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R发展前景展望

版权声明:本文为博主原创文章,未经博主允许不得转载。 https://blog.csdn.net/birdy_/article/details/82665723

VR发展前景展望

引子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虚拟现实也在短时间内经历了萌芽探索到飞速发展完善的转变。由于其独特的沉浸式体验,VR的前景被大多数人看好,更多的VR相关技术也在为让人能更完美的融合到这个虚拟的世界做出努力【1】,当然与此同时也有少部分人指出当下VR的发展还远远没有达到我们认识的水平,它依然摆脱不了诸多的限制【2】。但不论如何,它还是在不断的向前发展。
那么在这样是技术面前,我们将何去何从?它又会给我们的社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上界和下界

如果说想象力是创新的原动力【3】,那么我在想,是不是反过来,根据现有的故事和猜测,可以预测出未来这项技术的走向?回望过去,其实很多技术应用层面的发展都曾出现在科幻小说家的笔下。VR发展早在半个多世纪之前就见之于作家笔端【4】。原子弹爆炸这种事情也曾偶然的被科幻小说家言中【5】。
那么我尝试从描述虚拟现实的作品,来看看虚拟现实可能的发展区间以及人们对这项技术的考虑。

上界往往是各大公司呈现给我们的,比如HoloLens。VR或是MR这些技术无缝隙的接入人们的生活,让一切都能智能化,人们能够体验到更加便捷的自主的生活。此外虚拟的世界会营造出全新的关系,而这关系相比起传统的人际关系在人类的生活中会占据更大的比例,也会带来不一样的奇遇,像是《刀剑神域》、《头号玩家》之类的影视作品就描述了在一个虚拟世界的冒险经历。虚拟和现实相互融合,人们在这两者的交叉地带中选择,实现更大的自由。这也是对VR 的乐观预测者,VR带给我们的沉浸式体验所指向的未来。
下界则显得各不相同。最简单粗暴的预测是VR性爱造成人类灭绝的【6】。更多文学作品对人类未来的思考显得更加深沉并具有更强的艺术感染力,比如赛博朋克风格的作品。《银翼杀手》和《攻壳机动队》都在思考记忆和人的关系,像《盗梦空间》更是体现出对于人无法区分界定虚拟和现实的恐慌,而这个问题肯定也是虚拟现实所会带给人的一个直接的挑战。此外还有不少作品直接的描述了VR设备,短片《恐怖谷》描述的被社会遗弃的人陷入不自知的杀戮和被利用,而《怀旧者》里这个虚拟的世界被主人公用以逃避这个糟糕的现实。这些悲观主义者对着虚拟现实有着隐隐的担忧,并更能引起人本性的拷问。这些关于虚拟现实的负面预测,有一半是这项技术本身带来的冲击,还有一半是不妥善的利用这个技术的人带来的。

而根据发展来看,最后的结果往往会在这两者的之间取一个平衡。因为商业宣传需要足够强的吸引力才能达到好的营销目的,而影视文学作品则需要足够强的冲突才能维系生命力,这两者可能都会是一种倾向于极端的表达。
所以我倾向于取一种折中——或许它就是一项有意思的,能拓宽我们视野的工具。可能暂时做不到那么好,但是也做不到那么差。
回顾我们科技发展的过程。互联网发展到现在,并没有完全的被碎片化消息埋没。而手机通讯也并没有完全的颠覆旧有的交流方式。它们的发展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极端。因此我觉得也有理由相信,虚拟现实的发展不会完全的负面。而它也不会取代真实的世界,因为人类的独特有一部分在于我们对于真理的求索。虚拟的世界无法建构起完整的有血有肉的历史,而且它的规律模型也远远落后于科技前沿的认识。不管怎么说,肯定有一部分人会执着于探索这个世界一些最本真的东西。
而具体它能做到多好,或许还需要时间来告诉我们。
在接受这一技术的同时,保持思考,保持独立和警醒,这才是我们该做的。

认知冲击

我不认为单靠现在的虚拟现实技术会直接的带来人们对自身身份认知的改变,因为能够影响人对自身认知的只有自己——这种改变的触发因素应该是更加接近人的生活的东西,而不是以现在的这种形式。就好像电脑游戏,你说它改变了吧,它也确实改变了一部分人,但是也有一部分人就是对这个东西不感兴趣甚至从来没有打过游戏。这种可有可无的改变是很难说是对人类共同命运的体现。
但是无法否认未来的虚拟现实,以及虚拟现实所带来的各种技术的推动和发展,所可能带来的冲击。

在我的设想里,既然虚拟现实能够让我们身处异地——那么也许,不想挤地铁的人们会发明VR办公。人们并不需要再真实的赶往另一个地方,而由虚拟人物来进行这些工作,人们只需要在家里戴上VR设备进行操作。
那么一旦这样,人们能够收集大量关于某个特定工作的数据量。如果能够妥善的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的话,或许出现在公司的这个虚拟人物就不再需要由具体的某个人去操作。AI能够代替完成很多重复的内容。比如老师可以由AI来重复之前训练过的内容,而只需要在某些需要交流,或是需要对课堂环境进行应急处理的时候才需要由人工来控制。
这样适应某一个分工的AI会比一个精通各个方面的AI方便训练很多,而且现有的工作基本大部分会依靠电脑等信息化媒介,而对于AI来说处理这部分的信息也会比处理图形等信息容易很多。这样那些相对较为机械的岗位的工作量会大大下降,带来的结果大概是工作门槛的提高。
这样的情况下,很难预测到会发生什么。因为失业率上升往往是一个动荡而不好的词汇。或许知识技能的两级分化会更加严重,或许会带来新的暴动和危机。
或许那个时候社会水平已经足够大部分人不工作靠保险金生活。但是工作在人的社会价值中存在着与众不同的地位。现代人会把办公室的工作比作西绪弗斯永不停息而又毫无意义的劳作。那么如加缪的认识:如果一个人不推石头了,那又用什么来证明他的存在呢?当人发现自己“推石头”的工作被取代的时候,人又该如何定位自己的存在和价值?

还有一个问题是刚刚提到的AI。
AI除了能够替代人们进行工作之外,还能在娱乐、社交等方面渗透入我们的生活。寄托于虚拟现实的AI会更加的虚实难辨。因为脱离了硬件的限制,AI更加的容易在虚拟的世界中混入人群,给人提供真实的错误印象。当然这不能说完全是弊端,至少这种情况下进行图灵测试会更加的容易。但是人类对AI的认识,由机器人到身边的虚拟角色应该还是会有一定的变化的。聊天机器人比如微软小冰或者是Replika,都很容易引起人们对其的好感。维森鲍姆作为第一个构造聊天机器人的人,人们对机器人的喜爱让他极度的不安并最终扼杀了这个研究项目【7】。即使如此,聊天机器人还是发展了起来。而想到虚拟现实的发展,能够给这些聊天机器人确定的形象和外观,并且可以进行肌体的真实互动,这对于人来说,可能更容易沦陷进去。像之前提到的电影《怀旧者》那样,父亲并不愿意接受失去自己孩子的事实,而是不断的沉迷于虚拟的环境。我不能判断这种关系给人的影响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但我认为必定会对人,或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带来重大的的变革。

时至今日,我们还无从得这些技术会用怎么样的方式发展,他又会用怎么样的方式融入我们的生活,但是我知道它必将影响人对自身的认识。

创造性破坏

虽然说虚拟现实带来的连锁反应可能会带来人认知的革新,但并不意味着我们应该回避这种影响。
我更喜欢称这种影响是一种“创造性破坏”。
这个词的本意是企业家不断的打破旧的市场均衡,而在构建新的规则的动态过程中,实现经济的增长。或许VR对于投资者来说就是这样的一个破坏的机会。但在这里我想表达的意思是,其实人的认知也是一个这样“破而后立”的过程。
或许那些曾经看起来新的开拓性的事情,到后来会逐渐的被人们接纳。大到科学驱逐上帝,人们在担心旧有的秩序崩坏。小到当电脑游戏刚刚发展起来的时候,人们在担心影响孩子的成长。但是这些在现在看来都习以为常,或许几十年后,对于孩子们看着老人对于虚拟的排斥,就好像我们看着爷爷奶奶不愿用QQ、微信那种感觉吧。
因而我们在分析产品的未来的时候,应该考虑到人对这个世界惊人的适应性。科技的发展史也是人类自身的发展史。或许今天一个人处理的信息量是百年前的人所无法想象的。我们能够适应这个信息爆炸的年代,并能够在这个情况下接着一步步向前迈进——这确实是一种足以让人自豪的高贵。

当然相信人能适应技术的发展,不代表我们对于技术应该处于一种等待的围观的状态。在现有的情况下,我们需要积极主动的去适应这种变化,而不是真的如同自然选择一样等待自然修正。
相关的规定制度也是需要我们考虑到的。或许有关部门需要联合心理学家,通过妥善的立法,来避免VR对人的认知行为带来不良影响,以发挥这个虚拟空间的心理的作用【8】。这个领域绝对不是一个可以放任发展的领域,需要时刻对人在其中的反应加以控制。毕竟这是一个如此真实的梦境。
就算仅仅是游戏,对人也已经可以产生非常的巨大的影响。像蓝鲸游戏能够造成大量的自杀案件,如果不控制得当的话,虚拟现实的这方面的事件只能引起更多的争议。而且VR的本身就大规模应用于军事训练,也就是说如果虚拟现实中的枪击等事件能够达到真实的程度,很容易就能埋下暴力的引子。

不论如何,被技术所可能带来的悲惨前景束缚都是不可取的。“密涅瓦的猫头鹰总在黄昏之后起飞。”从这个角度看起来,我们或许只有真实的经历了VR在内的科技发展所带来的一切变化,才能建构起完整的对这一项技术、以及人类自身的认识。愿我们有足够的信心和勇气来迎接虚拟现实所可能会带来的变化和革新。

参考文献
【1】 https://medium.com/futurepi/predictions-whats-next-for-vr-mr-2c9663d58c46
【2】 https://www.cnet.com/news/its-time-to-break-up-with-vr/
【3】 http://thinkbusiness.nus.edu/article/imagination-as-the-driver-of-innovation/
【4】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0613/156475.shtml
【5】 https://zh.wikipedia.org/zh-hans/%E7%A7%91%E5%B9%BB%E5%B0%8F%E8%AA%AA%E9%BB%83%E9%87%91%E6%99%82%E4%BB%A3
【6】 https://zhuanlan.zhihu.com/p/24639024
【7】 http://tech.163.com/18/0202/07/D9KE3A5L00097UDT.html
【8】 http://www.xinhuanet.com/newmedia/2017-09/18/c_136617421.htm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birdy_/article/details/82665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