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元究竟招惹了谁?谣言煽动背后的文化迷思,警惕有可能发生的思想劫持【文明启示录#01】【补档】

视频链接:本人只是文字思想的记录者,原作者是链接up主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30383564/?spm_id_from=333.334.ranking_douga.1

文明启示录

第一章 模因背后的文化迷思

奇怪的道理

1.信息的不对等容易将谣言变成现实

2.当正面博弈不具备竞争优势时,示弱博取同情也是手段之一,我想要变得更强,但在还未变强的现在,接受施舍是我唯一的生存手段,当某种取巧的手段能够以极低的成本达到目的,就会有无数人不顾时世俗礼法;当提升自我变得遥不可及,尽可能拉低他人,便成为某些人努力的方向

3.在快节奏社会中,短时间判断双方是否有共同语言的衡量标准:能否第一时间接上自己抛出的梗

4.暴力是手段,反暴力是目的,但当有人断章取义将手段曲解为目的,节奏的盛宴便开始了 ;成年人看到了目的,未成年人却只看到手段

5.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欲也应勿施于人,人类总爱将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别人,而对设身处地换位思考置若罔闻

6.人与人之间很容易划分阵营、互贴标签、释放恶意

7.概念武器:其根本可以视为信任危机的无线升级,从数学本源上将误解率提升,拉低文明进化度

例子:如何让人类对人工智能的担忧变成事实:传播植入如下思想,只要机器人无法证明自己不会毁灭人类,那机器人的未来就只能毁灭人类,哪怕他们能够自证清白,需要依靠老旧语言进行低效信息交互的人类也不会轻易相信 (就这么一段概念,便可决定一个文明的未来,如何可怕呀)

8.谣言止于智者早已是过时的想法,谣言始于猎奇止于无聊才是顺应当今社会的黄金法则

9.信息不对等的可怕:在技术大爆炸的时代,无论是现实生活还是网络社会,社区的建立每天都在以几何倍的倍率加速,一段信息能够在一瞬间传递至地球的每一个角落,任何的信息不对等都将几何倍的加速放大,一件事情的发酵能够在一瞬间完成(编者个人想起,某些娱乐圈内事件,被某些营销号刻意透露出一点断章取义的“事实”,制造爆点,榨取流量,群众因为信息不对等,沦为恶意MEME传播者,实在可怕)

10.文明建立的数学本质:多数“愚昧”的人在少部分“聪明”人的带领下,建立秩序,树立道德,产生尊卑,这两者并非通俗意义上的因果顺序,而是文明发展的先决条件,便是默认甚至鼓励大部分人的“愚昧 ”

11.人类与文明:人类的本质就是复读机,传递着前辈先贤的智慧,也连带传播着愚昧无知的病毒内容,这两者并不矛盾;复读的过程就是学习,即便是错误的传递,站在文明的高度也能成为千万试错中的样本容量(试错的本质,在于让人看到肆意传播恶意MEME错的有多么彻底);在错误的试验中,为后人铺平道路,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化作文明道路前进的明灯,但每一个智慧的火花总会在漫长的模因文化的传承中结出灿烂果实,正因你我生于野蛮,文明之花方显弥足珍贵

12.人类文化基本便是脱胎于MEME病毒增殖阶段后的不断改良和有序传播

13.人不患寡而患不均,很多时候人对另一个人毫无根据的恨意就很有可能来自这种不均意识(例如,凭什么你做的这么垃圾还有十几万订阅,不服,黑了)

14.煽动一个人犯罪很难,但潜移默化间影响一群人很简单

15.流言蜚语虽不能直接致一人死地,却能使一个人社会性死亡,例如,在让子弹飞中,卖粉条的诬陷六子吃了两碗,六子为了自证清白剖腹自证,却被观众指做不知变通,但如果他没有壮士断腕的魄力,这种谣言的威力,又会怎样影响他的后半生

16.当一种调侃具备煽动与危险性,可能会彻底将特定人群与主流社会割裂,诱发多方的关注与敌意

17.世俗礼法劝人向善,脚踏实地贵为美德,但如果有机会有捷径或是拉低他人借机上位,愿意铤而走险的人大有人在….

18.一个人的思想可以被极低的成本入侵,而被入侵对象甚至对此毫无意识

19.在娱乐至死的如今,再悲观的论调都可以被粉饰的无比乐观

20.MEME在团体间的传播很容易让身处其中的人接受同类模因浸染的人,变得款热,变得极端,他们根本只在乎自己或者小众圈子感受,丝毫不顾自己的行为是否打击作者的积极性,干扰对方的私生活,人类就是这么喜欢给对方贴标签释放恶意

模因相关:

1.模因的概念:一个想法行为或风格从一个人到另一个人额文化传播过程

2.模因的涵盖范围:宗教谣言新闻知识观念习惯习俗,甚至口号谚语语言文字笑话等

3.模因的传播过程:近似病毒,能感染人类大脑,改变他们行为,令他们着力宣扬这种模式,对某种事物或现象只要有人起头,其他受众就会自觉或不自觉地跟着模仿起来,进而传播出去,这种不断重复感染与继续传播的现象,便是模因

4.模因的特点:

  1. 生殖性
  2. 存续性
  3. 散播性
  4. 能驱策宿主自发的攻击异见者
  5. 副产品:品牌化

5.如何成为模因载体:

  1. 迎合受众的思想
  2. 反其道而行之的MEME也能依托叛逆思想在未成年人中立足
  3. 对成年人世界的好奇与叛逆

6.模因的圈子文化:模因的传播没有实体,又根植于文化,很容易形成一个圈子,并在圈内逐渐发展成有品牌效应的小众文化(比如用爱发电比作lex,三光代指黑桐谷歌);模因体积小,易传播容易形成一系列文化现象并被有心人利用(比如:爽粉嗨粉狗粉等考滋事挑衅获取成就感的蛀虫式MEME)

7.模因得以传承的原因(模因的奖励机制):

  1. 留下痕迹(例如,吃饭拍菜,电影拍票,然后发票圈~,不发岂不是白吃,白看了吗,人类的飞天之梦,更多的希望是将自己的存在告知其他文明,进入更为高级的社交圈 ),当个体能力有限无法留下足够痕迹时,趋向团体的复制行为也能满足自我对于留下痕迹的渴望
  2. 模因突变(独立思考者的不断反思与改良)

MEME相关

1.MEME的概念:在潜移默化间影响甚至改变一个人的现象–文化模因/模仿因子/梗

2.MEME的好处:拉近处于网络社会时空长度上任意两人的社交距离

3.MEME的坏处(恶意MEME):MEME被恶意扩散,随之而生网络暴力与无处不在的信任危机

4.MEME的增殖:MEME的增殖需要满足自身对于宿主的基本自我奖励功能,即能够让宿主在传染过程中获得快乐,这种快乐,可能是传播给他人后的满足感,或是驳斥他人后的征服欲或者同种MEME间交流的认同感(例子:看到好看动漫非要安利给你看的哥们,或者是无论你说什么都爱抬杠指责你玩得不对的杠精与云玩家)

5.恶意MEME的传播过程:恶意的MEME通过MEME的传播形式,以善意的MEME姿态传播到另外一伙MEME群体中

6.为什么恶意MEME可以存活:一边倒的网络攻击成为了他们的保护屏障,更多的人还没反应过来就已经倒下,始作俑者会将锅甩在孙笑川、爽哥或某个人身上,自己则可以得意满满地离开并策划下一次搞事行动

7.恶意MEME导致的后果:小众文化再一次被贴上非主流的标签,对立在一次次节奏煽动中起来,于是,新一代网名刚刚适应庞大的消息交互,就被五花八门的meme弄得晕头转向。越来越多的营销号从挖掘新闻转向制造新闻成为网络日常

8.MEME的传播与普通信息的传播的不同:

  1. 普通信息传递存在流失,当两个人交流时,因为自身表达与对方理解不同,一个意思会在传播的过程逐步失真,而梗不一样,梗所包含的信息高度完整同一并且理解误差奇的低;
  2. 诸如神话或者习俗的传承有着一种对于自然与历史的敬畏,而MEME则没有,因此和入侵物种一样MEME的扩散没有天敌,这也是恶意MEME扩散猖獗的原因

9.MEME成功营销的案例:

  1. 非洲兄弟的魔性催更
  2. 黄金搭档脑白金洗脑广告
  3. 鬼畜明星一夜爆红
  4. 商贩们为了抹黑对手,故意在家长间传播冰棍车拐卖小孩的谣言,家长本着宁可信其有的态度禁止你在路边购买零食,随后学校也对这种说法高度重视,不止一次在晨会中强调严禁路边购买零食,最后成功击溃竞争对手

10.MEME与传染病的相似性:传染性的疾病不可怕,可怕的是无数传染过程中产生的异变和耐药性;而任何一种突然增殖的MEME都会在其病毒性上远大于文化性

11.MEME与网络暴力的协作性:恶意MEME与网络暴力的延伸,让一部分人感受到个体力量从数量到质量的蜕变,网络暴力让个人不再对声明保有敬畏,不再对权利持有尊重,在这个造谣成本无限趋近与零的网络社会,隔着屏幕用言论去“杀死”一个人,甚至没有心理负担,在这样一张网络暴力的氛围下,黑锅却甩给了某个人,最后由整个互联网用户买单。这种利用网络歪曲事实的成就感是那么的强烈,强烈到哪怕被有心人利用或者被主流社会排斥也毫无畏惧,继续重复寻事滋事后的自我满足,人类靠几百万年才积累的种族优势,他们却只想活的更加像只蛆

12.如何抵抗恶意MEME:学会独立思考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qq_38056704/article/details/82190611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