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ost Interleaved PFC和Bridgelss Boost PFC拓扑介绍以及仿真分析

本文介绍了Boost Interleaved PFC电路(交错并联Boost电路)、Bridgeless Boost PFC电路(无桥Boost PFC)的拓扑结构。分析了工作模态,并对电路进行了仿真,实现了PFC功能。

目录

1、interleaved boost PFC

1.1 工作模态分析:

1.2 仿真:

2、bridgeless boost

2.1 变流器的工作模态为:

2.2 仿真


1、interleaved boost PFC

Interleaved boost电路分为整流桥部分和并联boost部分。电路中二极管D1-D4构成了不可控整流。电感L1、MOS管Q1、二极管D5构成了一个boost电路。而电感L2、MOS管Q2、二极管D6构成了第二个boost电路。两个boost电路并联工作。

1.1 工作模态分析:

整流桥的工作模态有二种:

二极管整流桥的工作模态
(a) 交流电流正半周期 (b) 交流电流负半周期

第一种是当AC电源处于正半周期,D1和D4导通,为后级电路提供了上正下负的直流电。

第二种是当AC电源处于负半周期,D2和D3导通,也为后级电路提供了上正下负的直流电。

从而使得交流电转换成直流电。

而并联boost的工作模态比较多:

驱动两个MOS管时候,MOS管Q1和MOS管Q2的导通信号(Vgs1和Vgs2)分别相移了180°。

以下红色代表电流回路。箭头表示了电流方向。

并联boost的工作模态

工作模态1:电感L1储能、电感L2释放能量

工作模态2、电感L1和L2同时释放能量

工作模态3、电感L1释放能量,电感L2储能

工作模态4、电感L1和L2同时储能

在占空比低于50%时候,Vgs1和Vgs2波形如下:

工作模态会在模态1、模态2、模态3之间切换。

 

在占空比大于50%时候,Vgs1和Vgs2波形如下:

工作模态会在模态1、模态3、模态4之间切换。

在生成PWM信号时,使用三角载波和调制波进行比较。三角载波的频率决定了每秒钟内开关导通次数。当调制波大于三角波,PWM输出1,控制MOS管导通;当调制比低于三角波,PWM输出0,控制MOS管关断。

在这里采用两个相位相差180°的三角波分别对调制波进行比较,上通道的比较结果用于生成控制MOS管Q1的导通信号Vgs1,下通道的比较结果用于生成控制MOS管Q2的导通信号Vgs2。

 

1.2 仿真:

主电路中,电感L1和电感L2都为470uH;电容C1=4700uF。R1=300R。

控制回路:

 

电压外环PI参数:Kp=1;Ki=0.6。电流内环PI参数:Kp=500;Ki=10。

输入电压和输入电流波形(电脑问题,内存不够,只能跑到0.12秒,系统还没达到稳定):

 

其实当交流电流比较接近工频正弦波,同时交流和电压相位最好为0,此时功率因素就会大。

整流桥输出电压电流比较好看(图中Irect就是整流桥直流侧的电流,Vrect是整流桥的直流侧电压):

输出波形(Vout是本AC-DC的输出电压,Iout是本AC-DC的输出电流):

 

 

2、bridgeless boost

bridgeless boost无桥升压电路,是从整流桥+boost演变而来。

拓扑结构如下:

结构上也是两个boost并联。第一个boost电路由电感L1、NMOS管Q1、二极管D1构成,第二个boost电路由电感L2、NMOS管Q2、二极管D2构成。

2.1 变流器的工作模态为:

下图中红色线代表电流方向。

Bridgeless boost的工作模态

工作模态1:AC正半周,续流模式

工作模态2:AC正半周,电感储能

工作模态3:AC负半周,续流模式

工作模态4:AC负半周,电感储能

2.2 仿真

接下来搭建了仿真模型:

同样参数是

主电路中,电感L1和电感L2都为470uH;电容C1=4700uF。R1=300R。

由于都是boost电路的变形,静态模型都是boost电路,因此这个电路的参数、状态方程、数学模型和上面的并联Boost并没有本质上区别。

控制回路:

 

两个开关管的导通信号(Vgs1、Vgs2):

输入交流电流对输入交流电压的跟踪效果:

直流电压和直流电流输出波形:

 

 

Boost电路是电力电子中最基础的拓扑电路之一。看懂了Boost的话,应该上面的拓扑结构也会搞懂的。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qq_27158179/article/details/82687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