为它们描述的是一类对象所具有的属性和方法。

三大引用类型
object Array function

字符串

toUpperCase
toUpperCase()把一个字符串全部变为大写:

var s = ‘Hello’;
s.toUpperCase(); // 返回’HELLO’

toLowerCase
toLowerCase()把一个字符串全部变为小写:

var s = ‘Hello’;
var lower = s.toLowerCase(); // 返回’hello’并赋值给变量lower
lower; // ‘hello’

indexOf
indexOf()会搜索指定字符串出现的位置:

var s = ‘hello, world’;
s.indexOf(‘world’); // 返回7
s.indexOf(‘World’); // 没有找到指定的子串,返回-1

substring
substring()返回指定索引区间的子串:

var s = ‘hello, world’
s.substring(0, 5); // 从索引0开始到5(不包括5),返回’hello’
s.substring(7); // 从索引7开始到结束,返回’world’

数组

数组

JavaScript的Array可以包含任意数据类型,并通过索引来访问每个元素。

要取得Array的长度,直接访问length属性:

Array可以通过索引把对应的元素修改为新的值,因此,对Array的索引进行赋值会直接修改这个Array:

indexOf
与String类似,Array也可以通过indexOf()来搜索一个指定的元素的位置:

var arr = [10, 20, ‘30’, ‘xyz’];
arr.indexOf(10); // 元素10的索引为0
arr.indexOf(20); // 元素20的索引为1
arr.indexOf(30); // 元素30没有找到,返回-1
arr.indexOf(‘30’); // 元素’30’的索引为2
注意了,数字30和字符串’30’是不同的元素。

slice
slice()就是对应String的substring()版本,它截取Array的部分元素,然后返回一个新的Array:

var arr = [‘A’, ‘B’, ‘C’, ‘D’, ‘E’, ‘F’, ‘G’];
arr.slice(0, 3); // 从索引0开始,到索引3结束,但不包括索引3: [‘A’, ‘B’, ‘C’]
arr.slice(3); // 从索引3开始到结束: [‘D’, ‘E’, ‘F’, ‘G’]
注意到slice()的起止参数包括开始索引,不包括结束索引

push和pop
push()向Array的末尾添加若干元素,pop()则把Array的最后一个元素删除掉:

var arr = [1, 2];
arr.push(‘A’, ‘B’); // 返回Array新的长度: 4
arr; // [1, 2, ‘A’, ‘B’]
arr.pop(); // pop()返回’B’
arr; // [1, 2, ‘A’]
arr.pop(); arr.pop(); arr.pop(); // 连续pop 3次
arr; // []
arr.pop(); // 空数组继续pop不会报错,而是返回undefined
arr; // []

unshift和shift
如果要往Array的头部添加若干元素,使用unshift()方法,shift()方法则把Array的第一个元素删掉:

var arr = [1, 2];
arr.unshift(‘A’, ‘B’); // 返回Array新的长度: 4
arr; // [‘A’, ‘B’, 1, 2]
arr.shift(); // ‘A’
arr; // [‘B’, 1, 2]
arr.shift(); arr.shift(); arr.shift(); // 连续shift 3次
arr; // []
arr.shift(); // 空数组继续shift不会报错,而是返回undefined
arr; // []

sort
sort()可以对当前Array进行排序,它会直接修改当前Array的元素位置,直接调用时,按照默认顺序排序:

var arr = [‘B’, ‘C’, ‘A’];
arr.sort();
arr; // [‘A’, ‘B’, ‘C’]
能否按照我们自己指定的顺序排序呢?完全可以,我们将在后面的函数中讲到。

reverse
reverse()把整个Array的元素给掉个个,也就是反转:

var arr = [‘one’, ‘two’, ‘three’];
arr.reverse();
arr; // [‘three’, ‘two’, ‘one’]

splice
splice()方法是修改Array的“万能方法”,它可以从指定的索引开始删除若干元素,然后再从该位置添加若干元素:

var arr = [‘Microsoft’, ‘Apple’, ‘Yahoo’, ‘AOL’, ‘Excite’, ‘Oracle’];
// 从索引2开始删除3个元素,然后再添加两个元素:
arr.splice(2, 3, ‘Google’, ‘Facebook’); // 返回删除的元素 [‘Yahoo’, ‘AOL’, ‘Excite’]
arr; // [‘Microsoft’, ‘Apple’, ‘Google’, ‘Facebook’, ‘Oracle’]
// 只删除,不添加:
arr.splice(2, 2); // [‘Google’, ‘Facebook’]
arr; // [‘Microsoft’, ‘Apple’, ‘Oracle’]
// 只添加,不删除:
arr.splice(2, 0, ‘Google’, ‘Facebook’); // 返回[],因为没有删除任何元素
arr; // [‘Microsoft’, ‘Apple’, ‘Google’, ‘Facebook’, ‘Oracle’]

concat
concat()方法把当前的Array和另一个Array连接起来,并返回一个新的Array:

var arr = [‘A’, ‘B’, ‘C’];
var added = arr.concat([1, 2, 3]);
added; // [‘A’, ‘B’, ‘C’, 1, 2, 3]
arr; // [‘A’, ‘B’, ‘C’]
请注意,concat()方法并没有修改当前Array,而是返回了一个新的Array。

实际上,concat()方法可以接收任意个元素和Array,并且自动把Array拆开,然后全部添加到新的Array里:

var arr = [‘A’, ‘B’, ‘C’];
arr.concat(1, 2, [3, 4]); // [‘A’, ‘B’, ‘C’, 1, 2, 3, 4]
join

join()方法是一个非常实用的方法,它把当前Array的每个元素都用指定的字符串连接起来,然后返回连接后的字符串:

var arr = [‘A’, ‘B’, ‘C’, 1, 2, 3];
arr.join(’-’); // ‘A-B-C-1-2-3’
如果Array的元素不是字符串,将自动转换为字符串后再连接。

对象

JavaScript的对象是一种无序的集合数据类型,它由若干键值对组成。

var xiaoming = {
name: ‘小明’,
birth: 1990,
school: ‘No.1 Middle School’,
height: 1.70,
weight: 65,
score: null
};

JavaScript用一个{…}表示一个对象,键值对以xxx: xxx形式申明,用,隔开。注意,最后一个键值对不需要在末尾加,,如果加了,有的浏览器(如低版本的IE)将报错。

访问属性是通过.操作符完成的,但这要求属性名必须是一个有效的变量名。如果属性名包含特殊字符,就必须用’'括起来

也可以用xiaohong[‘name’]来访问xiaohong的name属性,不过xiaohong.name的写法更简洁

JavaScript规定,访问不存在的属性不报错,而是返回undefined:

由于JavaScript的对象是动态类型,你可以自由地给一个对象添加或删除属性:

var xiaoming = {
name: ‘小明’
};
xiaoming.age; // undefined
xiaoming.age = 18; // 新增一个age属性
xiaoming.age; // 18
delete xiaoming.age; // 删除age属性
xiaoming.age; // undefined
delete xiaoming[‘name’]; // 删除name属性
xiaoming.name; // undefined
delete xiaoming.school; // 删除一个不存在的school属性也不会报错

如果我们要检测xiaoming是否拥有某一属性,可以用in操作符:

‘name’ in xiaoming; // true
‘grade’ in xiaoming; // false

不过要小心,如果in判断一个属性存在,这个属性不一定是xiaoming的,它可能是xiaoming继承得到的:

‘toString’ in xiaoming; // true
因为toString定义在object对象中,而所有对象最终都会在原型链上指向object,所以xiaoming也拥有toString属性。

要判断一个属性是否是xiaoming自身拥有的,而不是继承得到的,可以用hasOwnProperty()方法:

var xiaoming = {
name: ‘小明’
};
xiaoming.hasOwnProperty(‘name’); // true
xiaoming.hasOwnProperty(‘toString’); // false

条件判断

JavaScript使用if () { … } else { … }来进行条件判断

如果语句块只包含一条语句,那么可以省略{}

JavaScript把null、undefined、0、NaN和空字符串’'视为false,其他值一概视为true,因此上述代码条件判断的结果是true。

循环

JavaScript的循环有两种,一种是for循环,通过初始条件、结束条件和递增条件来循环执行语句块:

for … in
for循环的一个变体是for … in循环,它可以把一个对象的所有属性依次循环出来:

var o = {
name: ‘Jack’,
age: 20,
city: ‘Beijing’
};
for (var key in o) {
console.log(key); // ‘name’, ‘age’, ‘city’
}

要过滤掉对象继承的属性,用hasOwnProperty()来实现:

var o = {
name: ‘Jack’,
age: 20,
city: ‘Beijing’
};
for (var key in o) {
if (o.hasOwnProperty(key)) {
console.log(key); // ‘name’, ‘age’, ‘city’
}
}
由于Array也是对象,而它的每个元素的索引被视为对象的属性,因此,for … in循环可以直接循环出Array的索引:

var a = [‘A’, ‘B’, ‘C’];
for (var i in a) {
console.log(i); // ‘0’, ‘1’, ‘2’
console.log(a[i]); // ‘A’, ‘B’, ‘C’
}
请注意,for … in对Array的循环得到的是String而不是Number。

while
for循环在已知循环的初始和结束条件时非常有用。而上述忽略了条件的for循环容易让人看不清循环的逻辑,此时用while循环更佳。

while循环只有一个判断条件,条件满足,就不断循环,条件不满足时则退出循环。比如我们要计算100以内所有奇数之和,可以用while循环实现:

var x = 0;
var n = 99;
while (n > 0) {
x = x + n;
n = n - 2;
}
x; // 2500
在循环内部变量n不断自减,直到变为-1时,不再满足while条件,循环退出。

do … while
最后一种循环是do { … } while()循环,它和while循环的唯一区别在于,不是在每次循环开始的时候判断条件,而是在每次循环完成的时候判断条件

var n = 0;
do {
n = n + 1;
} while (n < 100);
n; // 100

用do { … } while()循环要小心,循环体会至少执行1次,而for和while循环则可能一次都不执行。

函数定义和调用

请注意,函数体内部的语句在执行时,一旦执行到return时,函数就执行完毕,并将结果返回。因此,函数内部通过条件判断和循环可以实现非常复杂的逻辑。

如果没有return语句,函数执行完毕后也会返回结果,只是结果为undefined。

arguments
JavaScript还有一个免费赠送的关键字arguments,它只在函数内部起作用,并且永远指向当前函数的调用者传入的所有参数

实际上arguments最常用于判断传入参数的个数。你可能会看到这样的写法:

// foo(a[, b], c)
// 接收2~3个参数,b是可选参数,如果只传2个参数,b默认为null:
function foo(a, b, c) {
    if (arguments.length === 2) {
        // 实际拿到的参数是a和b,c为undefined
        c = b; // 把b赋给c
        b = null; // b变为默认值
    }
    // ...
}

要把中间的参数b变为“可选”参数,就只能通过arguments判断,然后重新调整参数并赋值。

rest参数
由于JavaScript函数允许接收任意个参数,于是我们就不得不用arguments来获取所有参数:

function foo(a, b) {
    var i, rest = [];
    if (arguments.length > 2) {
        for (i = 2; i<arguments.length; i++) {
            rest.push(arguments[i]);
        }
    }
    console.log('a = ' + a);
    console.log('b = ' + b);
    console.log(rest);
}

为了获取除了已定义参数a、b之外的参数,我们不得不用arguments,并且循环要从索引2开始以便排除前两个参数,这种写法很别扭,只是为了获得额外的rest参数,有没有更好的方法?

ES6标准引入了rest参数,上面的函数可以改写为:

function foo(a, b, ...rest) {
    console.log('a = ' + a);
    console.log('b = ' + b);
    console.log(rest);
}

foo(1, 2, 3, 4, 5);

// 结果:
// a = 1
// b = 2
// Array [ 3, 4, 5 ]

foo(1);
// 结果:
// a = 1
// b = undefined
// Array []

rest参数只能写在最后,前面用…标识,从运行结果可知,传入的参数先绑定a、b,多余的参数以数组形式交给变量rest,所以,不再需要arguments我们就获取了全部参数。

如果传入的参数连正常定义的参数都没填满,也不要紧,rest参数会接收一个空数组(注意不是undefined)。

浏览器对象

window
window对象不但充当全局作用域,而且表示浏览器窗口。

innerWidth和innerHeight属性,可以获取浏览器窗口的内部宽度和高度。
内部宽高是指除去菜单栏、工具栏、边框等占位元素后,用于显示网页的净宽高
outerWidth和outerHeight属性,可以获取浏览器窗口的整个宽高。

navigator
navigator对象表示浏览器的信息,最常用的属性包括:

navigator.appName:浏览器名称;
navigator.appVersion:浏览器版本;
navigator.language:浏览器设置的语言;
navigator.platform:操作系统类型;
navigator.userAgent:浏览器设定的User-Agent字符串。

请注意,navigator的信息可以很容易地被用户修改

screen
screen对象表示屏幕的信息,常用的属性有:

screen.width:屏幕宽度,以像素为单位;
screen.height:屏幕高度,以像素为单位;
screen.colorDepth:返回颜色位数,如8、16、24。

location
location对象表示当前页面的URL信息。

例如,一个完整的URL:

http://www.example.com:8080/path/index.html?a=1&b=2#TOP

可以用location.href获取。要获得URL各个部分的值,可以这么写:

location.protocol; // ‘http’
location.host; // ‘www.example.com
location.port; // ‘8080’
location.pathname; // ‘/path/index.html’
location.search; // ‘?a=1&b=2’
location.hash; // ‘TOP’

要加载一个新页面,可以调用location.assign()。如果要重新加载当前页面,调用location.reload()方法非常方便。

history
history对象保存了浏览器的历史记录,JavaScript可以调用history对象的back()或forward (),相当于用户点击了浏览器的“后退”或“前进”按钮。

document
document对象表示当前页面。由于HTML在浏览器中以DOM形式表示为树形结构,document对象就是整个DOM树的根节点。

document的title属性是从HTML文档中的xxx读取的,但是可以动态改变:

document.title = ‘努力学习JavaScript!’;
请观察浏览器窗口标题的变化。

要查找DOM树的某个节点,需要从document对象开始查找。最常用的查找是根据ID和Tag Name

我们先准备HTML数据:

<dl id="drink-menu" style="border:solid 1px #ccc;padding:6px;">
    <dt>摩卡</dt>
    <dd>热摩卡咖啡</dd>
    <dt>酸奶</dt>
    <dd>北京老酸奶</dd>
    <dt>果汁</dt>
    <dd>鲜榨苹果汁</dd>
</dl>

用document对象提供的getElementById()和getElementsByTagName()可以按ID获得一个DOM节点和按Tag名称获得一组DOM节点:

var menu = document.getElementById('drink-menu');
var drink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dt');
var i, s, menu, drinks;

menu = document.getElementById('drink-menu');
menu.tagName; // 'DL'

drink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dt');
s = '提供的饮料有:';
for (i=0; i<drinks.length; i++) {
    s = s + drinks[i].innerHTML + ',';
}
console.log(s);

摩卡
热摩卡咖啡
酸奶
北京老酸奶
果汁
鲜榨苹果汁

document对象还有一个cookie属性,可以获取当前页面的Cookie。

Cookie是由服务器发送的key-value标示符。因为HTTP协议是无状态的,但是服务器要区分到底是哪个用户发过来的请求,就可以用Cookie来区分。当一个用户成功登录后,服务器发送一个Cookie给浏览器,例如user=ABC123XYZ(加密的字符串)…,此后,浏览器访问该网站时,会在请求头附上这个Cookie,服务器根据Cookie即可区分出用户。

Cookie还可以存储网站的一些设置,例如,页面显示的语言等等。

JavaScript可以通过document.cookie读取到当前页面的Cookie:

document.cookie; // ‘v=123; remember=true; prefer=zh’

由于JavaScript能读取到页面的Cookie,而用户的登录信息通常也存在Cookie中,这就造成了巨大的安全隐患,这是因为在HTML页面中引入第三方的JavaScript代码是允许的:

如果引入的第三方的JavaScript中存在恶意代码,则www.foo.com网站将直接获取到www.example.com网站的用户登录信息。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服务器在设置Cookie时可以使用httpOnly,设定了httpOnly的Cookie将不能被JavaScript读取。这个行为由浏览器实现,主流浏览器均支持httpOnly选项,IE从IE6 SP1开始支持。

为了确保安全,服务器端在设置Cookie时,应该始终坚持使用httpOnly。


DOM操作

  1. 更新DOM

拿到一个DOM节点后,我们可以对它进行更新。可以直接修改节点的文本,方法有两种:

  • 一种是修改innerHTML属性

这个方式非常强大,不但可以修改一个DOM节点的文本内容,还可以直接通过HTML片段修改DOM节点内部的子树:

// 获取<p id="p-id">...</p>
var p = document.getElementById('p-id');
// 设置文本为abc:
p.innerHTML = 'ABC'; // <p id="p-id">ABC</p>
// 设置HTML:
p.innerHTML = 'ABC <span style="color:red">RED</span> XYZ';
// <p>...</p>的内部结构已修改
用innerHTML时要注意,是否需要写入HTML。如果写入的字符串是通过网络拿到了,要注意对字符编码来避免XSS攻击。
  • 第二种是修改innerText或textContent属性

这样可以自动对字符串进行HTML编码,保证无法设置任何HTML标签:

// 获取<p id="p-id">...</p>
var p = document.getElementById('p-id');
// 设置文本:
p.innerText = '<script>alert("Hi")</script>';
// HTML被自动编码,无法设置一个<script>节点:
// <p id="p-id">&lt;script&gt;alert("Hi")&lt;/script&gt;</p>

两者的区别在于
读取属性时,innerText不返回隐藏元素的文本,而textContent返回所有文本。另外注意IE<9不支持textContent。

修改CSS也是经常需要的操作。DOM节点的style属性对应所有的CSS,可以直接获取或设置。因为CSS允许font-size这样的名称,但它并非JavaScript有效的属性名,所以需要在JavaScript中改写为驼峰式命名fontSize:

// 获取<p id="p-id">...</p>
var p = document.getElementById('p-id');
// 设置CSS:
p.style.color = '#ff0000';
p.style.fontSize = '20px';
p.style.paddingTop = '2em';
  1. 插入DOM

当我们获得了某个DOM节点,想在这个DOM节点内插入新的DOM,应该如何做?

  • 如果这个DOM节点是空的,例如,<div></div>,那么,直接使用innerHTML = '<span>child</span>'就可以修改DOM节点的内容,相当于“插入”了新的DOM节点。

  • 如果这个DOM节点不是空的,那就不能这么做,因为innerHTML会直接替换掉原来的所有子节点。

有两个办法可以插入新的节点。一个是使用appendChild,把一个子节点添加到父节点的最后一个子节点。例如:

<!-- HTML结构 -->
<p id="js">JavaScript</p>
<div id="list">
    <p id="java">Java</p>
    <p id="python">Python</p>
    <p id="scheme">Scheme</p>
</div>

<p id="js">JavaScript</p>添加到<div id="list">的最后一项:

var
    js = document.getElementById('js'),
    list = document.getElementById('list');
list.appendChild(js);

现在,HTML结构变成了这样:

<!-- HTML结构 -->
<div id="list">
    <p id="java">Java</p>
    <p id="python">Python</p>
    <p id="scheme">Scheme</p>
    <p id="js">JavaScript</p>
</div>

因为我们插入的js节点已经存在于当前的文档树,因此这个节点首先会从原先的位置删除,再插入到新的位置。

更多的时候我们会从零创建一个新的节点,然后插入到指定位置:

var
    list = document.getElementById('list'),
    haskell = document.createElement('p');
haskell.id = 'haskell';
haskell.innerText = 'Haskell';
list.appendChild(haskell);

这样我们就动态添加了一个新的节点:

<!-- HTML结构 -->
<div id="list">
    <p id="java">Java</p>
    <p id="python">Python</p>
    <p id="scheme">Scheme</p>
    <p id="haskell">Haskell</p>
</div>

动态创建一个节点然后添加到DOM树中,可以实现很多功能。举个例子,下面的代码动态创建了一个<style>节点,然后把它添加到<head>节点的末尾,这样就动态地给文档添加了新的CSS定义:

var d = document.createElement('style');
d.setAttribute('type', 'text/css');
d.innerHTML = 'p { color: red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head')[0].appendChild(d);

可以在Chrome的控制台执行上述代码,观察页面样式的变化。

insertBefore

如果我们要把子节点插入到指定的位置怎么办?

可以使用parentElement.insertBefore(newElement, referenceElement);,子节点会插入到referenceElement之前。

还是以上面的HTML为例,假定我们要把Haskell插入到Python之前

<!-- HTML结构 -->
<div id="list">
    <p id="java">Java</p>
    <p id="python">Python</p>
    <p id="scheme">Scheme</p>
</div>

可以这么写:

var
    list = document.getElementById('list'),
    ref = document.getElementById('python'),
    haskell = document.createElement('p');
haskell.id = 'haskell';
haskell.innerText = 'Haskell';
list.insertBefore(haskell, ref);

新的HTML结构如下:

<!-- HTML结构 -->
<div id="list">
    <p id="java">Java</p>
    <p id="haskell">Haskell</p>
    <p id="python">Python</p>
    <p id="scheme">Scheme</p>
</div>

可见,使用insertBefore重点是要拿到一个“参考子节点”的引用。很多时候,需要循环一个父节点的所有子节点,可以通过迭代children属性实现:

var
    i, c,
    list = document.getElementById('list');
for (i = 0; i < list.children.length; i++) {
    c = list.children[i]; // 拿到第i个子节点
}
  1. 删除DOM

删除一个DOM节点就比插入要容易得多。

要删除一个节点,首先要获得该节点本身以及它的父节点,然后,调用父节点的removeChild把自己删掉:

// 拿到待删除节点:
var self = document.getElementById('to-be-removed');
// 拿到父节点:
var parent = self.parentElement;
// 删除:
var removed = parent.removeChild(self);
removed === self; // true

注意到删除后的节点虽然不在文档树中了,但其实它还在内存中,可以随时再次被添加到别的位置。

当你遍历一个父节点的子节点并进行删除操作时,要注意,children属性是一个只读属性,并且它在子节点变化时会实时更新。

例如,对于如下HTML结构:

<div id="parent">
    <p>First</p>
    <p>Second</p>
</div>

当我们用如下代码删除子节点时:

var parent = document.getElementById('parent');
parent.removeChild(parent.children[0]);
parent.removeChild(parent.children[1]); // <-- 浏览器报错

浏览器报错:parent.children[1]不是一个有效的节点。原因就在于,当<p>First</p>节点被删除后,parent.children的节点数量已经从2变为了1,索引[1]已经不存在了。

因此,删除多个节点时,要注意children属性时刻都在变化


json

JSON是JavaScript Object Notation的缩写,它是一种数据交换格式。

JSON实际上是JavaScript的一个子集。在JSON中,一共就这么几种数据类型:

number:和JavaScript的number完全一致;
boolean:就是JavaScript的true或false;
string:就是JavaScript的string;
null:就是JavaScript的null;
array:就是JavaScript的Array表示方式——[];
object:就是JavaScript的{ ... }表示方式。

以及上面的任意组合。

并且,JSON还定死了字符集必须是UTF-8,表示多语言就没有问题了。为了统一解析,JSON的字符串规定必须用双引号"",Object的键也必须用双引号""。

由于JSON非常简单,很快就风靡Web世界,并且成为ECMA标准。几乎所有编程语言都有解析JSON的库,而在JavaScript中,我们可以直接使用JSON,因为JavaScript内置了JSON的解析。

把任何JavaScript对象变成JSON,就是把这个对象序列化成一个JSON格式的字符串,这样才能够通过网络传递给其他计算机。

如果我们收到一个JSON格式的字符串,只需要把它反序列化成一个JavaScript对象,就可以在JavaScript中直接使用这个对象了。

序列化

让我们先把小明这个对象序列化成JSON格式的字符串:

var xiaoming = {
    name: '小明',
    age: 14,
    gender: true,
    height: 1.65,
    grade: null,
    'middle-school': '\"W3C\" Middle School',
    skills: ['JavaScript', 'Java', 'Python', 'Lisp']
};

//序列化成JSON格式
var s = JSON.stringify(xiaoming);
console.log(s);

结果:
{"name":"小明","age":14,"gender":true,"height":1.65,"grade":null,"middle-school":"\"W3C\" Middle School","skills":["JavaScript","Java","Python","Lisp"]}

定义一个toJSON()的方法,直接返回JSON应该序列化的数据:

反序列化

拿到一个JSON格式的字符串,我们直接用JSON.parse()把它变成一个JavaScript对象:

JSON.parse('[1,2,3,true]'); // [1, 2, 3, true]
JSON.parse('{"name":"小明","age":14}'); // Object {name: '小明', age: 14}
JSON.parse('true'); // true
JSON.parse('123.45'); // 123.45

JSON.parse()还可以接收一个函数,用来转换解析出的属性:

var obj = JSON.parse('{"name":"小明","age":14}', function (key, value) {
    if (key === 'name') {
        return value + '同学';
    }
    return value;
});
console.log(JSON.stringify(obj)); // {name: '小明同学', age: 14}

AJAX

AJAX不是JavaScript的规范,它只是一个哥们“发明”的缩写:Asynchronous JavaScript and XML,意思就是用JavaScript执行异步网络请求。

form表单提交就是Web的运作原理:一次HTTP请求对应一个页面。

如果要让用户留在当前页面中,同时发出新的HTTP请求,就必须用JavaScript发送这个新请求,接收到数据后,再用JavaScript更新页面,这样一来,用户就感觉自己仍然停留在当前页面,但是数据却可以不断地更新。
不刷新请求数据

最早大规模使用AJAX的就是Gmail,Gmail的页面在首次加载后,剩下的所有数据都依赖于AJAX来更新。

AJAX请求是异步执行的,也就是说,要通过回调函数获得响应。

在现代浏览器上写AJAX主要依靠XMLHttpRequest对象

浏览器的同源策略

默认情况下,JavaScript在发送AJAX请求时,URL的域名必须和当前页面完全一致。

完全一致的意思是:
域名要相同(www.example.com和example.com不同),协议要相同(http和https不同),端口号要相同(默认是:80端口,它和:8080就不同)。有的浏览器口子松一点,允许端口不同,大多数浏览器都会严格遵守这个限制。

JavaScript请求外域(就是其他网站)的URL的方法:

  1. 一是通过Flash插件发送HTTP请求,这种方式可以绕过浏览器的安全限制,但必须安装Flash,并且跟Flash交互。不过Flash用起来麻烦,而且现在用得也越来越少了。

  2. 二是通过在同源域名下架设一个代理服务器来转发,JavaScript负责把请求发送到代理服务器:

'/proxy?url=http://www.sina.com.cn'

代理服务器再把结果返回,这样就遵守了浏览器的同源策略。这种方式麻烦之处在于需要服务器端额外做开发。

  1. 第三种方式称为JSONP,它有个限制,只能用GET请求,并且要求返回JavaScript。这种方式跨域实际上是利用了浏览器允许跨域引用JavaScript资源:
    JSONP通常以函数调用的形式返回

  2. CORS
    如果浏览器支持HTML5,那么就可以一劳永逸地使用新的跨域策略:CORS了。

    CORS全称Cross-Origin Resource Sharing,是HTML5规范定义的如何跨域访问资源。

了解CORS前,我们先搞明白概念:

Origin表示本域,也就是浏览器当前页面的域。当JavaScript向外域(如sina.com)发起请求后,浏览器收到响应后,首先检查Access-Control-Allow-Origin是否包含本域,如果是,则此次跨域请求成功,如果不是,则请求失败,JavaScript将无法获取到响应的任何数据。

变量作用域与解构赋值

在JavaScript中,用var申明的变量实际上是有作用域的。

如果一个变量在函数体内部申明,则该变量的作用域为整个函数体,在函数体外不可引用该变量

JavaScript的函数在查找变量时从自身函数定义开始,从“内”向“外”查找。如果内部函数定义了与外部函数重名的变量,则内部函数的变量将“屏蔽”外部函数的变量。

变量提升

JavaScript的函数定义有个特点,它会先扫描整个函数体的语句,把所有申明的变量“提升”到函数顶部

最常见的做法是用一个var申明函数内部用到的所有变量

全局作用域

不在任何函数内定义的变量就具有全局作用域。实际上,JavaScript默认有一个全局对象window,全局作用域的变量实际上被绑定到window的一个属性

JavaScript实际上只有一个全局作用域。任何变量(函数也视为变量),如果没有在当前函数作用域中找到,就会继续往上查找,最后如果在全局作用域中也没有找到,则报ReferenceError错误。

局部作用域

JavaScript的变量作用域实际上是函数内部

我们在for循环等语句块中是无法定义具有局部作用域的变量的

为了解决块级作用域,ES6引入了新的关键字let,用let替代var可以申明一个块级作用域的变量

常量

ES6标准引入了新的关键字const来定义常量,const与let都具有块级作用域:

解构赋值

从ES6开始,JavaScript引入了解构赋值,可以同时对一组变量进行赋值。

什么是解构赋值?我们先看看传统的做法,如何把一个数组的元素分别赋值给几个变量:

var array = ['hello', 'JavaScript', 'ES6'];
var x = array[0];
var y = array[1];
var z = array[2];

现在,在ES6中,可以使用解构赋值,直接对多个变量同时赋值:

// 如果浏览器支持解构赋值就不会报错:
var [x, y, z] = ['hello', 'JavaScript', 'ES6'];

// x, y, z分别被赋值为数组对应元素:
console.log('x = ' + x + ', y = ' + y + ', z = ' + z);//x = hello, y = JavaScript, z = ES6

注意,对数组元素进行解构赋值时,多个变量要用[…]括起来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fengtingYan/article/details/82951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