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SPF接口数据结构详解

版权声明:本文为博主原创文章,未经博主允许不得转载。 https://blog.csdn.net/qq_40478570/article/details/82986760

链路状态协议的要点就在于他涉及到了路由器之间的链路与那些链路状态,在Hello包发送及邻接关系建立之前,以及LSA通告发送之前,一台路由器必须了解自己的链路状态,OSPF通过路由器的接口信息来了解链路状态,在讲述ospf协议时,经常会混用接口,链路这两个词,而不会去仔细区分两者的含义,下文讲述OSPF协议接口的数据结构及不同状态启动OSPF协议的路由器都将为每一个启动OSPF协议的接口维护一个数据结构,如下图所示

我们对这个数据结构逐一进行分析:

  1. Ipaddress/mask————这是路由器接口本身配置的ip地址与掩码,始发于这个接口的OSPF数据包会将这个地址当作源地址
  2. Area id————也就是这个接口所在的区域号,始发于这个接口的OSPF数据包将使用这个区域号,图中示为area 0,意为区域0
  3. Process id————这个属性时cisco独有的属性,并不是公开的,这一特性可以用来区分ospf进程,但是进程号仅在本地有意义,在外部是无效的
  4. Network type————这里用来表示接口的网络类型,点到点、点到多点、广播、非广播多路访问、虚链路,图中示为广播类型
  5. Cost————这个属性非常的重要,是指一个数据包从这个接口出站的代价,决定了OSPF的选路,这个值由16为无符号整数组成,范围为1~65535,算法为108/BW
  6. Transmit Delay————传输延迟,当收到或自身产生一个LSA数据包时,会将他延迟一秒在发出去,其目的就是让LSA中的age+1
  7. State————描述了这个接口的状态,想了解这个的话需要学习一下“OSPF接口状态“
  8. Priority————指的是这个接口在选取DR/BDR时的优先级,使用了8位无符号整数来表示,范围是0~255,在网络类型为点到点时,这个参数不会出现

  1. Designated Router————指定路由器,这里记录的是DR的Router-id,而紧随其后的Interfacer address才是DR接口的IP地址
  2. Backup Designated Router————备份指定路由器,与Designated Router一样
  3. Hello————Hello发送间隔,图为10s发送一个,不同的网络类型发送的周期也不一样
  4. Dead————Dead字段为死亡时间,默认为Hello的4倍,在这个时间内没有收到邻居发来的Hello包,则宣告邻居死亡,每当这个接口从邻居那里收到一个数据包时,该邻居的Deal Interval时间就会被重置

Wait————wait字段表示,在接口达到wait这个状态时,开始等待邻居通过Hello通告DR/BDR的时长,等待的时间长度就是DealInterval的时间,在等待结束后开始进行DR/BDR选举

  1. Retransmit————重传时间,OSPF路由器发出的每一个LSA更新包都需要得到LSAck确认,在这个时间内没有得到LSAck的回复,则认为LSA丢失,将会重传
  2. Hello due————Hello包倒计时,归零时发出一个Hello包,发出时在重置该计时器,图示为1秒后发出一个hello包
  3. Neighboring Routers————邻居表,列出了这个接口相连的网络上已经邻接关系的邻居路由器,需要注意的是多址网络环境下DRother接口在这里只会列出DR/BDR的Router-id因为DRother与其他DRother之间为2-way关系
  4. AuType————描述了这个接口网络上使用的认证类型,如果你没有使用任何认证的话,这行是没有的,就像第一张图一样,这里显示使用了message digest(MD)认证方式

  1. Authentication key————这个表示的是密钥号码,也就意味着你可以设置多个密钥,以便更加方便快捷的更改密码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qq_40478570/article/details/829867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