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xt段,data段,bss段,堆和栈

红色部分为问题部分
堆和栈的区别
一、预备知识—程序的内存分配
一个由c/C++编译的程序占用的内存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1、栈区(stack)— 由编译器自动分配释放 ,存放函数的参数值,局部变量的值等。其操作方式类似于数据结构中的栈。
2、堆区(heap) — 一般由程序员分配释放, 若程序员不释放,程序结束时可能由OS回收 。注意它与数据结构中的堆是两回事,分配方式倒是类似于链表,呵呵。
3、全局区(静态区)(static)—,全局变量和静态变量的存储是放在一块的,初始化的全局变量和静态变量在一块区域, 未初始化的全局变量和未初始化的静态变量在相邻的另一块区域。 - 程序结束后有系统释放
4、文字常量区—常量字符串就是放在这里的。 程序结束后由系统释放
5、程序代码区—存放函数体的二进制代码。

section 结构
SECTIONS {
...
secname start BLOCK(align) (NOLOAD) : AT ( ldadr )
  { contents } >region :phdr =fill
...
}
secname:段名
contents:决定哪些内容存放在此段
start:本段的连接地址(实际运行地址)
AT(ldadr):存储地址(加载的地址)

//例子U-Boot.lds代码(根据上面的section的介绍,虽能大体看懂,但是还是有些许疑惑)
SECTIONS
{
    . = 0x00000000;      // ?????此处对应section结构中哪个标识,我觉得应该是存储地址吧?? 但却没有 AT 标识    
    . = ALIGN(4);        //此处应该是4字节对齐的意思,???? 但对应section结构中的哪个标志不是很明白

    .text      :            //此处应该是secname 段名
   {
         cpu/arm920t/start.o
        (.text)          //大括号,应该为contents段,指示该段存放的内容
        *(.text)
   }
   . = ALIGN(4);                    //以下类似
   .rodata : { *(.rodata) }
   . = ALIGN(4);
   .data : { *(.data) }
   . = ALIGN(4);
   .got : { *(.got) }
   . = .;

   __u_boot_cmd_start = .;
   .u_boot_cmd : { *(.u_boot_cmd) }
   __u_boot_cmd_end = .;

   . = ALIGN(4);
   __bss_start = .;
   .bss : { *(.bss) }
   _end = .;
}

 

问题1,二进制文件不包含BSS段,那把BSS段放在哪 
答:修改有1000个全局变量,难道要BIN里要存1000个0吗?在链接脚本里把BSS段组织在一起,记下它的起始地址、结束地址,重定位后把这块内存清0即可

问题2:全局变量不初始化的话默认初始化为零,干嘛还要手动清零 
答:因为它是在BSS段的

bss段:

BSS段(bsssegment)通常是指用来存放程序中未初始化的全局变量的一块内存区域BSS是英文BlockStarted by Symbol的简称。BSS段属于静态内存分配。

data段:

数据段(datasegment)通常是指用来存放程序中已初始化的全局变量的一块内存区域。数据段属于静态内存分配。

text段:

代码段(codesegment/textsegment)通常是指用来存放程序执行代码的一块内存区域。这部分区域的大小在程序运行前就已经确定,并且内存区域通常属于只读,某些架构也允许代码段为可写,即允许修改程序。在代码段中,也有可能包含一些只读的常数变量,例如字符串常量等。

rodata

存放C中的字符串和#define定义的常量

heap堆:

堆是用于存放进程运行中被动态分配的内存段,它的大小并不固定,可动态扩张或缩减。当进程调用malloc等函数分配内存时,新分配的内存就被动态添加到堆上(堆被扩张);当利用free等函数释放内存时,被释放的内存从堆中被剔除(堆被缩减)

stack栈:

是用户存放程序临时创建的局部变量,也就是说我们函数括弧“{}”中定义的变量(但不包括static声明的变量,static意味着在数据段中存放变量)。除此以外,在函数被调用时,其参数也会被压入发起调用的进程栈中,并且待到调用结束后,函数的返回值也会被存放回栈中。由于栈的先进先出特点,所以栈特别方便用来保存/恢复调用现场。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可以把堆栈看成一个寄存、交换临时数据的内存区。

 

常量段:

常量段一般包含编译器产生的数据(与只读段包含用户定义的只读数据不同)。比如说由一个语句a=2+3编译器把2+3编译期就算出5,存成常量5在常量段中

 

一般情况下,一个程序本质上都是由 bss段、data段、text段三个组成的——本概念是当前的计算机程序设计中是很重要的一个基本概念。而且在嵌入式系统的设计中也非常重要,牵涉到嵌入式系统运行时的内存大小分配,存储单元占用空间大小的问题。

在采用段式内存管理的架构中(比如intel的80x86系统),bss段(Block Started by Symbol segment)通常是指用来存放程序中未初始化的全局变量的一块内存区域,一般在初始化时bss 段部分将会清零(bss段属于静态内存分配,即程序一开始就将其清零了)。

比如,在C语言程序编译完成之后,已初始化的全局变量保存在.data 段中,未初始化的全局变量保存在.bss 段中。   

l          text和data段都在可执行文件中(在嵌入式系统里一般是固化在镜像文件中),由系统从可执行文件中加载;

l          而bss段不在可执行文件中,由系统初始化

 

编译两个小程序如下:

程序1:

int ar[30000];
void main()
{

    ......

}

 

程序2:

int ar[300000] =  {1, 2, 3, 4, 5, 6 };
void main()
{

    ......

}

    发现程序2编译之后所得的.exe文件比程序1的要大得多。 为什么?

区别很明显,一个位于.bss段,而另一个位于.data段,两者的区别在于

l          全局的未初始化变量存在于.bss段中,具体体现为一个占位符;全局的已初始化变量存于.data段中;

l          而函数内的自动变量都在栈上分配空间。

l          .bss是不占用.exe文件空间的,其内容由操作系统初始化(清零);

l          而.data却需要占用,其内容由程序初始化,因此造成了上述情况。

 

注意:

l          bss段(未手动初始化的数据)并不给该段的数据分配空间,只是记录数据所需空间的大小。

l          data(已手动初始化的数据)段则为数据分配空间,数据保存在目标文件中。

l          DATA段包含经过初始化的全局变量以及它们的值。

l          BSS段的大小从可执行文件中得到,然后链接器得到这个大小的内存块,紧跟在数据段后面。当这个内存区进入程序的地址空间后全部清零。包含DATA和BSS段的整个区段此时通常称为数据区。


原文链接:http://blog.csdn.net/OUYANG_LINUX007/article/details/7448814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ye1223/article/details/68947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