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的网络设置浅谈

今天讲到了专业课中的TCP/IP协议部分,为了之后的专业课学习,特地将TCP/IP协议也复习一遍

一、TCP/IP协议

1、TCP/IP

        TCP/IP协议称为网络通讯协议,是Internet最基本的协议,也是Internet国际互联网络的基础。由网络层的IP协议和传输层的TCP协议组成。TCP/IP协议定义了电子设备如何连入因特网,以及数据如何在它们之间传输的标准。协议采用了4层的层级结构,每一层都呼叫它的下一层所提供的协议来完成自己的需求。通俗而言,TCP负责发现传输的问题,一旦有问题就发出信号,要求重新传输,知道所有数据安全正确地传输到目的地。而IP是因特网给每一台联网设备规定一个地址。

        下图为TCP/IP协议的层级结构,分为四个层级:应用层、传输层、网络层和链路层。

      (1)应用层:主要是向用户提供一些常用的应用数据,比如 电子邮件,文件传输访问,远程登录等。应用层协议主要有:FTP(文件传输协议)、Telnet(用户远程登录服务)、DNS(域名解析服务)、SMTP(简单邮件传输协议)、NFS(网络文件系统)、HTTP(超文本传输协议)。今天主要用了DNS域名解析服务,之后会在配置网络ip中谈到。

       (2)传输层:主要提供应用程序之间的通信。其功能有:1、格式化信息流;2、提供可靠传输。为了实现后者,传输层协议规定接收端必须发回确认,并且假如分组丢失,必须重新进行传输,即“三次握手”的过程,从而提供可靠的数据传输。传输层协议主要是:传输控制协议TCP(面向连接的通讯协议)和用户数据报协议UDP(面向无连接的通讯协议)。

        (3)网络层:其功能主要包括三个方面:1、处理来自传输层的分组发送请求,收到请求后,将分组装入IP数据报,填充报头,选择去往信宿机的路径,然后将数据报发往适当的网络接口;2、处理输入数据报:首先检查其合法性,然后进行寻径,假设数据报已到达信宿机,则去掉报头,将剩下部分交给适当的传输协议,假如该数据报尚未到达信宿,则转发该数据报;3、处理路径、流控、拥塞等问题。IP是网络层的核心,通过路由选择将下一条IP封装后交给接口层。IP数据报是无连接服务。ICMP是网络层的补充,可以回送报文,用来检测网络是否通畅。ping命令就是发送ICMP的echo包,通过回送的echo relay进行网络测试。

        (4)数据链路层:是负责接收IP数据包并通过网络发送,或者从网络上接收物理帧,抽出IP数据包,交给IP层。

2、IPV4和以太网

          IPV4是互联网协议的第四版,也是第一个被广泛使用,构成现今互联网技术基石的协议。IPV4可以运行在各种各样的底层网络上,比如端对端的串行数据链路等。局域网中最常用的是以太网。

          以太网的拓扑结构主要有三种:总线型、星型和环形。

         NAT(Net Address Transfer):网络地址转换。分为源地址转换和目的地地址转换。

         网关:举个栗子:比如我们从一个房间里面要给另一个房间的人给一样东西,我们得先打开两个房子的门,同样的,我们从一个网络向另一个网络发送信息,也必须经过一道“门”,这扇“门”就叫做网关。

                  网关实质上是一个网络通向其他网络的IP地址,比如有网络A和网络B,网络A的IP地址范围为“192.168.1.1~192. 168.1.254”,子网掩码为255.255.255.0;网络B的IP地址范围为“192.168.2.1~192.168.2.254”,子网掩码为255.255.255.0。在没有路由器的情况下,两个网络之间是不能进行TCP/IP通信的,即使是两个网络连接在同一台交换机(或集线器)上,TCP/IP协议也会根据子网掩码(255.255.255.0)判定两个网络中的主机处在不同的网络里。而要实现这两个网络之间的通信,则必须通过网关。如果网络A中的主机发现数据包的目的主机不在本地网络中,就把数据包转发给它自己的网关,再由网关转发给网络B的网关,网络B的网关再转发给网络B的某个主机。

二、Linux下的网络设置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dyy0920/article/details/818128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