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理解Java虚拟机03--垃圾收集器与内存分配策略

一.概述 

  • 哪些内存需要回收?
  • 什么时候回收?
  • 如何回收?

二.对象已死吗 

1.引用计数算法 

  1. 定义:给对象添加一个引用计数器,当增加一个引用时,加1,当一个引用时,减1;

  2. 缺陷:当对象之间互相循环引用时,就会变的像“不死对象”;

2.可达性分析算法

  在主流的商用程序语言(Java、C#,甚至包括前面提到的古老的Lisp)的主流实现中, 都是称通过可达性分析(Reachability Analysis)来判定对象是否存活的。这个算法的基本思 路就是通过一系列的称为“GC Roots”的对象作为起始点,从这些节点开始向下搜索,搜索所 走过的路径称为引用链(Reference Chain),当一个对象到GC Roots没有任何引用链相连 (用图论的话来说,就是从GC Roots到这个对象不可达)时,则证明此对象是不可用的。如 图3-1所示,对象object 5、object 6、object 7虽然互相有关联,但是它们到GC Roots是不可达 的,所以它们将会被判定为是可回收的对象

在Java语言中,可作为GC Roots的对象包括下面几种:

虚拟机栈(栈帧中的本地变量表)中引用的对象。

方法区中类静态属性引用的对象。

方法区中常量引用的对象。

本地方法栈中JNI(即一般说的Native方法)引用的对象。

3、引用

强引用:“=”实现,引用只要还在,就不会被GC回收;
软引用:SoftReference实现,在内存不足发生OOM之期,就回收掉该引用;
弱引用:WeakReference实现,在下一次GC前,就回收掉该引用;
虚引用:PhantomReference实现,在任何时候可能被回收,不过回收后可以收到系统的通知;

4.生存还是死亡 (finalize方法自救)

①如果GC Roots 不可达,进行第一次标记;
②再看finalize()方法有没有被复写,有则先执行finalize()方法;
   1.逃命方法:将自己关联到类变量之类或者某对象的成员变量的;
   2.终身只有一次调用机会;
③接着GC进行第二次标记,如果没有逃脱,则回收;

5.无用的类

所有该类的实例已被回收
该类的ClassLoad已被回收
该类对应的java.lang.Class没有在任何地方被引用,不存在该类的反射

三.垃圾回收算法

1、标记——清除法
方案:先标记,然后直接回收
缺陷:产生大量碎片,不好分配大内存
2、复制算法
方案:将内存分为AB两块,回收时,将A块的对象全部复制到B,然后把未回收的上移,然后把已使用过的A全部清除;
优点:实现简单,运行高效;
缺陷:有一半处于无用状态,浪费;
HotSpot:通过 Eden:Surivor:Surivor=8:1:1的比例分配,这样只有10%的空间浪费;不足时,需要依赖其他内存分配担保;
3、标记—整理算法
方案:标记—清理之后,再整体上移;
适应:适合老年代内存区使用
4、分代收集算法
新生代:使用复制算法
老年代:使用“标记-清理”或者“标记—整理”算法

四.垃圾收集器

1、 Serial收集器

  • 这个收集器是一个单线程收集器,
  • 只会使用一个CPU或者一条收集线程进行垃圾收集工作
  • 其余的工作现场必须暂停,直到收集结束

2、ParNew收集器

  • Serial收集器的多线程版本
  • 垃圾收集器线程和工作线程同时工作

3、Paraller Scavenge收集器

  • 目标:达到一个可控的吞吐量
  • 吞吐量: 用户运行时间/(用户运行时间+垃圾回收时间)
  • GC自适应调节:调整参数提供最合适的停顿时间或者最大的吞吐量

4、CMS收集器

  • 目标:最短回收停顿时间
  • 步骤:
  1. 初始标记
  2. 并发标记
  3. 重新标记
  4. 并发清除
  • 缺点:
  1. 对CPU资源非常敏感
  2. 无法处理浮动垃圾

基于“标记-清除”算法实现,碎片多
5、G1 收集器

  • 并行与并发
  • 分代收集
  • 空间整合:
  1. 整体看:基于“标记-整理”算法
  2. 局部看:基于“复制”算法
  • 可预测停顿
  1. 有计划避免 Java 堆中进行全区域的垃圾收集

6、GC日志

猜你喜欢

转载自www.cnblogs.com/ganchuanpu/p/9428737.html