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云部署Redis服务器远程连接问题

昨天在阿里云免费领了一个月的云服务器,就着最近学的SpringBoot,准备做一个SpringBoot与Redis的整合。

因为以前用的Redis都是安装在本地的,使用过程中没遇到什么大问题,可是一旦部署到真实的云服务器上就出现了一大堆问题,且听我慢慢道来。

在安装Redis前,云服务器实例是完全纯净的。首先执行下面的命令下载并安装redis:

//下载
wget http://download.redis.io/releases/redis-4.0.9.tar.gz
//解压
tar xzf redis-4.0.9.tar.gz
//进入解压后的目录
cd redis-4.0.9
//安装到当前目录
make

如果make失败,一般是系统中还未安装gcc造成的,因为Redis是用C语言写成的,所以需要先通过yum install gcc安装C语言环境。

安装Redis后,先别慌着启动,因为Redis对远程连接要求比较苛刻,具体到以下几点:

Redis服务默认只让本机访问,因为现在Redis是在人家阿里云的服务器上,所以需要修改成让外网也能访问。主要是修改Redis的默认配置文件reidis.conf。

  • 注释掉bind 127.0.0.1这一行,这样可以使所有的ip访问redis
  • 修改 protected-mode,值改为no,生产环境下要改为yes
  • 为了Redis的安全,需要把#requirepass foobared去掉注释,foobared改为自己的密码,例如可以改为requirepass 123456

经过以上几步后,理论上就可以通过外网访问到云服务器上的Redis了。如果现在去启动Redis的服务端,会发现Redis只能是前台启动,在这里可以通过修改redis.conf里的daemonize为yes让redis开启后台启动。

因为redis采用的是单进程多线程的模式。当redis.conf中选项daemonize设置成yes时,代表开启守护进程模式。在该模式下,redis会在后台运行,并将进程pid号写入至redis.conf选项pidfile设置的文件中,此时redis将一直运行,除非手动kill该进程。

在修改完配置文件后,我们进入redis-4.0.9的scr目录,执行以下命令启动Redis的服务端:

./redis-server ../redis.conf

这样Redis就在云服务器上以后台的方式启动了,接下来我在本地快速搭建了一个SpringBoot整合Redis的案例。在application.properties添加如下内容:

#设置redis主机ip
spring.redis.host= #你的云服务器IP地址
#连接redis服务的密码
spring.redis.password= #刚刚在redis.conf中设置的密码

添加controller如下:

@RestController
public class TestRedis {
    @Autowired
    private StringRedisTemplate strTplRedis;
    @GetMapping("/testredis")
    public String testRedis(){
        strTplRedis.opsForValue().set("testkey", "testvalue");
        strTplRedis.opsForValue().get("testkey");
        return "success";
    }
}

此时我们启动项目后,访问localhost:8080/testredis,出现如下错误:
这里写图片描述

这里问题就来了,显示无法连接到Redis,此时配置文件里面该改到的都已经改了,后来我又想到应该是防火墙的问题,因为redis的端口是6379,服务器默认是不开启这个端口的,所以我执行下面命令关闭了防火墙:

sudo service iptables stop

重新访问url,发现还是报同样的错……

于是去请教大神,经过大神的一顿排查,最后告诉我应该是我服务器的安全组规则的问题。

原来,新建的阿里云服务器实例,是默认不让外网访问的,一个实例属于一个安全组,这个安全组里一开始有阿里云为我们定义的规则,默认是不开放任何tcp端口的,具体的可以查看官方的介绍:添加安全组规则

在修改好安全组规则后,再访问页面url,页面显示success,这下总算是将数据存进去了,使用Redis的桌面客户端也能远程连接到Redis,显示Redis里面的数据如下:
这里写图片描述

回头看来,远程连接Redis的坑基本上是被我踩完了……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KKSJS/article/details/80608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