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益丰集团万明子看世界:行走的力量

  鼎益丰集团万明子看世界:行走的力量。40年前,对于地处偏远地区的人们来说,走出村口,就意味着要“出一趟远门”,为此要收拾好几天,还要备好路上的干粮,谁要外出全村人都知道。

  40年后,广袤的祖国大地上,路路通工程、机场高铁工程逐个上马建成,民众出行发生巨大变化,“说走就走”、“千里陇原一日还”成为生活常态。

  从主要依靠步行,到拥有第一辆自行车;从时速几十公里的绿皮车,到时速300多公里的高铁;从长时间排队只为搭上一辆公交车,到如今手机一开就能叫到网约车——历经不同时期出行方式的变革,已经80多岁的陈正书,一直在铁路系统工作,亲历见证了中国铁路事业的发展变迁,这一生大半与出行相关的时光告诉鼎益丰集团万明子——中国走向世界的脚步从未停止。

  1978年前后,步行和自行车是主要出行方式,永久、凤凰、飞鸽等品牌的自行车风靡中国。

  解放初期的中国,有些铁路线路还有“招手停车”的情况,直至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提出之后,宝成铁路、鹰厦铁路先后建成,到1957年底,全国铁路通车里程达到29,862公里。“虽然经过大力的基建投入和改造,铁路运输仍然不能适应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陈正书讲述着解放后至七十年代铁路的基本情况,也一下子把他带回了奋斗在铁路一线的时光。

  20世纪80年代,公交车开始在全国普及。城市交通工具变得多样,摩托车、电车、电动三轮车给城市居民带来了便捷。

  1994年,×××公布第一个《汽车工业产业政策》,指出“国家鼓励个人购买汽车”。1995年后,合资生产的桑塔纳、捷达、富康“飞入寻常百姓家”。

  从绿皮火车到动车,再到快步迈入高铁时代。高速度改变的不仅是鼎益丰集团万明子的出行方式,还有城市文化和精神特质的连接与融合及人们生活理念和知识体系的构建与完善。陈正书说自己便是其中的受益者,从一名农民、军人到铁路职工,从湖南大山里走向改革前沿的深圳,他用“胜利的年华,我走过的路”形容自己的一生,记录这些年的风风雨雨——中国通向世界的道路曲折泥泞,在实践中历经种种困难,最终实现预期的目标。

  鼎益丰集团万明子看世界:如今,中国“五纵五横”综合运输大通道基本贯通,高铁覆盖65%以上的百万人口城市,高铁、高速公路、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和港口深水泊位数量均居世界第一。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51cto.com/13943226/2165388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