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传》一、18年的互联网奇迹,亦是你我的青春歌舞

 
 
 
 
吴晓波
吴晓波,他很成功。 他的成功可以归结于他的努力,复旦大学新闻系毕业,新华社13年商业记者的经历,三十岁之后每年写一本书,大败局1,大败局2,激荡三十年、跌荡一百年、浩荡两千年、历代经济变革得失,还有把生命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这算是一本散文集以及其他的等等等等我没有看过的,到现在的《腾讯传》。之后还有大败局三也在写。非常的拼,非常的努力。

 

他的成功也可以归结于他对时代变化敏锐的洞察力和把控力,当然了,这是他作为一个财经观察者必须具备的东西。从写书,写报纸、杂志专栏,到开设自己的新媒体,制作视频节目,再到去年拥抱知识付费的浪潮,开设收费音频专栏《每天听见吴晓波》。你会发现他一直都在随风而动,随处都可以看到他的影子,一个以财经作家自居的人,你见过谁有他这么大的曝光量吗?没有吧。

 

他的成功也可以归结于他天赋异禀,他聪明,或者说他有强大的时间管理能力,所以他可以同时做这么多的事情。

 

我们随便想想看他的工作量有多大。

 

——各类大部头的写作任务,而且每本书出来都是家喻户晓的畅销书。

 

——每个星期录制的吴晓波频道的视频节目,针对商业世界中各类事件发表自己的观点。

 

——运营自己的新媒体,虽然公众号肯定不是他自己打理,但是公众号内的很多爆款文章都是他亲笔写的,《去日本买只马桶盖》,15年初的爆款文章,当年三天可以有400多万的阅读量,形成了病毒式的传播。这篇文章发出之后就是开两会的时间,很有意思的是会议期间记者三次提问李克强总理,说您是怎么看大家都跑去日本买马桶盖的这件事情。

 

——每天付费专辑的语音,每天6、7分钟的样子,就算文案不用自己写,但是他总要自己录吧。

 

——大量的国内企业的调研和行业市场分析的工作,中央领导都要直接向他询问国家产业发展的问题,都要听听他的建议,之前我记得是李克强总理邀请十二位经济学家进中南海开会,其中就有吴晓波。

 

——蓝狮子图书出版中心的事情,投资的事情,喜马拉雅的投资人就有他一个。

 

——自己小岛上杨梅树的事情,最重要的是他还可以到处去玩,到处去找乐子,才从北极玩回来,还把脚给崴了

 

这些都是我们一眼就能看得到他在做的事儿。所以说比我们优秀的人确实是比我们努力。换成是普通人,像他这么有钱,在这些事情中随便调一样出来干干就行了,不管是写书,还是做新媒体,或者就专心做出版人、做投资人,过得潇洒得很。
 
 
 
媒体的人格化
不过话又说回来,这些努力、敏锐、聪明、能干的特质任何一个企业家或者是任何一个成功者一定都具备。缺一样都走不进我们的视线里,所以他的成功并非我喜欢他的原因。

 

那是啥原因呢?喜欢一个人不需要说原因。但是有一个前提,就是吴晓波向我展示出来的是一个鲜活的人。很多大佬在我的脑海中他并不是一个具象的人,而是一些名词,一些头衔。某某企业创始人,某某领域资深人士,著名的什么什么某某某,反正介绍里只要带上著名的这三个字的,多半就没几个人认识他。

 

所以,不管他的文章,他的书,还是他的自媒体,所带给我们所有的共识,惊喜,感动全全部部都可以归结于吴晓波这个生动的人性个体。因为有吴晓波三个字,那就不仅仅是一本摊开的书,一篇几千字的评论文章,一段十几分钟的视频,一家几十人的公司。都不是了,所有这些都被吴晓波三个字赋予了生命,拥有了温度。

 

我特别记得这样一件事,是在去年天津达沃斯论坛上,吴晓波接受小红裙艾诚的采访,因为当时正是“宝万之争”开始疯狂刷频的时候。吴晓波就这件事情发表自己的观点,他说, 王石以及他的管理层团队被清理出万科,这将是中国企业史上的一个悲剧。资本在干一件非常操蛋的事情,扮演一个非常傻逼的角色。 这是吴晓波的原话,对着摄像机这么说的。我的一个朋友就因为这一句话对他路人转粉。

 

吴晓波与其他的财经人不一样的地方,也是传统媒体和现在自媒体不一样的地方。 你说他说这句话对吗?政治正确吗?肯定不。但是他有鲜明的个人态度。我们很难喜欢上一个频道,一家媒体,一个组织,一家公司。但是我们很容易喜欢上一个有学识,有态度,有温度的人。自微博以来,开启了一个全民媒体的时代,现在每个人都是一个媒体,而对于品牌的人格化塑造是新媒体时代所有人的必修课。
 
 
 
读《腾讯传》的意义
我们说回《腾讯传》,通过《腾讯传》这本书详细的了解腾讯这家目前中国最大的互联网公司那是肯定的,但是除此之外呢?它对我自己而言有两个比较大的意义。

 

一、追忆少年时代,找寻青春记忆。

 

每个人对自己走过的青春都有着神圣般的痴迷。 所以看《腾讯传》的时候,跟随吴晓波回忆那些我曾经深度使用并为之着迷的产品故事的时候,我瞬间就被拉回到了过去,极其强烈的代入感。每一个产品或者事情中都夹杂着自己当年的影子和记忆。不知不觉中你会感慨,原来我们是经历参与了这样的一个时代啊。以致于我在看书的时候,总是不断地在问自己,这到底是腾讯传,还是我的青春传呢?

 

曾经记忆中那个面容模糊的自己,现在就站在时间河流的彼岸,变得格外的清晰。 “你好啊,少年。你能想到10多年后的自己,会是现在的模样吗?”我想,你应该能明白我的内心有怎样的澎湃了吧。追忆青春这便是腾讯传对我而言的第一个意义。

 

二、以史为鉴、方知兴替

 

通过腾讯这扇大门,开启的是整个中国互联网行业发展史的宏大世界。 在书中,腾讯是被精心雕琢的主菜,但他必然是被放到了互联网行业这张拥挤的八仙桌上。除了马化腾、张志东、张小龙等等的鹅厂人之外,我们还能看到雅虎杨致远、网易丁磊、搜狐张朝阳、新浪王志东、阿里马云、百度李彦宏、小米雷军、360周鸿祎等等的中国互联网大佬甚至是微软和google这样堪称伟大的公司都在中国这杀声震天的互联网沙场中粉墨登场。

 

在宏大的背景之下,以时间轴为主线,不断的相互穿插、关联,复盘起全方位立体的时代影像,是吴晓波非常擅长的写作方式。群雄并起,策马逐鹿,一场场商业大战的摇旗呐喊声振聋发聩。

 

当我们热血澎湃又屏气凝神站在一旁观看的时候,我们也不难发现,如今盘踞在互联网行业的庞大公司在某些方面已经拥有了比拟政权的巨大力量,轻易碾压摧毁着一切曾经的坚硬。

 

只说与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的:

 

  • 从新闻门户网站,到度娘、微博、朋友圈、今日头条已经彻底改变了我们接收信息的方式,我已经很多很多年没有买过杂志和报纸了。

     

  • 从支付宝到微信支付到去年红极一时的互联网金融井喷,彻底改变了我们的金融生活方式。在阿里的大本营杭州到菜市场买菜都是用手机支付,我也不记得确切的从哪一天起,我出门逛街吃饭看电影已经不再带钱包了。

     

  • 从淘宝到美团到携程到滴滴再到前段时间的某一天起床发现满大街的共享单车,我们接受服务和生活出行方式被彻底改变的同时,连偷单车的小偷的饭碗都被砸掉了。

 

如果你现在看电影还去现场排队买票,带着一脸被风干的鼻涕站在路边招手等车,上街买个东西带着撑破皮包的现金,吃个饭不知道上网订张优惠券,喘着粗气跑遍所有商场就为了一件衣服能便宜20块钱的话,那不得不说,您已经和这个时代没有什么关系了。

 

无论您和我的年纪相差多少,我们被时代的浪潮裹挟着,所有人都注定参与到全人类最大的迁移潮流之中,那就是向互联网世界的大迁徙。任何一个人被落下,对于个体来说都将是个巨大的悲剧。

 

我非常急迫的要知道这个世界到底在发生着什么样的事情,因为让我恐惧的是我不知道自己是不是下一个小服装门店的老板,下一个寻呼台的接线员,下一个小自行车的生产商,下一个出租车司机,甚至是下一个偷单车的小偷。我可以死死抱着手中看似铁打的饭碗,但是新的力量很有可能就在下一秒掀翻我的饭桌!

 

在过去的二十年里,互联网掀起了惊涛骇浪,身边的一切都为之地动山摇,我们怎么能容忍自己麻木无知的垂手矗立一旁,全然不顾任由海浪浸湿我们的衣裳呢?

 

马化腾说:“当你失败的时候,其实你什么都没有做错,就错在你老了。”就错在你老了,这是一种怎样的绝望与无奈呢?

 

当我们和年迈的父亲还有年幼的孩子坐在一张餐桌上时,虽然相隔不到1米,但是已经感觉到我们彼此之间很难互相理解,只能达成谅解,互相迁就。为什么这么说呢?当我们想送一个礼物给父亲的时候,他一定会告诉我他什么都不缺,什么都不要。他一定不会告诉我,说要一台iphone7,或者说要去泰国的沙滩上沐浴阳光。这些是我们的需求而已经不是他们的了。同样的,父亲也不能理解我们为什么每天对着电脑对着手机,与上面的头像聊得火热而冷落了就坐在我们对面的人。面对孩子,我们不理解他为什么喜欢韩国天团,为什么对着直播软件不停的送礼物只为上面的美女感谢一下自己的昵称,同样的他们也不能理解我们为什么疲于奔命的工作而不敢挥霍时间享受生活。因为 我们虽然身处同一屋檐之下,但是已经各自归属于不同的时代了

 

每个时代的人都有各自的生存法则,曾经我拿着父辈用他们三四十年的江湖经验所铸就的长剑,一脚踹开学校的大门冲下山准备一展武艺的时候,却发现其他的人正端着机枪向周围扫射,争抢地盘。如今的游戏规则变化有多快,希望您已经感受到了,我们上一辈人在一个行业、一个企业之内就可以平稳安渡一生的幸运,再也不会降临在我们的头上。如果时代正在要求所有人鸟枪换炮,而我却关在屋里执着于从裤兜里掏出匕首的速度能不能再快一点。那么当炮火轰开我的房门的时候,我除了束手待毙之外还能怎么样呢?看懂变化,想办法拥抱她,不要成为同龄中的老年人就已然万幸了。

 

这便是腾讯传对我来说的第二个意义, 以史为鉴,方知兴替 回顾过去的二十年互联网世界风起云涌,无数的人奋勇跳下搏击风浪,有人能站在海浪之巅,接受众人的敬仰,更有人被卷入无底深渊,海水抹去了他们的名字。 我们站在岸上像看电视剧一样的看着他们沉浮的时候,还是最好趁早抓一个游泳圈套在脖子上,难说哪一天互联网的巨浪就会淹没我们脚下的土地,我们都将飘在水上。
 
 
 
《腾讯传》的创作由来
再回到《腾讯传》本身。为什么会有这本书呢?

 

在2010年11年的时候腾讯刚刚和周鸿祎执掌的360打完了一场著名的“3Q”大战,3Q大战可谓是中国互联网史上最为惨烈的一场商业大战,我们在后面的节目也会详细的说。那么,腾讯虽然在战后打赢了所有的官司,但是整个社会舆论都是完完全全的一边倒的支持360。就连直到现在我们在网上看到关于腾讯的任何新闻,你去翻评论,里欧面都是一片又一片谩骂之声,指责腾讯的山寨,坑钱,垄断,拒绝开放,甚至是与整个世界为敌。我不能保证我们一起看完腾讯传之后,是否会改变您对腾讯这家公司的看法,但是那时候您再回想腾讯的种种抉择,一定不会像现在这么愤怒和偏激!

 

并且,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腾讯就是一个奇迹,用18年的时间做到市值2万亿港币的超级企业,跻身全球前十,登顶成为亚洲市值最高的公司。而马化腾本人在2016年哈佛商业评论发布的中国百佳CEO的排行榜中也位列榜首。18年的腾讯和马化腾,这确实是只属于我们中国互联网江湖的一个奇迹!

 

《腾讯传》开篇的第一句话,我非常的喜欢,万物皆有裂痕,而那正是光照进来的地方!科恩的这句话用来说腾讯乃至是整个中国互联网20年发展史,都是再合适不过了。

 

说回这本书的起因,在3Q大战之前,腾讯就如同一个躲在镁光灯之外的黑影之中的巨人,他是中国互联网行业中最最神秘的一家公司。马化腾本人也从来没有和任何一家媒体的编辑吃过饭,他就像是一个隐形人一样的站在腾讯帝国的背后。随着3Q大战的爆发,面对来自全世界指责,腾讯决定从此刻开始用一种更加开放的姿态与世界进行交流。腾讯邀请了罗振宇作为企业顾问直接到总办会上来向腾讯的最高层们传授公关与沟通的技巧。而借此呢,罗振宇向马化腾他们提议创作一本官方的传记,并且“举贤不避友”的推荐了吴晓波。所以罗胖也算是《腾讯传》的始作俑者。

 

在11年的时候腾讯找到了吴晓波,在不干预作者创作独立性的前提下邀请他帮忙写《腾讯传》,并且希望在2013年11月,也就是腾讯15周年的时候出版。但是我们知道这本书出来一直是到去年的12月份。在吴晓波手上写了长达5年的时间,他自己坦言说这是他最最慢长的一次创作经历。在这5年时间里,他访谈了近百名腾讯的中高管以及离职退休人员,查阅了他所希望得到的全部内部资料,还走访了大量的互联网从业者、观察家和腾讯的竞争对手。花费这么多的时间和精力去仔细跟踪调研一家企业,他是第一次,估计也是最后一次了吧。
 
 
 
吴晓波创作的两个困难
之所以五年才把这本书弄出来,吴晓波主要是面临两个困难:

 

  • 第一个困难,腾讯对于自己的历史毫不在意,什么原始资料都几乎没有,无论是文字还是照片还是影像,就连早年间公司的历次重要会议连会议纪要都没有。吴晓波对这件事情非常的震惊,我来帮你写企业史,我所需要的历史细节全部都是一片空白,你是不是要我去死啊?腾讯很轻松的回应说,在我们互联网行业里,所有人的眼睛都是盯着未来看的,昨天一旦过去了,对我们来说就没有任何意义了。腾讯是一家由电子邮件管理的公司,很多历史性的细节全部都分散在参与者的记忆和私人的邮箱里。书中写到QQ邮箱的时候,吴晓波找张小龙,张小龙说关于QQ邮箱的问题我和马化腾有一千多封邮件,你要不要都看看?这样一来,吴晓波的材料收集就变得极其艰难。

     

  • 第二个困难,是吴晓波11年接受这个委托的时候,3Q大战刚刚结束,腾讯被千夫所指,移动互联网时代正在开启,新浪微博如日中天,腾讯微博根本就不是他的对手,微信也才刚刚上线。所以在这个时间点上,腾讯的未来具有巨大的不确定性。马化腾事后也心有一丝忌惮的回忆说,如果微信不在我们手上,我们估计已经死了。而就在《腾讯传》写作的这五年间,腾讯的市价暴涨了五倍,在2016年9月就达到了两万亿港币的市值。

 

吴晓波眼前的腾讯,是历史没有被固化的,当下时刻都在迅速成长的,未来具有巨大不确定性的,和传统制造企业完全不同的庞然大物。 所以吴晓波在前言里写下了一句话:“ 谁能定格一座正在喷发的火山 ”。

 

好了,那后面的一段时间里,我们就一起通过腾讯传来追忆自己的青春,回看中国互联网世界的血色艳丽,感知身处时代的更迭变化。
 
 

猜你喜欢

转载自www.cnblogs.com/changwoo/p/98196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